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五章 戒的訓練--生活的藝術——葛印卡老師
2013/11/05 09:40:03瀏覽654|回應0|推薦0

第五章 戒的訓練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去除痛苦。而要止息痛苦,必先止息痛苦的起因----貪、嗔、癡。佛陀發現一條可以根除痛苦的實修之道,他自己照著這個方法修行,並且將它教導給眾生。這條實修之道就是八聖道。曾經有人要求佛陀用幾句簡單的話來解釋八聖道,於是佛陀說: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此乃覺悟者的教導。(注一)

這個解釋淺顯易懂,大家都同意我們應該避免有害的行為,應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 是我們該如何定義何者有益?何者有害?又何者為善?何者為惡?通常當我們決定善惡的標準,所憑籍的是個人的觀點、傳統信仰、以及私人的喜好與偏見,結果我 們所得到的定義,都是狹隘而偏頗,不能被大家所接受。佛陀不用這些狹隘的解釋,他提出了一個分辨善惡好壞而可以放諸四海皆准的方法:任何行為,若會傷害他 人、或是干擾到他人的安詳和諧,就是不好的行為,也就是惡行;而任何可以幫助他人、令他人安詳和諧的行為,就是好的行為,也就是善行。再進一步來說,心要 達到真正的清淨,不是靠宗教儀式或是道理上的分析,而是要靠自己直接體悟自身的實相,並且按部就班地拔除令苦生起的種種習氣。

八聖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的訓練,也就是戒、定、慧三學。是道德修養的訓練,戒除所有不良的言語和行為;是專注力的訓練,培養念念分明的能力,讓我們能夠主導並且控制自己的心念;是智慧,也就是培養清淨的洞察力,以照見自己的實相。

持戒的重要性

任何人想修持正法都必須由持戒開始。持戒是修行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就永遠無法 向前邁進。我們要戒除任何傷害他人的言行舉止,因為只有這樣的道德修養,才能杜絕社會亂象,這個道理是很明顯的。但是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要持戒,是因為不 良的言行舉止,不僅會傷害到他人,也會傷害到我們自己。試想當一個人做了壞事-----侮辱他人、殺生、偷盜、強暴等惡行----卻希望自己心中不受任何 煎熬、不起任何貪愛與嗔恨,那是絕對不可能的。貪愛和嗔恨生起的那一刻,不僅帶來眼前的不快樂,更為未來的無邊煩惱種下苦因。

佛陀說:
現在燃燒,以後也燃燒,
為惡的人身受雙重苦。
現在快樂,以後也快樂,
積善之人享受雙重樂。(注二)

我們不必等到死後才體驗天堂與地獄,我們活著時,在自身之中就能體驗得到。我們做不好的行為,就體驗到貪愛與嗔恨的地獄之火;我們做好的行為,就體驗到內在安詳的天堂。因此我們戒除不好的言語與行為,不僅可以利益他人也可利益自己,並可避免對自己造成傷害。

持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們都希望能深入觀察自己,培養洞察力,以照見自身的實相, 這有賴一顆非常清明平靜的心。一池水若是攪擾不定,就無法看清它的深處;同樣地,想要往內深觀,就需要一顆平靜而不受干擾的心。我們一旦做了壞事,心中就 會忐忑不安,失去平靜。必須遠離諸惡行,心才有可能變得安詳,也才能夠開始往內深觀。

還有另一個原因說明為何持戒是必要的:實踐正法的人努力不懈想要達成解脫一切苦的目 標。因此他必須謹言慎行,遠離所有會令舊有習性增長的行為。所有會傷害他人的言行舉止,都是因貪、嗔、癡而起,隨貪、嗔、癡而來的。所以只要做了任何有害 眾生的事,都等於在修行的道路上不進反退,阻礙了解脫道上的進展。因此,不只為了社會整體也為了每一成員的利益;不只為了個人世俗的利益,也為了要在法的 道路上前進,持戒是必須的。
八聖道中有三部分是屬於持戒的訓練:正語、正業和正命。

