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紙之月中的包法利夫人
2016/01/10 08:28:00瀏覽813|回應0|推薦19

一本書,40歲之前和40歲之後,其實不是同一本書,這裡頭有年紀、閱歷、心境的區別。就像年少時讀《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總覺得她們咎由自取、不食人間煙火,竟然為了追求愛情置家庭與孩子於不顧,最後還選擇自殺來逃避一切是相當懦弱的行為。如今來到不惑之年,漸漸能理解她們內心深處的渴慕,她們兩人都愛讀小說聽音樂,有非常純美的心靈,追求更高的精神層次,難耐世俗的重複與細瑣,但因生活太空虛,另一半又索然無味,於是只能依賴想像才得以存活。

宮澤理惠主演的電影《紙之月》,可說是現代版的包法利夫人。平凡的職業婦女梨花,為了追求年輕男大生不惜盜領銀行公款,用一張張鈔票來構築她「想像」的愛情。就像包法利夫人,為了妝扮自己,不斷向布商賒帳,訂製約會用的高級華服,終至債台高築無力償還。艾瑪和安娜一樣,無法得到愛人肯定,現實生活中又走投無路,於是決定把自己給扔了,就此終結。

愛情,有時是一種錯覺,多數時候建立在自己的想像裡,就像《紙之月》當中的對白:「這項鍊好美,可惜是假貨。」「沒關係嘛,反正很漂亮,假貨也沒關係!」只因覺得愛情很美,就算是假的也無所謂,也像艾瑪說的:「愛情像一隻玫瑰色羽毛的大鳥,在詩的絢爛天空飛翔。」她們把自己活成了小說的樣子,迴旋在夢裡分不清虛幻與真實,渴望被愛卻又得不到愛,於是一個個艾瑪、安娜、梨花就像賣火柴的女孩一樣,在所有的幻象都熄滅之後,終究要回到內心的冰天雪地,面對自己慾望的深淵。

無論讀小說或看電影,40歲之前和40歲之後在我心中起了微妙的變化,現在的我特別喜歡「惡」的一面,心靈雞湯的勵志文喝了頂多維持營養,幫助自己思索和成長的,往往是那些壞人和壞事,頗有「警世金句」的味道。再說,把內心活成小說的樣子,總比把外遇通俗劇演成了史詩鉅片還高明,《一代宗師》宮二小姐不是說:「喜歡一個人又不犯法,但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愛情,還是要理智清晰點。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4263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