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ccgoetsch 強運超人
2012總統大選,並不只是選舉,同時也很可能改變台灣10年來錯誤的產業政策。所謂的十年,並不只有馬英九這四年,也包括陳水扁執政時代。 陳水扁事實上並沒有鎖國,台灣對中國投資和進出口大量增加,正是從阿扁時代開始。但這十年來的實驗,台灣雖然得到一點好處,創造幾個電子業的巨頭,但是到2012年,對照南韓電子業的發展,台灣電子業卻面臨生死存亡關頭。短視近利,貪圖代工小利造成的後果是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出版的新書《崩世代》 中提到的幾個驚人的數據:一、對中國貿易依賴度愈高,台灣本地貧窮人口愈多。貿易依賴度從1990年代初5%升到1990年代期10%再到2000年末期25%以上,貧窮人口也從50萬升到70萬再到近百萬。 二、對中國投資高後幾年本地失業率必升高。1992年到1995年對中國投資比率急速上升,失業率也從1990年代初的1%多升到1995年的近3%,1995年到1999年對中國投資率下滑,失業率也大抵維持和1995年一樣,2000年後對中國投資率大幅上升,失業率也在2001年竄升到5%以上。 三、對中國投資與貿易愈多,台灣受僱者薪資佔GDP比重也愈低。在1993年前,受僱者佔GDP比率持續上升,但1992年開放兩岸經貿後,受僱者薪津比率就年年下降,從1993年的46%降到2009年的37%,大約對中貿易增1%,薪資佔GDP比率就降0.93%。 台灣科技業西進中國,得到便宜的勞動力,以Cost Down的方式搶下大量代工訂單。相對於南韓投下重金研發,給予國際一流人才高薪吸引至韓國,把企業重心留在本土,在產品上創新,十年以來不同路線的發展,造成怎樣的差異?我們以台灣最大的電子集團鴻海,和韓國最大集團三星來做個比較,可以了解路線不同造成什麼樣的結果:資料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msung http://en.wikipedia.org/wiki/Foxconn 鴻海的員工數是三星的近3倍。但是營業額卻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每個三星的員工的產值是鴻海的10倍,企業總純利鴻海只有1/10,算起來三星每個員工創造的利潤是鴻海的25倍!!也正因如此,鴻海員工的平均年薪只有4,080元美金,而三星員工的平均年薪是48,000元美金(2008年),是鴻海的10倍!!這是拿一個企業,如果拿整個國家來相比,台灣人均名目GDP (Nominal GDP per capita) 在2005年開始被南韓超越:而GDP占全世界的比率 (GDP based on PPP, share of world),南韓在這10年不斷地擴大,台灣只在原地踏步。這是所謂的大膽西進,所謂的ECFA,所謂的92共識帶來的結果。企業前進中國,台灣投資中國超過1,000億美金,造成【崩世代】一書中台灣貧窮人口增加,失業率上昇,薪資下降 (當然也造成政府稅收減少)的結果,這還不足以讓台灣人警醒嗎?大家都說韓國是以全國的力量在扶持三星,但是,台灣對中國投資的技術資金和人力,集合起來,可以創造幾家三星?不是台灣要不要敢不敢拼,是方向的問題吧!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力挺馬英九,但是在馬英九上台後鴻海的股價表現如何呢? 別再說世界經濟不景氣了,三星電子股價可是在創新高,而鴻海的股價,從2008年5月份後再也沒回去過。台灣第一大面板廠奇美電已經和鴻海集團合併,最近傳出的消息是:2,400億元的債務規模,奇美電和歐豬四國的慘狀差不多,大到連債權銀行都怕它倒。在南韓第一大電子集團三星光榮地登上全球科技業龍頭時,台灣第一大電子集團鴻海關係企業富士康每況愈下,(本來是港股權值成份股後來被除名),傳出工人要集體自殺,震驚全球的新聞:這是三星和鴻海的差異,這是Cost Down和追求卓越的差異,這是擁抱中國和根留本土的差異。科技業大老在馬英九上台前的阿扁時代就已西進,不管有沒有賺到錢,起碼我們知道沒有92共識沒有ECFA,他們早在熱烈地投向中國。現在出來力挺92共識的科技大老們,不是為了能賺更多錢,是因為他們已是綁匪的人質,不得不出來繳納贖金。 這些科技業大老,被南韓打得灰頭土臉後,還努力的出來挺馬英九,大概因為他們沒看過我的網誌。那個無能的總統,在吹噓他有多麼趕的上E化時代的置入性行銷文稿上,都用錯了張Samsung的照片。這麼識人不明,有天你們要倒的時候,拜託不要拖垮台灣的金融業。 台灣的面板業從來沒想要提昇台灣的影視內容,家家戶戶換了Full HD 的LCD但卻沒有相對的Content可以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