正語

正當的言語

說話必須純潔有益,純潔要靠去除不淨來達成,因此首先要瞭解,不淨的言語是由什麼組 成的。不淨的言語包括:(一)、說謊,也就是言過其實,或是隱瞞真相;(二)、搬弄是非;(三)、背後中傷以及誹謗他人;(四)、說話尖酸刻薄,令人痛苦 不堪、且對人毫無益處;(五)、無意義的蜚短流長,浪費自己及他人的時間。只要戒除這些不淨的妄語,那麼所說的自然就是正語了。

但正語並非只有消極的意義,佛陀曾說:

修持正語的人:說話誠實坦白、正直可靠;化解爭端、促進團結。以和諧為樂、以和諧為貴,舌燦蓮花,製造和諧的氣氛。用詞柔和、悅耳、仁慈、溫柔、有禮、合宜。根據事實、權衡輕重、遵循法理,在恰當的時機才開口說話。所言皆值得傳頌、合時合理、謹慎恰當、振奮人心。(注三)

正業

正當的行為

行為也必須要清淨。如同正語,我們也必須瞭解何者構成不清淨的行為,如此才可戒 除它們。不清淨的行為包括了(一)殺生;(二)偷盜;(三)不當的性行為,如強暴或通姦;(四)飲酒吸毒而神思恍惚,不知道自己說了或做了什麼。只要避免 這四種不當的行為,所做的自然就是正當、有益的行為了。同樣的,正業也不僅是一個消極概念。佛陀形容行正業的人:
干戈不興,避免傷害任何生命;充滿慈愛,為眾生謀福;光明磊落,清淨地過活。(注四)

戒律

對於過著世俗生活地凡夫而言,要修正語與正業的方法,就是持守五戒,也就是(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邪淫、(四)戒妄語、(五)戒酒、戒除麻醉品。五戒是道德行為的基本要求。任何想修持正法的人都應該遵循。

在一生中,有時有機會把俗務暫置一旁,或許有幾天,或許只有一天,來專心淨化內心, 尋求解脫。這段時間是慎重修持正法的好時機,因此言行上必須比日常生活中更為小心謹慎。要注意避免任何會干擾淨化內心的行為。所以這時要遵守八戒,包括基 本的五戒。五戒的戒邪淫,由不可從事不當的性行為,改為不可從事任何性行為(戒淫)。再加上三戒:戒除不當時間的吃食(亦即要過午不食);戒除感官的 享受及身體外表的裝飾;戒除使用華麗的床鋪。戒淫及增加的戒律是為了促成往內深觀所需的平靜與警覺,有助於心不受外界的干擾。在密集修習正法的課程中才需 守八戒,課程結束,在家可以用五戒做為行為的準則。

至於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有十戒要遵守。十戒包括上述的八戒,將第七戒分成兩戒,再加上一戒:戒除收錢。在此期間必須完全接受信眾供應,才能全心淨化內心,以利己利人。

持戒,不論是五戒、八戒或十戒,並非空洞的傳統規定。的字義就是增強訓練的步驟,是確保正語和正業,不傷人傷己的實際方法。

正命

正當的謀生

每個人都應該有正當的謀生方法。正命有兩個依據的標準。首先,謀生的方法不可以 觸犯五戒,因為犯了五戒的行為,很明顯地會給他人帶來傷害;更進一步來說,謀生的方法也不可以促使他人犯五戒,因為這麼一來,也同樣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無 論直接或間接,我們的謀生方法都不該傷害到眾生。因此任何牽涉到殺戮的行業,無論是殺人或動物,毫無疑問地,絕對不是正命。然而,即使殺生的事他人所為, 自己只是處理販賣被屠宰的動物,及其皮毛、骨、肉等,這仍舊不是正命,因為如此一來,等於是靠他人的錯誤行為來謀生。賣酒或販毒是可以賺大錢,但是這等於 鼓勵他人酗酒、吸毒,即使自己本身不喝酒、不吸毒,仍舊會傷害到他人;開設賭場是可以獲得暴利,但是所有去賭搏的人,都是在傷害自己;販賣有毒藥劑、軍火 武器、炸藥、炸彈、飛彈等也許是一本萬利,但它卻破壞了和平,陷大眾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這些行業都不是正命。

