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28 12:57:45瀏覽3492|回應2|推薦20 | |
看來除了地圖之外, 咱們還有其他相同的興趣呢, Xuser市長. 不過, 您與YST市長的文章仍有少許需要補充之處, 在下就獻醜了: > 事實上,農曆的基礎在「太陽曆」而非一般以為的「陰曆」 更精確地說, 是"太陰太陽曆"(lunisolar calendar), 即是以月(太陰)為月份的基礎 - 每個月球公轉週期為29.530588個平均太陽日, 所以才有大月30日, 小月29日. 之後再以日(太陽)來修訂因12個"月"所造成的日數不足的問題(29.5 X 12 = 354, 但一年有365.242199個太陽日), 所以才需要"閏月"(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那本"1995閏八月")來補足日數落後的問題. 每年落後11天, 所以不到三年就要補一次(每19年閏7次). > 相對的太陰曆,亦就是舊曆、陰曆、「月曆」lunar calendar。 世界上用過純陰曆的民族不多, 多半有配合太陽修訂, 即"太陰太陽曆". > 在西洋的曆法中,只分春分、夏至,秋分與冬至四個節令,對應太陽在黃道上兩次穿越赤道、與最北與最南的四個時刻,以作為四季的中心。 補充原文: vernal (spring) equinox, summer solstice, autumnal (fall) equinox, winter solstice. > 至於,為何中國農業社會把「農曆」與「陰曆」掛勾、而無視於「陽曆」,至今仍然還說「今年冬至是(陰曆的)11月22日。」 很簡單: 因為中國至清朝末年使用的都是太陰太陽曆, 根本沒有全面用過太陽曆, 所以在標註節氣與日期的對應時並沒有另一套日期來做對應與參考. 曆法家雖然早就知道用影子長度先訂出冬夏至再等分為二十四節氣, 但因為沒有太陽曆配合, 所以這種校正的工作得天天做, 年年做. 歷史上, 每次修改曆法都會遭到守舊派的極大反彈("祖宗章法!..."). 我不禁懷疑, 如果中國早就全面使用太陽曆, 這些曆法家不就沒飯吃了嗎(至少在他們有生之年不需要再行修改)? 難怪祖沖之(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 我們今天知道下一位數正好是5)這位數學大師訂定的新曆法"大明曆"(雖然還是太陰太陽曆 -- 由命名即可看出)會被罵到臭頭 -- 擋人財路嘛. 數千年的傳統, 難以在數十年內更改, 更不用說大部分中小學教師, 甚至於博士或大學教授, 都搞不清楚二十四節氣的由來以及代表的意義, 只是很自然地把"傳統"與"舊曆"連在一起. > 事實上,中國的曆法完全是觀察太陽。中國人用一根棍子立在地上觀察太陽影子的長度,精確的測出日月星辰的運行,由此訂出曆法。太陽的運行決定曆法的一切,月亮的運行不過是把年再細分為月,在日常生活上比較方便而已。 如前所述, 中國曆法一直是先以月為基準, 再不斷以太陽運行做修正. 在今天看起來有些本末倒置, 但是更改曆法牽涉到政治角力與迷信(皇室後代的受胎與出生的良辰吉日勢必要重新計算), 所以難以更動. > 我很奇怪西洋科學家為什麼不把「冬至」定為1月1日?這樣大家(北半球的人)都知道一年的第一天就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如此就自動把物理意義融合到日常生活的日曆中,不是很好嗎? 同樣地, 西方也有遭遇改革的阻力. 更改曆法會動到傳統節日(尤其是宗教節日), 牽一髮而動全身. 即使是最簡單的星期改革 -- 一年只有364天(7的倍數)有星期"幾", 最後一天為"世界日", 不列入星期計算, 如此每年每天都有相同的星期排列 -- 都受到宗教界人士反彈, 因為違反了"上帝以六天造世界, 第七天休息"的聖經文字. 幾個不錯的相關網址: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