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31 14:39:29瀏覽861|回應0|推薦2 | |
今年25歲的英國姑娘凱特正在放暑假,可她沒有休息,天天往江蘇省中醫院跑,為的是“偷師學藝”。 凱特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年中醫。暑假期間,凱特開始“偷學”專家看病。每次陪朋友去看病,她都會非常留心專家詢問症狀、摸脈、看舌苔等問診手法。醫生開了藥方,凱特還會記在小本子上。 歷史悠久的中醫藥如今有了不少“洋徒弟”。僅南京中醫藥大學目前就有1300多名留學生,佔該校學生總數的10%。而全國各地,每年都有不少留學生畢業于中醫藥高等學府。 凱特對中醫非常著迷,她說:“我對中醫的興趣主要源于意大利人馬萬裏,他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三次到中國學習中醫,後來在英國開了中醫診所,編寫中醫教材,還辦了英國首家中醫學院——倫敦中醫學院。” “另外,我叔叔是一名西醫醫生,他也支持我來中國學中醫。一開始他不相信中醫,覺得中醫不像西醫那樣有科學方法可循。但一次他在德國參觀中國醫學中心,發現中醫對中風後遺症療效明顯,對中醫的看法漸漸開始改變。”凱特說。 于是凱特來到中國學習中醫,先學了兩年漢語後,她能聽懂大部分的授課內容。她說畢業後打算回英國開中醫診所。 但是,像凱特一樣真正了解中醫的西方人只是少數。雖然在東亞地區,傳統中醫被主流醫學界廣泛接受。在西方人眼裏,中醫很多時候都被認為是治療中的“另辟蹊徑”。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狄留慶說:“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差異,外國人不太容易理解中醫診療體係、陰陽五行思想等。” 但對于來自東亞國家的學生,他們在自己國家就或多或少接觸過中醫,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來自日本的棚橋亨是北京大學醫學院07級臨床醫學係學生,上學期選修了中醫課程。他對中醫的興趣源自家人親身經歷。 “還記得我小時候,我二哥出了車禍,耳朵聽不見了。西醫說治不好。後來我媽媽帶他去看中醫,中醫說可以服用知了殼(蟬蛻)來治療。後來我哥哥採用了這種辦法,聽力有所恢復。”棚橋亨說。 就讀于山東中醫藥大學的韓國留學生樸址鎬來到中國已有6年時間,目前正在山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實習。秋季開學後,他將成為中醫學研究生,方向是針灸和推拿。 在實習過程中,他每天都要跟著指導老師接觸40至50個病人,通過臨床治療他深刻理解到經驗對于中醫的重要性。 “比如,課本上可能講治療病人腿疼要扎某個穴位,老師卻在給一位患腿疾的病人下針時扎了另外一個穴位。這個穴位可能課本上並沒有講到,是老師通過實踐逐漸摸索出來的。”樸址鎬說。 對于中西醫的差異,樸址鎬還認為:“中醫很特別,它把人體看作一個整體,會借助經脈、氣等看不見的東西來對病人進行治療,並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樸址鎬說,畢業後希望可以把自己學習到的醫術介紹給韓國病人,因為“醫學都應該為病人服務”。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