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3 14:56:48瀏覽1212|回應0|推薦16 | |
梁惠王(一) 孟子見梁惠王。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白話解說: 梁惠王廣納賢才,孟子前往梁國晉見梁惠王。 梁惠王說:『老師千里跋涉、不辭辛勞的來到梁國,莫非帶來有利梁國國強民富的方法嗎?』孟子回答說:『君王您何必談利益呢?我帶來的是君王治國的仁義之道而已啊!』 如果君王關心的是『如何為國家謀求利益』? 卿大夫關心的是『如何為自己的家族謀求利益』? 知識份子及百姓關心的是『如何為自己謀求利益呢』? 舉國上、下都以謀取利益為導向,那麼這個國家就有爭權奪利的危機了。 在擁有萬輛馬車的大國逆上殺君的,必定是千輛馬車的卿大夫家族;千輛馬車的國家逆上殺君的,必定是百輛馬車的大夫家族。 卿大夫為擴大家族的勢力範圍就從君王處奪取,士大夫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就從卿大夫處奪取,這樣的案例在歷史來算,不能算不多。 假如每個人都將自己的利益擺在前端,卻將道德、道義擺在後端,就會不擇手段,不達目的不會善罷甘休。 有仁德的君子是不會遺棄自己的親人,有義的臣子是不會背叛自己的君王。 所以梁惠王您應該以仁義之道來治國而已,何必以利益治國呢?』 註一:『仁』:人的惻隱之心、良心、慈悲、正直、良知、良能、善性等,這些都是「仁」的範圍。 註二:『義』;羞惡之心、大「義」行事(正義)、義氣、道義,要羞恥憎惡,「知恥近乎勇」,包容心,「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羞惡之心,「義」之端。無羞惡之心,非人也。仁義是道德的代表。「君子行仁道」仁就是「道」的本體,「道」是道路,是人身應該走的正途,應該要做的正行。「義」就是「德」,「德」的本位是「尊」,遵守本份、尊師重道、尊前提後、敬老尊賢、公私分明等,這些都是「義」的範圍。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