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中國新電影--感謝電小二推薦本文
2014/10/31 05:48:19瀏覽720|回應0|推薦6


「社會寫實片」在類型電影中向來不是我的選項,相對之下,天馬行空、獨立製片的藝術電影似乎更合脾胃。不過近幾年來,華語電影逐漸嶄露頭角,不僅在票房上屢創佳績,在形式及題材上也更自由開放。這些電影取材自身邊的故事,貼近當下社會現實的語境,並以非明星式的演員力求真實。而最令人驚喜的是,融入更多創作者的美學觀點,無論是影像風格、場面調度、剪接聲效,在紮實的劇本結構下,向外綻放出絢爛的火花。

賈樟柯《天注定》、刁亦男《白日焰火》、婁燁《頤和園》、《浮城謎事》、王競《萬箭穿心》,以及台灣導演鄧勇星《到阜陽六百里》,皆相當程度地反映了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天注定》改編自真實事件,以四個故事演繹四段中國式宿命的古老定律:「人的命,天注定」;《白日焰火》講述一樁在冰天雪地的中國東北,因碎屍案引發一連串愛情糾葛的故事;《頤和園》包裹在愛情糖衣裡,是比失戀背叛更猝不及防、更椎心刺痛的六四天安門事件;《浮城謎事》宛如花系列大老婆的反擊,狠狠收拾賤男與小三的驚心動魄;《萬箭穿心》以風水學說「萬箭穿心」,道來屋主一家難以擺脫的厄運。不向命運低頭的女主人,強韌的生命力令人動容;《到阜陽六百里》談的是年節「歸鄉」的過程,娓娓道來離鄉背井到大城市拚搏,在茫茫人海中如浮游生物的求生艱難。

上述這些電影,相當程度總結了這十年來中國大陸社會的變遷問題,從政治議題、社會案件到家庭倫理劇,觸角多元、題材豐富、百花齊放,拚搏出一片廣袤的天空。電影不只是電影,不只是工業和商業活動,它更是一種文化與社會,甚至是一個國家很重要的發言權。我們透過電影編織自己的夢,訴說自己的文化與生命故事,這種軟實力真的比什麼觀光宣傳片、金援外交更硬頸有效。

 

圖:侯孝賢監製、台灣導演鄧勇星《到阜陽六百里》劇照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1858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