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慢活
2011/01/05 23:10:07瀏覽361|回應1|推薦9

朋友說我是一個喜新戀舊的人,其實,我是一個喜歡追逐移動經驗的人。坦白說,我很少覺得日子無聊,當寂寞已在心靈門口徘徊,隨時可能闖進門內,我便以飛快的速度,找到下一個快樂種籽。

 除了手邊例行的工作外,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我便會耽溺於某項喜好中,像發現新大陸般,充滿探索的新奇。記得有段時間沉迷於日劇,尤其是編劇「北川悅吏子」女士的作品我都欣賞過了。那段沉溺日劇的快樂時光,就像被一個幸福的光環圍繞,我好像又回到了青春歲月。

 但隨著年歲漸長,這種近乎偏執的熱愛似乎有了降溫的趨勢。就好像從青春動感的熱門搖滾一下子變成了悠揚抒情的古典巴哈,我竟然掉進了蘇州評彈的溫柔鄉裡。前陣子,在台北誠品書店的音樂館,無意間聽到某張唱片播放的古老曲藝,以一種優雅的、歲月感的、急徐有致的節奏韻律,在空間中散發出奇詭的魅力。評彈者(個人單檔、兩人雙檔)在琵琶彈奏與說唱的鋪陳中,娓娓道來一段綺麗的故事。它不像崑曲般講究華麗排場,評彈者只需怡然自得地坐在茶館中,用彈唱的方式說書,一天說一回,就像章回小說扣人心弦。雖然聽不懂蘇州方言,但光是那種唱腔、那種樂器音色、那種古老氛圍,彷彿走進了張愛玲筆下《金鎖記》《沉香屑》的小說世界裡,看女主角曹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裡,細細地聽著音樂,細細地詠嘆…那評彈的不只是音樂,更把煙波江南的小橋流水、巷弄裡的白牆黛瓦、濃郁深情一起給帶過來了。

 這種音樂的場所氛圍,後來在一次拜訪友人的經驗中得到極妙的體驗。友人是名木雕工作者,精於韃摩,隱身在台北繁華東區的巷弄裡。看他專注地刻著韃摩的髯鬚,耳邊傳來的是白光低沉沙啞的嗓音《如果沒有你》,寧靜與喧囂、細膩與奔放、精雕與粗獷衝擊對比,凝聚出一種獨有的、微妙的戲劇張力,那個迴盪在秋日午后的白光歌聲,就像在雪國邊境細細品嚐一道最美味的懷舊料理。

 古典音樂之父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耳熟能詳,但他的管風琴音樂更令人神往。管風琴常用於宗教音樂上,也許是它細長比例的音管,正好配合哥德式教堂的垂直線條,巴哈的管風琴音樂常讓我有一種走進聖堂,仰望上帝的肅穆感。

 記得在舊金山市區參觀過一間大教堂,也許是在台灣沒有上教堂的經驗,當我走進飾滿浮雕的拱型大門,不自主地被眼前的場景震懾了:伸向藍天的彩繪玻璃,如陽光灑下的繁星綴飾,為這座教堂罩上了一層寶石般晶瑩而神秘的光彩,如夢如幻,引領人們步入天國一般的境界。教堂四周有許多聖經題材的美麗浮雕,置身其中,彷彿行進在上帝的訓誡與榮光之下。

 馬祖濱海山凹的閩東建築,有一種時間累積下來的歷史質地。花崗石、紅灰瓦、福州杉、壓瓦石、人字坡頂…用大自然的素材來打造最原始的奢華。坐落在芹壁山城的石屋聚落,小小的、深凹的窗台上,駐足了嫣紅的九重葛,帶著地中海山城般的歐洲情調,大山大海下的精緻,她又有一種遠在東方的奇異氛圍,陳舊、隱密和孤絕似的遺世獨立。旅遊書上說,她像是希臘的地中海,但芹壁就是芹壁,她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這是歐洲那些被精心保存的老房子所無法表達的。

 往石屋裡走去,裡面的擺設總是簡單樸實,有一種安身立命的實用。通往二樓夾層的木門敞開,木質樓梯的溫暖令我想念起兒時在台南外婆家的寂靜:木地板、小天窗與榻榻米溫暖的感覺在我心中甦醒,閣樓般的狹小空間,再加上室內昏暗,猶如被隔離的世界般寂靜而遼闊。年幼的我總愛獨自一人趴在閣樓的榻榻米上,透過格柵窗窺看窗外的一景一物,聞著樓下外公中藥舖裡飄來的青草香,或者躲在貼滿明星海報的小房間內,抬頭望著自天窗灑下的陽光,那樣的空間氛圍,竟給我一種難以形容的安逸感。

 大海、石屋、夕陽、山城、閣樓、天窗…這又是什麼樣的一種曲風呢?

 音樂、空間、書,三者的耐人尋味,陪伴我度過許多的高低起伏,並滿足我不斷追逐、移動的心靈渴望,就像我的私閱讀路徑,總是貪戀地讓好幾本書同時進行,用散步般悠緩的節奏,細細瀏覽一頁頁美麗的風景。蘇州評彈、白光、巴哈、張愛玲、村上春樹、舒國治,甚至是MC HOTDOG當紅的嘻哈曲風「我愛台妹」「馬祖小夜曲」…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依然能快活體驗生活的慢滋味。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4767812

 回應文章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11/01/05 23:22

吉祥

音樂 馬祖

哇  都有我滿滿的回憶

讀的真美好  像聽一首歌

祝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