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7 22:33:26瀏覽13749|回應6|推薦74 | |
引用文章[徵文活動] 我不是ABC!我所經驗的中西大不同 (~8/31止) 我不是跟著家人移民,也不是獨自到異鄉求學,只是遇到生命中的Mr.Right,就扛著家當,告別了台灣的親朋好友們,一個人獨自來到瑞士結婚定居。在剛開始完全不懂德語的情況下,鬧出了許多笑話,一直到現在還是對這個國家有些許的不適應,不過這些生活中的阻力對我來說都將化為繼續前進的動力! 瑞士人是我見過最喜歡說好話的民族了,在小鎮遇到不認識的人,總會打個招呼,跟陌生人說聲日安。在樓梯口遇到鄰居,也會祝人家有個美好的一天,順便聊一下瑞士最近的天氣如何?但是在台灣只有在超商裡會聽到熟悉的問候語“歡迎光臨”,羅曼諾曾經問過我,那他應該回答什麼呢?我說不用回答啊,這只是我們的問候語,就像人家問你吃飽了沒一樣,不需要站在那裡跟他討論你今天晚上吃了哪些東西。 在瑞士有許多的說話藝術,面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稱呼法,我剛來時常常搞錯,幸好鄰居們都很體諒我當時的破德語,並沒有當眾讓我難堪。在瑞士德語區,對年紀較長或者初次見面的成人,我們都會尊稱對方為Sie(您),面對小孩、平輩或者人家主動告知可以用du(你)來稱呼時,你才可以用“du”來做主詞,不然都得尊稱大家為xx先生和xx女士。也因為稱謂的不同,主詞後面的動詞也要跟著變化,我最怕這樣的name game,所以每回跟新學生見面後,總會主動要求大家用du來稱呼,免得老師的小腦袋會先打結。幸好中文的文法結構沒有那麼複雜,不然羅曼諾應該會很後悔娶了ㄧ位逼他學中文的老婆吧! 當我們在瑞士德語區尊稱人家為Sie時,跟人說再見就得說Auf
我們這棟公寓有位鄰居太太叫做Oderbolz,我應該要稱她為Oderbolz女士,但是這個音我一直發不好,怎麼念都聽起來像是英文的octopus,連我自己都覺得稱呼人家為“章魚女士”還挺好笑的,所以也不能怪羅曼諾三不五時就拿這點取笑我啦!不過,我們中文的四聲也讓羅曼諾很頭大,因為老外說中文總有一種腔調,而且四聲在他們的耳裡聽起來都是一樣的,所以他鬧了很多聲調的笑話。我家瑞士人唯一說得最標準的一句中文是:〔我要一杯珍珠奶茶,大冰。〕大冰根據他的解釋就是要很多冰塊,因為我每次都點少冰,他自己依照邏輯來分析,如果要很多冰塊,就要說”大冰“囉!這句話糾正了很多次還是改不了,反正他敢自己說中文去點飲料喝,就已經不錯啦,希望各位飲料店的先生小姐們,聽到有老外說大冰時,多給他一點冰塊囉! 除了語言造成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外,飲食文化也是大不同。瑞士的主食是馬鈴薯和麵包,三餐都吃馬鈴薯或麵包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華人愛吃熱食,從早餐到宵夜,都喜歡吃熱騰騰的食物。但是瑞士人不同,一天三餐大都吃冷食,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在午餐或晚餐時會吃點熱食而已,我實在是無法想像每天吃麵包和馬鈴薯的日子到底要怎麼過下去?所以就算廚藝再不精的台灣女生,嫁來沒有中國城的瑞士,也會努力在麵包和馬鈴薯的夾攻下求生存,自己研究食譜,不然就是打電話回家跟媽媽求救,不消幾年,大家都能變成大廚師啦! 中西方對“膚色”也有很大的分歧,在亞洲流行美白,白就是美,出門不但要帶帽子和撐傘,還要穿件薄外套防曬,要是曬得跟黑炭一樣,妳就跟美女脫離關連了。反之,在瑞士每個人都想要曬黑,瑞士的冬天從十一月到隔年的春天,將近半年的時間是籠罩在陰沈的天空下,每個人的心情也跟隨著天氣逐漸鬱卒,所以一到陽光充足的夏季,湖邊都擠滿了穿著比基尼泳裝的辣妹辣媽們,彷彿整個夏天的最主要功課就是把自己曬黑,每個人拿著浴巾佔好空位後,就躺下來“烤肉”,前面曬完換後面,非要將肌膚曬得紅通通的,才甘願回家!出國度假也是,一定要曬到皮膚變色,大家才會覺得你真的有出門度假呢! 其實不止中西方的文化大不同,西方與西方國家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有位嫁來瑞士的英語系國家的女生寫了一本有趣的書“Beyond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