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0/22 17:34:13瀏覽367|回應0|推薦0 | |
夫妻關係 周泳杉老師 主講 時間:2018年6月21日 地點:高雄市德賢淨宗共修會
尊敬的諸位老師,諸位學長:大家晚安!阿彌陀佛!今天因緣殊勝,會長請我跟大家做一個專題講座,講夫妻關係。這個題目很不容易講,我跟會長說,我的婚姻都還沒有真正經過圓滿的考驗,所以不敢說大話,只能說來學習。這一關不管是否結過婚的人,其實都要學習,這當中有很多的困難要突破。我只是把個人所學的,譬如在儒家的經典,以及佛法經典裡面談到的一些觀念,做一個小小的整理。這並不等於說我自己做到了,沒有,我很多都沒有做到,但是我們願意學。習講就是希望自己越來越明理,明理之後能夠做到。大家一起勉勵,希望這一生在這個世間,能夠把這個課題善了,再以學習這個課題的功德,作為出世間的一個橋樑。 今天的學習,我們參照這張講表,分成五個段落,這五個段落中,前面四個是「表」,後面有一個「頌」。我們先講「講表」的部分。其實後面的頌,是講表的重頌,等於把講表的概念,再做一個重複的說明而已。所以,重點都在這個表上面,重頌等於只是複習。而且四個字一句,押韻,讓大家比較方便記憶,只是這樣子而已。重點還是在這四個講表,而這四個講表,前面兩個是講世間法,後面兩個是出世間道。其實它們是不能分割的,只是我們勉強把它分開兩個來講,大家比較容易清楚。前面甲跟乙講世間法,即便對沒有學佛的人來講,也應該很實用。後面兩個表講出世間道,是專門針對學佛人來講的。
甲、婚姻意義
我們先看甲表,先介紹婚姻的意義,既然是夫妻關係,那它一定是建立在合法的婚姻基礎上。但為什麼要有婚姻?很多人並不瞭解,也就是說,結了婚還不知道為什麼要結婚。總是這個社會,人到了某一個年紀,男大當婚女大就當嫁,好像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風氣。所以人到了某個年紀的時候,就會有走入婚姻的一種社會期待。因此很多人,他也不會去思考,為什麼要有一個婚姻?為什麼要組織一個家庭?它的目的在哪裡?如果我們沒有把結婚這件事情的目的搞清楚,那就很容易在經營家庭生活時產生偏頗,而造成婚姻的問題。 我們修行,經常聽說一句話:「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也就是說,最初的『原因』我們沒有把它擺正,『結果』一定會偏頗。可是最初那個原因怎麼擺正呢?首先要知道目標在哪裡?譬如說:我們現在目標設定在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就需要擺正往生的因。又譬如說:我們想要去臺北,臺北是我們的目的地,那就要往北走(臺北在高雄北部),那個往北走就是正因,這樣子你才可以達到目的地。一樣的道理,婚姻有它的目的,有它的意義。如果大家在結婚之前都能知道的話,那麼你對於婚姻的選擇,對於婚姻的經營,就會比較清楚。但是今天大多數人並非如此。我們回頭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就瞭解到,很多人都是糊裡糊塗走到了婚姻裡面。回頭來看,其實這是很冒險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經營婚姻。不知道婚姻的目標,當然也更不清楚怎麼經營。那麼就好像把經營權交給未知的命運一樣,就像抽籤,好運跟壞運這個籤自己不能做主。事實上,你回頭看這個事情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在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不難發現,我們對下一代要負起責任,因為他們未來也會走入婚姻。那麼我們希不希望把自己現在的婚姻模式,拷貝給下一代?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希望,因為自己不明白,你怎麼希望兒女也不明白呢?從責任的角度來看,父母就有責任告訴子女婚姻的目的在哪裡?意義在哪裡?為什麼要結這個婚?中國古人很負責任,古人在經典裡面就已經把婚姻的意義說出來了。在哪一部經典呢?在《禮記》裡面,《禮記》有一篇叫《昏義》。「昏」是結婚的婚,古代結婚的「婚」同黃昏的「昏」這個字。結婚的意義,在《昏義》這一篇裡面,就已經闡述地很清楚了。那麼學人在這裡,就把它的綱要舉出來,它講了兩句話很重要,第一句話叫「上以事宗廟」,第二句話叫「下以繼後嗣」。我把它放在這一個講表的兩個標題上,叫「上事宗廟」、「下繼後嗣」,這個就是婚姻的目的。這八個字雖然簡潔,可是意思卻很深奧。
