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8 08:35:16瀏覽1498|回應3|推薦26 | |
政黨二度輪替、台大建校八十周年的同時,台大五月舉辦了「台大對新政府的期許」學術研討會,校長李嗣涔針對十大領域,總結提出六大建言,強調「均衡」與「和諧」價值理念。 台大日昨亦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李亦園及漢寶德教授,兩位先生獲頒榮銜,正是台大匡正過往偏重工程、術數等領域的學術走向,彰顯實踐「均衡」與「和諧」價值理念的決心,是人文關懷的具體展現。 台灣社會相對富裕、追逐時尚,卻普遍缺乏對「美」的元素的重視,對美的體認仍嫌不足,因而在房舍建築、生活方式與品質的思考上,呈現無法隱藏的、缺漏的一面。漢寶德這位在建築界享譽盛名的大師,曾說今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從事大眾美育工作,但他卻是繼朱光潛之後,最有系統談美學的第一人,兼跨工程與人文專長,殊屬不易。 李亦園則為台灣人類學界的卓越學者、中研院院士。晚近他總結研究所得,提出「致中和」理念,強調中國文化中「身心一如」的思想傳統、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有別於西方所主導,強調競爭與征服、漠視和諧、無限使用物質的觀念。 台大所將引領的新的學術整合,可由李亦園所提「致中和」理念進一步思考。所謂致中和,不單只是對中國傳統人文關懷的再闡釋,而是一整體的宇宙觀,關心全人類發展的巨觀結構,包含三個層面:個體系統(人)的和諧、自然系統(天)的和諧、人際關係(社會)的和諧。 以之思考當前社會,在人的內、外在和諧方面,可用以批判內心世界之理想、良知與對外夸夸其談的矛盾對應,也可轉化漢寶德的美學,使內心之美(德)與外在之美融為一體。在自然系統的和諧方面,可用以思考經濟與環保的對立,避免如核四動(停)工與否的衝突與公帑的浪費。至於人際、社會關係的和諧,以兩岸而言,媽祖的信仰早已統合,但政治體制、民間交流則尚擾攘不安,猶待追求有如人體之冷、熱與經絡打通的均衡。 總結而言,當前西方文明所主導「制天」理念的極度發展,確實威脅了人類的繼續生存;因此「致中和」理念,應是可資彌補的一種文化生活典範,亦可用於填補數理、人文學術研究的鴻溝。 李嗣涔校長的人文關懷取向,除由上述學術建言呈現,亦可由頒榮譽學位給兩位致力人文、美學的教授看出,做為台灣最高學府,這樣的人文關懷的展現,值得社會及全體知識分子期待。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