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梁惠王(上)三
2010/05/16 10:07:18瀏覽1456|回應0|推薦19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養,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白話註解:

梁惠王說:『我對於治理國政,可算是盡心盡力了。黃河以北發生天災,我就將百姓移往黃河以東的地區,為救糧荒,將黃河以東的糧食移到黃河以北的地區。黃河以東發生天災,我也以同樣方式拯救我的百姓。我觀察其他國家的君王,沒有幾個像我這麼用心在國政百姓上了。但是其他國家的百姓,不因為君王不勤政愛民而有所減少;我梁國的百姓,不因為我勤政愛民而有所增加,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君王您喜愛戰略,我就用戰略來做比喻。當戰鼓喧天,兩兵交鋒時,有一方士兵脫棄麾甲、拉著兵器落荒而逃,有的士兵跑了一百步就停止了有的士兵只跑了五十步就停止了。如果讓逃跑五十步的士兵去恥笑逃跑一百步的士兵,您覺得如何呢?』

梁惠王回答說:『這樣不恰當,雖然逃跑五十步沒有逃跑一百步的士兵來的多,但也算是臨陣脫逃的逃兵了。』

孟子說:『君王您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不用期望您的施政,會讓鄰國的百姓想遷移到貴國來了。百姓依季節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只要氣候正常沒有天災,糧食夠食用,還能囤積一部份糧食;捕魚不需用細網撒入溪流、魚池裏,就能豐收漁獲,漁獲夠食用,還能囤積一部份漁獲;帶著伐木的斧頭、刀具,依著時令進入山林內砍柴;生火的乾柴夠燒飯、煮水,還能囤積一部份木材;糧食夠食用,還能囤積一部份糧食、漁獲夠食用,還能囤積一部份漁獲,生火的乾柴夠燒飯、煮水,還能囤積一部份木材,這只不過是讓百姓在一生當中,從出生到老、到病死,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沒有缺憾而已,滿足百姓豐衣足食,只不過是君王治理國政的第一步。』

一般的百姓擁有土地五畝,就能建造房屋、耕種糧食,在立春時種植桑樹、養殖家蠶,待蠶絲結繭後可以製作成絲綢的衣服;這個家庭小康,有餘力可以眷養六畜如:雞、小豬、狗、大豬等牲畜,也不會錯過一年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自然耕作、生產循環,到了年紀衰老時,不耕種都還能有足夠的糧食;擁有有土地百畝的大戶人家,沒有天災人禍的干擾,家族內的各個家庭也能餐餐溫飽;子女在學校讀書,老師教的是孝順父母、兄友弟恭的品德教養,因此才不會在路上看到年歲高的長者,在老的時候還要為生活挑起重擔。年紀衰老時,絲綢的衣服、糧食都能足夠,天下百姓不會饑餓、受凍,這樣用心在國政上的君王,不受百姓的愛戴,我還沒聽說過。

為政者沒有教育百姓節儉存糧,卻讓百姓浪費到讓六畜如狗、豬等,吃人吃的食物,不是吃人吃剩的食物;而同時卻還有百姓困窮即將惡死了,為政者,卻不知道要從國家糧庫拿出食物來發放給窮困的人,直到有百姓餓死了,為政者卻說:『這不是我執政的過錯,實在是天災無法抗禦錒。』這和用刀殺死了人,卻說:「人不是我殺死的,是刀殺死的。」君王若能將百姓的困窮疾苦都當成是自己的治國無方,而不是天災難以抗禦,這樣憂國憂民的心,天下的百姓就會定居在有仁德的君王的國家。

註一:五十者七十者,指河圖洛中書之五行主四時為五運﹝生、長、化、收、藏﹞﹞,代表萬物在一年之中的產生、發展壯大、消弱滅亡,更生循環的整個過程。

五十者,指一年節氣循環的過程在(立春)初生的位置。農民在立春時準備種子、將田犛好。

七十者,指一年節氣循環的過程在(立冬)即將衰老的位置。農民在立冬時收成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d2d2d2d2002&aid=403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