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醫健康新聞報】驚!台灣35歲以下罹乳癌是美國4.5倍--中醫怎麼看?
2008/01/25 19:03:24瀏覽2530|回應0|推薦17

  ■慘!!!台灣35歲以下罹乳癌是美國4.5倍
 

    根據報載:台灣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據台大醫院統計,該院小於三十五歲的乳癌患者比率為九點二%,遠高於美國的二%,是美國的四點五倍!而四十歲前的乳癌比率,仍為美國的兩倍。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外科教授張金堅表示,雖然台灣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是四十到五十歲間,但即便是四十歲、甚至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婦女,不論已婚、未婚,都應該養成定期檢查、留心乳房疾病症狀的習慣。
    二十九歲的徐小姐於一年多前發現,當時她剛生完小孩,在哺乳期間發現乳房濕疹的問題,斷奶後傷口始終無法癒合,去做乳房檢查後才發現是乳癌。離譜的是,這段時間,徐小姐找了婦產科、皮膚科檢查,都說是乳房濕疹,她還曾在診所做了兩次全身健檢與乳房超音波,都沒有發現異狀,後來在家人建議下去看了乳房外科,才發現真的是乳癌。
    三十一歲的洪小姐,去年七月發現乳房有硬塊,但因工作異動要去國外任職,加上她覺得自己還年輕,不太可能得乳癌,所以並未就醫,不過半年來,腫瘤明顯變大,她最近休假回台就醫,檢查出乳癌,上週做了手術。
    三十八歲的黃小姐三年前懷孕八個月時發現乳癌,醫生決定先催生,然後動手術做化療,連坐月子的時間都沒有,現在她的孩子已三歲大;四十歲的盧小姐去年發現乳癌時,已是第三期。


■來!!!中醫怎麼看乳癌?

    乳癌又稱乳腺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占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多發於40~60歲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男性亦會罹患乳癌,但極為少見。

    乳癌在中醫臨床中,屬於「乳巖」、「乳石癰」。

    中醫認為乳腺癌是由於情志失調(情緒波動太大),肝氣鬱結(壓力太大)或因衝任失調(內分泌失調),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血液循環差),氣滯血凝,經絡阻塞,結滯於乳中所致。
    如《外科正宗》中所說:「憂鬱傷肝,思慮在心,所願不得志者,致經絡瘀澀,聚結成核,初為豆大,漸若棋子……不疼不癢,漸漸而大,始生疼痛,痛則無解,日後腫如堆粟,或如復碗,紫色氣穢,漸漸潰爛,深者如巖穴,凸者若泛蓮……名若乳巖。」

    與西醫認為乳癌可能的因素相似。西醫認為乳癌可能與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慢性刺激等因素有關。其他可能還和高脂肪飲食攝入增加、甲狀腺機能減退、哺乳少、婚後未育等因素有關。

    東軒居士《衛濟寶書》:「乳癌……四十歲以上愈四五,若腐漏者三年死。」首次形象描寫了喦凹凸不平如巖之形狀特徵,並敘述了乳癌之證候與預後。
    《醫宗金鑒》曰:「乳腺初結核隱痛」。提出了乳腺隱痛的早期信號意義。
    《丹溪心法》又名石榴翻花發。
   《瘍科心得集》又名乳巖。書中謂「夫乳巖之起也,由於憂鬱思慮積想在心,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痞塞,結聚成核。」
    西元16l7年《外科正宗》:「初如豆大,漸如棋子,半年一年,二載三載,不痛不癢,漸之而痛,始生痛癢……名曰乳巖」。則論述了乳房出現無痛性腫塊是乳癌的早期警號,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單純癌。
    《外科正宗》名乳巖。證見:「聚結成核,初如豆大,漸若棋子,半年一年,兩載三載,不疼不癢,漸漸而大,始生疼痛,痛則無解,日後腫如堆栗,或如覆碗,紫色氣穢,漸漸潰爛,深者如巖穴,凸者如泛蓮,疼痛連心,出血則臭,其時五臟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巖。凡犯此者,百人百必死。如此症知覺若早,只可清肝解郁湯,或益氣養榮湯,患者再加清心靜養,無窐無礙,服藥調理,只可苟延歲月。若中年以後無夫之婦,得此死更尤速。」
    《外科大成》:「乳癌亦乳中結核,不紅熱,不腫痛,年月久之,始生疼痛。」亦強調了乳癌早期多為無痛腫塊的先兆特點。
    《外科正宗》還記述了一病案:「一婦人左乳結核,三年方生腫痛,診之脈緊數而有力,此陽有餘而陰不足也。況結腫如石,皮肉紫色不澤,此乳巖症也,辭不治……辭後果俱死。」同樣反映了無痛性堅硬腫塊,是乳癌早期重要信號。

