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黨可以選擇解散, 但不能更改其基本理念
2006/10/24 03:02:46瀏覽1829|回應1|推薦14
>如果民意毫無統一意願,國民黨基於民主的原則,也只好乖乖接受。這又有什麼錯?

你(還有許多"自稱泛藍群眾")根本就沒有把政黨成立的目的搞清楚, 且倒果為因.

在理想的狀況下, 政黨成立的目的, 是一群擁有相同理念的人, 希望以"團結力量大"的方式, 結合眾人之力, 以取得政權為手段, 實行理念為目的. 政黨必須說服民眾該政黨的理念對人民最有利, 來要求選民投票給他們, 以取得政權, 繼而實踐該理念, 為人民帶來福祉. 如果一政黨的基本理念無法得到人民的支持, 甚至於遭受人民唾棄, 已無繼續存在的必要時, 該政黨應該選擇解散, 而不是更改其黨綱. 即使解散的動作僅僅是形式上的(譬如說解散後立即由同一批人以新的黨綱組成新政黨), 仍然有其象徵意義 -- 個人的理念可以更改, 政黨的基本理念(有時又稱"黨魂")絕不可更動(不過個別黨員理念不合時可以自由選擇退出, 否則就成了幫派了).

但是今天的台灣不同, 所謂"民主"的過程變得很吊詭: 政黨利用民調或其他方式, 先找出選民可能會支持的政策或議題, 再以這些議題作為政見, 號召選民投給政黨所推薦的候選. 選民投票變成是因為喜歡這個候選
投票, 而不是因為他或他所屬政黨的政治理念. 我們只看到一堆首長把"以民意為依歸"掛在嘴邊, 如此我們何必需要"國家領導人"?
一切政治議題乾脆全部用手機投票解決(這裡只是舉例, 先不談作票的問題 -- 不管是多原始還是多高科技的投票方式都可以作票,
也都會有方法因應), 直接民主, 既快又有效率, 豈不是更好?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mcat&aid=50577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現在民主與專制的界線
2009/07/05 22:31
記得以前在上公民與道德時,上課的老師曾對班上的同學說過,在一個社會民生水平與教育程度不均的情況下,所謂的民主只不過是專制統治的一個工具與手段。
現在想想所謂的派系與政治世家一直充斥在台灣的政壇中而且是十分多數,而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似乎掌握媒體也就能掌握選票。
我曾在政府單位工作過,對於政治人物的影響力是在該單位中才得知與感受到的,也因為這樣了解官場文化的黑暗,而這些政治人物會經常性的將我的選民(支持者)掛在嘴邊,屆此提高自己就是百姓代表的形象表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