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醫如何治療汗皰疹(台灣自由時報2011年10月14日刊載)
2011/11/03 21:50:12瀏覽9517|回應0|推薦3

中醫如何治療汗皰疹(台灣自由時報2011年10月14日刊載)

■王健宇醫師

    汗皰疹在現代醫學裏,屬於皮膚濕疹的一種,一般在患者的對稱性的手或腳的側面,手指間、腳趾間、以及掌跖及指(趾)側,會出現透明像珍珠樣的芝麻到米粒大小的小水泡,而且其癢無比,所以患者常會忍不住去抓弄,搔抓後病灶會出現紅腫、然後水泡破裂,水泡破裂後病灶變乾燥,然後脫皮。

    汗皰疹通常每年春夏時節會連續發生,往往達數月之久,少數會一年四季的反覆發作,甚至留下慢性濕疹或是細菌、黴菌感染的併發症,讓人不勝其擾。

    因為汗皰疹發生的部位正在手腳這種汗腺特別發達的地方,且又以水泡為主要表現,故本症常會被認為是因多汗症而引起,但大多數病例經組織學的檢查又無法證明小皰與汗管有關聯,故本症與似與汗腺、流汗這些因素無直接關聯。

    另外因患者本身有異位性體質、或個人情緒及內分泌失調、或對清潔劑過敏或接觸化學製劑、或因對季節天氣溫度的關係敏感……等,也有可能誘發汗皰疹。西醫治療時通常以激素或抗組織胺類藥物為主。

    汗皰疹在中醫《瘍醫大全》中又稱為「螞蟻窩」,書中對病症描述十分傳神:「多生手足,形似蟻窩,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滋水。」

    中醫典籍認為其發病主要是由

    (1)「血虛血燥、燥熱生風」;或

    (2)「濕滯內蘊,風熱外阻於皮膚」所致。

    但筆者臨床發現:因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尤其外食族增加,年輕人口味又偏向重辣重鹹,三餐不離油炸冰品,故

    (3)「熱毒內盛,與濕相合」這一類型的患者亦不在少數。

    統而言之,汗皰疹在中醫的理論中,不離「虛」、「濕」、「熱毒」三種類型。

    對於「虛」型患者:宜健脾養血補虛法。藥用:山藥、陳皮、茯苓、甘草、白朮、丹參、黨參、黃耆、白扁豆……等。

    對於「濕」型患者:宜健脾除濕法,合併有溼熱者需用熱清利濕藥物。藥用:薏仁、澤瀉、蒼朮、陳皮 、茯苓、車前子……等。

    對於「熱毒」型患者:宜清熱解毒法。藥用:黃芩、黃連、丹皮、金銀花……等。

    另外,服藥中應忌口,.少吃辛辣厚味,及飲酒冰品;保持作息正常,避免熬夜過勞,才能縮短療程、鞏固療效。

(作者為台灣新北市板橋區華康中醫診所中醫師)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wangcy&aid=580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