同樣地,即使所做的工作不會真正傷害他人,但卻心存惡念,希望別人受到傷害,那也絕對不是正命。一心希望來場瘟疫以賺大錢的醫生,和一個期待饑荒帶來好生意的商人,這種心態下的謀生方式就不能稱為正命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所以我們要努力工作、服務人群,盡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同時,因為我們努力的付出,使我們能夠獲得一些實質的回報,用以維持生活。 即使是出家人,也有他該做的工作,以得到人們的佈施:就是努力地淨化他的內心,以求自度度人。如果靠欺騙、施展神通、或是謊稱已達到某種境界等,來擺佈他 人,就不是正命了。

我們工作所得的報酬,是用來維持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若是行有餘力,至少應將其中一部分回饋社會,為眾生謀福利。所以只要從事的行業,是為了在社會上做一個有用的人,以維持生計、同時幫助眾人,那麼這份工作就稱得上是正命

在內觀課程中持戒

每個人要正語、正業和正命,因為利己又利他。內觀課程中,提供了持戒的機會。這段期間,大家都在密集實踐正法,因此所有舊學員都要遵守八戒。不過,對於初次上課或身體不適的人,有個寬容:他們可有簡單的晚餐。因此,這些人只算是守五戒,雖然在其他方面,他們實際是守八戒。

除了持戒,所有的學員必須宣誓禁語,直到課程的最後一天。他們可以跟老師或事務長報告,但不可與其他學員講話。如此,可將分心減到最少;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而不會互相干擾。在這安詳、平靜又平和的氣氛中,才可能從事精細的往內深觀。

內觀者為了往內深觀,他們的食宿由舊學員所佈施,這些費用是別人捐獻的。因此,在課程中他們多多少少像真正的出家人一般,靠他人的施捨過活。為了自己也為他人的好處,要盡全力用功,內觀者在內觀課程中就過著正命的生活。

持戒是正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持戒,在法的道路上不會有進展,因為心會太過激動、 焦躁而無法探索內在實相。有些人說無需持戒也可能修養心性;無論他們怎麼做,這些人並非遵守佛陀的教導。不持戒,有時可能體驗到忘形恍惚的各種狀態,並認 為這是靈修的成就,那就錯了。不持戒,我們絕不能離苦得解脫,也不能體驗最終的真理實相。

問題與回答

問:堅持正當的行為,算不算是執著呢?

答:不是;主要盡你的能力去做,瞭解到結果不是你所能控制的。盡你所能,但將結果順其自然、留給正法。(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問:那就是說,願意嘗試錯誤囉?

答:如果你做錯了,接受它,下次不要重複同樣的錯誤。如果又失敗了,你笑一笑,再試試別的方法。如果你能在面對失敗時,一笑置之,並不執著。但如果失敗使你沮喪憂傷,成功讓你得意忘形,你就是執著。

問:那麼說來正當的行為,只是你所做的努力,並不是結果?

答:不是結果。如果你的行為是好的,結果自然就會是好的。正法自會處理結果的事。我們沒有能力去選擇結果,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只要盡你的能力去做就對了。

問:無心意外地傷害了他人,也算是不好地行為嗎?

答:不算。必須是蓄意害人且造成傷害,這樣才算是構成不好的行為。守戒不應該太極端,否則既不實際也沒有好處。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你不留意自己的行為,以致於不斷對他人造成傷害,然後你又以無心為藉口,來原諒自己,這種做法也是同樣危險。正法教導我們要念念分明。

問:正當與不正當的性行為之間有何不同?問題是不是出於自願與否?