■快!!!吃什麼可以防乳癌?

    多吃海藻等海產植物吧,日本婦女乳癌的發病率很低,絕經期前的發病率是美國的三分之一;絕經期後的發病率是美國的九分之一,日本乳癌患者的生存期也較英、美等國為長。這是什麼原因呢?研究結果發現,這和日本人愛吃海藻有關。日本人食用海藻的量,每人每天平均為6克,居世界首位。25%的日本食品中均含有海藻,甚至連麵粉中也摻入海藻製成別具風味的麵條。除日本外,愛斯基摩人也有食用海藻的習慣。雖然那裡的婦女愛吃高脂肪食物,但乳癌的發生率並不增高,這應歸於海藻的保護作用。
    日本婦女乳癌發病率很低,除了多食魚類以外,還在於多食海藻。日本人食用海藻的量為世界之首,平均每人每天食4.9-7.37g。 25%的日本食品都有海藻,甚至麵條中也摻有海藻粉。專家們早已確定,海藻有明顯的抗乳癌作用。
    鑒於乳癌與飲食有密切的關係,盡快調整膳食成分和飲食習慣,建立合適的飲食模式,是乳癌一級預防的重要環節。首先要限制飲食中的「三高」,脂肪每日攝入量不得多於50g,植物油的比例也不要過高。其次應限制飲酒(啤酒每日不超過半杯)、咖啡(每日不超過5杯)、巧克力、可可的攝入,濃茶也應少喝。還多吃魚、魚製品,豆製品,富含纖維食物,海藻和海帶等食物。

■戒!!!這些東西不要吃太多!

    ●少吃甜食
    英國和荷蘭,食糖在點心裡占的比例達10%,愛爾蘭達8%,德國和法國達5%。這些糖消費最高的國家,其婦女乳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也高。根據對24個國家的研究資料證實,乳癌高發地區和糖消費量高的地區完全一致。雖然現認為甜食和高齡婦女的乳癌關係更為密切,但乳癌的形成過程是長期的,少吃甜食的習慣應從年輕時予以注意。

    ●少吃高脂肪食物,尤其是不飽和脂肪
    這一點已被許多研究資料所證實,食用高脂肪食物的婦女患乳癌的相對危險性比低脂肪食物者要高2至3倍。世界上許多國家每天平均脂肪攝入量與乳癌死亡率呈成比例關係,即攝入越多,死亡率越高。

    ●少吃肉食,多吃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
    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有水果、蔬菜和某些雜糧,也包括上面談到的海藻。纖維素可使大便量增加,排便通暢,有利於及時排出存在於腸道中的種種致癌物質。有人檢查了1481位婦女的乳頭細胞,發現大便次數每週兩次以下者,每4人中有1人檢查出有可能轉變為癌腫的異常細胞;而每日有1次大便的人,20人中才有1人有該種異常細胞。兩者相比差異十分顯著,這有力地說明了便秘和乳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本文作者王健宇為台北縣板橋市華康中醫診所 醫師)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wangcy&aid=1567723
 引用者清單(1)  
2014/09/30 23:54 【udn】 我還找到這個網站!圖解 習慣 決定 是否 找上 疾病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