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18 08:38:01瀏覽9217|回應12|推薦26 | |
教育部公布,高中職家具木工科、服裝科、航海科、漁業科等18個產業特殊需求類科,開放免試入學。此際,正值大學推甄入學公布,媒體大幅褒揚「菁英」高中生,教育部這項新政策,值得喝采。 不是英數理化,才叫「讀書」 先談我家的事。女兒讀小學時,老師打電話來,說貴子弟數學成績很差,希望多多督導,最好下課後留校,參加數學課輔班。當時我問老師:「美術成績不好的學生,你有沒有通知家長督導?要不要留下來課輔?」 教改多年,大家仍認為「讀書」就是讀英數理化,美術、音樂不是「學科」,只是少數學生的「特殊才藝」,將來要當畫家、音樂家。這是不對的!讀數學、物理,有幾人後來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同理,音樂課、美術課也是「學問」,即使不當畫家、音樂家,也應懂得欣賞藝術、美化生活。 辦理免試入學的高中職,可以自訂評選方式、錄取標準,包括在校學習表現、特殊專長、非學科測驗、面試、自傳,但「不能再用筆試成績」來選擇學生。教育部真的開竅了! 實踐大學工設系 全世界18強 講個例子。仍是近日推甄入學公布時,一則不被重視的新聞,就是「台灣設計再度於米蘭家具展發光!」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獲邀參展。 這有什麼了不起?這樣說吧,如同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是基督教聖地,每個教徒一生必定要去朝拜,那麼,設計工作者的聖地就是米蘭。米蘭國際家具設計展是全球三大家具展之一,已舉辦46年,是全世界家具、配飾、燈具流行的風向指標。 今年的展覽,邀請全球50所知名設計校系,會場最主要的展區只安排「全世界18強設計系」,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是其中之一。得以名列18強,是因前年實踐工設系首次(也是台灣首次)參展,打敗全球七、八百所頂尖名校,闖入米蘭家具展會內的新銳設計展,與紐約普拉特學院、倫敦聖馬丁學院並肩齊列。 這有什麼了不起?這樣說吧,在設計領域,普拉特學院、聖馬丁學院的地位,相當於哈佛、耶魯、劍橋、牛津大學。今天縱橫國際設計舞台的名家,很多是這兩所學校畢業的。 創意,比所謂「功課」重要 重要的是,實踐大學的工業設計、建築、服裝設計等系篩選學生時,更喜歡「功課」不是很棒的「模範生」。為什麼呢? 在國際奧林匹克物理、數學競賽及美國的西屋數學獎,台灣學生常得獎;學者研究也顯示,台灣中、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優於美國,但愈長大愈拉近,尤其上大學後,不但被趕上,且遠拋於後。因為台灣的教育,除了文科要死背,數學等理科也著重演練式教學,著重解題技巧,以便應試作答,缺少觀念的灌輸與思考的邏輯訓練。 所以,社會、媒體在為推甄上榜的「菁英」高中生喝采時,恐怕還需要多一層深思。除了少數真正的資優生,很多可能反而是僵化教育的「受害者」,功課愈好受害愈深;這些學生,重視創意的學校不要。 科技時尚,造形是輸贏關鍵 今天在社會上有成就的人,不一定都是台大、清大畢業的;科學園區有些工程師毫無「生活情趣」,恐怕也是從前美術、音樂課都用來上理化、數學的結果。 很多人到歐美、日本旅行,驚訝人家生活裡無處不是美,義大利連公共電話亭都是設計傑作,警察制服還是亞曼尼設計的。當時尚名模拿著iPOD搖曳生姿走上伸展台,你將發現,冰冷的科技產品已變成時尚配件,功能不再是行銷的唯一指標,造形、時髦感漸居主導地位。這已不僅是科技問題,甚而引領出文化創意產業。 當我們知道生產連接線的佳必琪電子公司,聘請藝術家蔣勳當企業監察人,將美學直接帶進企業管理,15年間資本額大幅成長200倍,這時,若還以為「美育」不重要,無疑是與世界潮流嚴重脫節。 知識,不是課本那些零碎「文字」 從前抗拒聯考的人,今天仍無法適應教改。我的女兒從小喜歡讀書,而且涉獵很廣,卻完全不愛讀教科書。她到了高二就自作主張休學,因為再也受不了。她去服裝公司上班,有了工作資歷,以同等學力報考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只看作品、面試,「完全不用筆試」。 不用筆試、免試入學並不表示不需要知識,但不是教科書那些零碎的「文字」而已。一個好的設計師仍然要廣泛吸收知識,生活體驗豐富。 服裝等18科免試入學,「遲來的正確」總還是正確。希望社會正視美術、音樂是「一門學科」,不要逼每個孩子去K英數理化,也不必人人讀大學。偏廢技職教育的結果已經出現,就是大學生「屈就」高職生空出來的工作,結果一樣,卻浪費青春、教育資源。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