答:不是的。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性是有其恰當的地位,不應該強制去壓抑它,因為強 迫性的禁欲,會製造緊張,從而產生更多的問題、更多的困難。但是,如果你放縱性欲;只要激情生起就放任自己與任何人發生性行為,那你永遠無法從激情中解脫 出來。要避免這兩種同樣危險的極端,正法提供了一條中庸之道,夫婦間維持健康的性行為並不妨礙心靈的修養。如果你的伴侶也是內觀者,任何時候情欲生起,雙 方可以好好觀察(自身的感受),這樣既不壓抑也不放縱,藉由觀察,你會很容易從情欲中解脫。偶爾夫婦之間仍會有性行為,但是慢慢地會發展到某個階段,性行 為已不具任何意義了。這是自然的不淫階段,心中沒有一絲一毫情欲念頭的生起。不淫所帶來的喜悅會遠超過性欲的滿足。內觀者會經常覺得滿足與和諧,我們必須 去學習體驗這種真正的快樂。

問:在西方有許多人認為,成年的男女雙方,在彼此同意之下,是可以發生性行為的。

答:這種觀點與正法是背道而馳的。和許多人發生性行為會不斷增加自己的情欲,也就是增加自己的煩惱。你必須忠於你的伴侶或者潔身自愛(不淫)。
問:是否可以藉用藥物來幫助體驗某種意識、某種不同的境界?

答:有些學生告訴我使用藥物的經驗與禪坐的經驗相類似。無論是否真的如此,以藥物引 導而得到的體驗是一種對外在媒介的依賴。正法教導你做自己的主人,使你能依自由意願隨時體驗實相。另一個很大的差異是,使用藥物後會喪失心智的平衡而傷害 自己。依正法來體驗真理,會使內觀者內心更平衡,不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問:第五戒是戒絕飲酒及使用麻醉品或是戒絕因飲酒及使用麻醉品而喪失心智?畢竟適量飲酒,不喝得酩酊大醉,似非沒有特別的害處。你認為連喝一杯酒也算破戒嗎?

答:即使是飲少量酒,最後也會發展成對酒精的貪著。不知不覺中,已走向上癮的第一 步;這樣對你和他人都是一種傷害。每個上癮的人都是從只喝一杯開始。為什麼要踏上痛苦的第一步呢?如果你很認真地修行後,某天在無意間或在社交聚會時喝了 一點酒,你會發現那一天的內觀效果不好,。法與飲酒及吸食麻醉品是不能並行的。如果你真心想修行有成,就必須遠離所有麻醉品(酒或迷幻藥等),這是無數修 行者的經驗之談。西方人對不邪淫和不飲酒這兩條戒律特別需要瞭解。

問:人們常說:主要感覺好那就准沒錯。

答: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真相。當你因憎恨而行動,你自然會覺察到心中的焦慮、煩亂。當你因貪愛而行動,心的表面雖然顯得愉悅,但內心深處仍有焦慮。你的愉悅是出於無知。如果你知道這樣的行為會造成多大的傷害,自然你就不會這麼做了。

問:肉食算不算是犯戒?

答:不算,除非是你自己親手宰殺。如果菜肴中恰好有肉食,而你享受其滋味就像你享受 其他的食物,這樣並沒有犯戒。但由於肉食,你間接鼓勵他人犯戒殺生。並且在較細微一點的層面來說,肉食會造成對你自己的傷害,因為動物時時刻刻生起貪嗔, 卻沒有能力自我觀察、淨化其心。它們的肢體組織充斥著貪嗔。當你吃肉食時,你就會吃進這些。內觀就是為了要根除貪嗔,所以避免吃這類的食物是有益的。

問:這就是課程中只提供素食的原因嗎?

答:是的,因為這樣對內觀者最有益。

問:日常生活中吃素嗎?

答:那是有益的。

問:就內觀者而言,賺錢怎能算是可以接受的行為呢?

答:如果你修行正法,即使沒賺錢,也會快樂。如果你賺了錢但不修行正法,你還是不會快樂的。法比賺錢重要。人生於世,必須自食其力,必須誠實而努力地工作賺錢,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應該依法而行。
問:如果你的工作可能會導致不良的影響,如果你所做的可能傷害他人,這樣算不算是不好的謀生方式?