上事宗廟
什麼叫「上以事宗廟」?用我們現代話很簡單的來講,就是要能夠承接祖先的智慧和成就。我們先想一想,人跟一般的動物,我們隨便舉狗吧!有什麼不一樣?當然,我們學佛,知道人是人道,狗是畜生道。但具體來講,人能夠累積智慧,承傳智慧,狗不能。所以三千年前的狗,跟現在的狗差不了多少,可是三千年前的人,和三千年後的人可能會不一樣。這樣大家能清楚嗎?人之所以可貴,就是他能夠運用智慧,將每一代的成就承傳給下一代,下一代不必再從零開始經營。我相信所有做父母的,一定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再走我人生錯路的路線,希望我所有的成就,我的孩子都能夠繼承,大家一定都有這個願望。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你的成就,你的孩子沒有辦法繼承,你就會感覺到相當的遺憾。我們的祖先亦復如是,祖先同樣也有這個心願,希望他下一代的子孫,能夠非常容易地承接到他的智慧,這樣他的人生就不會重複走錯誤的路。 再來,後代子孫還能夠承接他的成就。因為智慧能夠創造成就,智慧是一種沒有實體的悟性。成就,則是由這個悟性開發出來,一種有實體的、一個事相上的規模。我們希望成就與智慧都能傳遞給子孫,子孫就不用再摸索了。他一出生,只要隨著這個智慧的指導去學習,就能很快地開啟他本有的智慧。而且能保有祖先傳下來的成就,他會過著幸福美滿的人生。而這樣的成就跟智慧,透過什麼組織來傳遞呢?就是透過家庭,透過夫妻。因為夫妻是人倫的起點,男女結合後,才產生了下一代。因此有夫妻才有父子。夫妻關係的形成,是所有人際關係最原始的核心!從這個核心當中擴展出去的,首先是父子關係,有父子關係之後才可能產生兄弟關係,就是說不止生一個孩子,那就產生兄弟關係,這時候還是一個家庭裡面的關係。如果再突破到這個家庭以外的,那就產生了君臣關係。就是人長大之後要進入社會,進入社會有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就有上司,有下屬,有團隊,那就有上下級的君臣關係。這當中又有一個朋友關係,這樣五倫關係就完備了。而這個起點都是什麼?都是夫妻。 既然夫妻是一切人際關係的原點,是一個家庭最初的單位,那麼這個智慧跟成就,透過什麼來承傳是最容易的呢?透過家庭。了解這個概念之後,我們反過來思考一個問題,請問你在結婚之前想過這個問題嗎?好像都沒有。也就是說,男女在結合之前,有沒有想到過?我的祖先給了我什麼智慧?好像沒有。然後你想要留給子孫什麼,好像也說不出來。因此現代人能想到的,只能從實體的一些東西裡面去尋找,譬如說,我的爸爸或者我的爺爺,留給我什麼事業,留給我多少土地、多少房子、多少金錢。好,那我也要留這些東西給我的孩子。可是問題來了,你一生都在打拼,一生都在鑽營,最後你確實也可以留這些實體的東西給你的孩子,可是他有能力承接嗎?深究這個問題,你最後會發現,所有承接這一切成就的能力,都來自於什麼?其實都來自於智慧。如果我們把智慧給忽略了,所有的成就都會落空。 所以「上以事宗廟」,我們現在很簡單地說是拜祖先,其實拜祖先的目的在哪裡?拜祖先的目的就是不忘記祖先的教訓。過去,一般大家庭都依靠家譜來承傳家族的智慧,家譜裡面記載了這個家的家道,這個家的家規,還有這個家的家學,以及這個家最後成立的事業叫家業。因此家譜是一個家族的歷史,它裡面記載了這四樣東西,記載得清清楚楚。所以男女在還沒有婚嫁之前,他的長輩就已經非常清楚地告訴他,這個家庭的家道是什麼?家規是什麼?家學是什麼?家業是什麼?很清楚。婚姻就是來圓滿這件事情的,這靠一個人單打獨鬥做不到,要有團體,要有團隊。團隊,你看一開始就是夫妻,夫妻就是合夥人吶,然後呢?要生兒女的。所以第一個他會想到什麼?我生下來的兒女品種好不好?這就是優生學,我的子女品種要好,他才能夠繼承我的智慧!才能繼承我的事業!古人都知道這些事情,他在還沒結婚前就知道了。因此他事先都要作準備。我們如果都不知道這些事情,那如何懂得怎麼準備,你都交給運氣,那不可靠。
(備註:請勿擅改原文內容。歡迎轉載或印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