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醫養生體質學】第2章_體質好可以讓自己一直處在健康無病狀態
2014/11/24 17:21:08瀏覽581|回應0|推薦0

第2章 體質好可以讓自己一直處在健康無病狀態

學中醫的人都應該知道《皇帝內經》這本書,《皇帝內經》是中醫師治病的最高指導原則。

《皇帝內經》非常清楚的闡述了中醫治病的理念,同樣也可以用在體質的觀念上。

《皇帝內經》在《靈樞●逆順》這一章節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意思是:「好的醫生應該是要在病人還沒有生病之前就要能防範於未然,不能等已經生病了,才施藥治病。」

好像平常就要小心火燭,不能等失火了,再來出動消防車滅火,就算火滅了,生命財產也早就受到了損失。

「治未病」是很先進的預防醫學觀念,「治未病」再配合「好體質」的觀念至少能達到以下四種作用:

一、未病養生:
指未生病之前先預防,避免疾病的發生,讓身體一直保持在健康無病的狀態。這是醫學的最高目標,也是醫生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將病自癒:
當出現了一些小症狀,快要生病了,但是因為體質好,所以很快自癒,回復到健康無病的狀態。

三、已病早癒:
指疾病已經存在,要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防其由淺入深,或發生臟腑之間的傳變。這是欲病未病態、傳變未病態的治療原則。另外,還有瘥後調攝、防其復發:指疾病初愈正氣尚虛,邪氣留戀,機體處於不穩定狀態,機體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之時,此時機體或處於健康未病態、潛病未病態,或欲病未病態,故要注意調攝,防止疾病復發。

四、防止傳變:

感冒一直沒有好,體質又不好,常會出現鼻竇炎、中耳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併發症。如果體質好,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就會降低。

所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意思是:「等生病了才去吃藥治病,當氣血經脈都紊亂了才去治它,就好像口渴了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去鑄造兵器,這些都是為時已晚,緩不濟急的作法。

與其等生病了才來吃藥,不如平常就把體質調好,就不會那麼常生病了。

 

 

 


(本文作者為新北市板橋區華康中醫診所醫師)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wangcy&aid=192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