答:那要看你的用意如何。如果只是一味想賺錢,如果你想:只要我能賺錢,就算傷害到別人我也不在乎,這就是錯誤的謀生方式。如果你服務他人,卻不料有人受到傷害,那就不是你的錯了。

問;我公司的許多產品中,有一種儀器是用來收集原子爆炸的資料。他們要求我參與此工作,但我隱隱覺得這樣做是不對的。

答:如果有些東西只被用來害人,你當然不該參與其中。但如果它有正反兩面的用途,你就不需要為別人如何使用它而負責。應該心存善念而工作,相信別人會將你的工作成果用來造福人群,這樣就沒有錯了。

問:你對和平主義的看法如何?

答:如果你所謂的和平主義是面對侵略時,卻不採取行動,當然那是不對的。正法教導我們是要積極行動,要面對現實。

問:採取像印度聖雄甘地或美國民權領袖金恩博士所用的消極抵抗的方式,你覺得如何呢

答:那要視情況而定。如果侵略者除了武力以外無法以其他方式溝通,那武力是必須的, 但應隨時保持心的平衡。否則應使用消極對抗,但不是出於畏懼,而是出於道德勇氣。這就是正法的方法,也是甘地先生的。赤手空拳面對武裝敵人的進犯是需要勇 氣的,這樣做是要有隨時受死的準備。人難免一死,差別在於是心懷畏懼而死或是勇敢受死。瞭解正法的人就不會心懷畏懼而死,(寧可勇敢地受死,不願膽怯逃 跑。)甘地先生曾告訴他的追隨者,面對兇殘的敵人時,讓傷痕留在胸前,而不是背上,他之所以成功是心中有法。

問:你自己說過,沒有遵守戒律,仍可以有好的禪坐經驗。那麼一直強調道德的行為豈不是教條化、僵化的做法?

答:我曾經看過不少學生,無視戒律存在,因而在修行路上毫無進展。多年來他們可能上 過許多課程,也有一些美好的經驗,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完全沒有改變,仍然煩躁不安,病苦不已,因為他們只是把內觀當遊戲在玩。就像玩其他遊戲一樣。這樣的 人是真正的失敗者。真正想透過正法來改變自己生命的人一定要謹慎地守戒。

故事:醫生的處方

有一個病人到醫生處求診,醫生檢查後,開了一張處方箋給他。這個人對這位醫生非常有 信心。他回家後,在祈禱室供上了醫師漂亮的相片、雕像,然後他坐下,對相片、雕像致敬:他叩拜了三次,並供上鮮花與香料。然後拿出醫生寫的處方箋,很供敬 地念誦:早上兩顆,下午兩顆,晚上兩顆。因為他對那位醫生非常崇拜,所以他從早到晚,都在念誦醫生的處方,結果這張處方箋對他的病情的減少一點幫助也 沒有。

後來這個人決定要多瞭解這張處方箋,於是他跑去問醫生:為什麼你要開這些藥呢?這 些藥對我有什麼好處呢?這位醫生很有智慧,所以他解釋道:請看,這是你生的病,這是你的病因,如果你服下了我開的藥,它就能根除你的病;如果病因根除 了,你的病自然也就痊癒了。這個人想:哦,太好了!我的醫生多麼聰明啊!他的藥方多麼有效啊!這個人回家後開始跟他的鄰居和認識的人爭論:我的醫 生是最好的醫生!其他的醫生都一無是處!但他到底從這爭辯之中獲得什麼呢?他可能一輩子都在替他的醫生爭辯,但是這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有當他服了這 藥以後,他才會從他的疾病中解脫,只有到那個時候,醫生的藥才對他有所幫助。

每個解脫的人,就像醫生一樣,出於慈悲,他會給予藥方,告訴人們如何從痛苦中解脫出 來。如果人們只是盲目地信仰這個人,就把處方變成了經文來念誦,然後開始與其他不同宗派的人爭辯,辯稱他的宗教創始人的教導才是最好的,但是卻沒有願意花 功夫去實踐那些教導,去服用醫生的藥方以根除疾病。

如果對醫生的信心能鼓勵病人依從醫生的意見,那麼這信心就是有用的。如果瞭解處方的作用能鼓勵病人服藥,那麼這種瞭解是有好處的。但是如果沒有真正去服藥,就不可能有痊癒。你必須把藥吃下去才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hooray&aid=934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