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國民黨失敗之根源(起)
2022/07/21 00:17:39瀏覽1145|回應0|推薦12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始也!這是蘇洵對於六國最終為秦國所消滅的論斷,堪稱以論代史的佳作!今日本貓就效顰蘇老泉,論斷一下國民黨失敗之根源!

  做為民國史的三大主角之一(北洋軍閥+國民黨+中共),國民黨佔有極重要的分量,這個黨對於推翻滿清與領導抗日,都有極大的貢獻,但其最大的弊病就在於組織力的極度低效(典型的有組織無紀律),導致其最終的失敗,被中共以武力推翻,驅逐往台灣苟延殘喘,到台灣後蔣氏父子勵精圖治,頗有一番氣象,然弊病至今未能根治,不時的發作更讓這個百年老黨積弱不振,乃至於屍居餘氣隨時任人烹宰.

  國民黨組織之低效與其難以根治,實際上要從它的歷史開始說起.最初的國民黨起源於孫文的興中會與同盟會,這是一個一脈相承的反滿革命組織,這個組織的上層是當時具有新思想的留學生,至於組織的下層則是真正與清兵硬幹搞革命的黑道(洪門+青幫)與新軍,本身就是一個大雜燴,乃至於下層真正在衝鋒陷陣的好漢們,對於上層提出的政綱屢有懷疑(實際上是看不懂),諸如共進會與文學社(均屬同盟會下的分支機構)要發動武昌起義前,還將反清口號裡的平均地權改成平均人權(人權要如何平均?)顯然同盟會這個反滿組織大雜燴的上下層除了反滿之外,對於政綱理想也不統一,只不過滿清實在太爛,效率比這幫好漢大雜燴更差(北洋系統例外),才給了革命黨機會.

  實際盤點一下反滿革命時期的同盟會主要領導,孫文的主要工作是籌款+外交(對外國政府爭取革命的同情和支援),黃興負責軍事(實際上黃興的軍事水平只有連長的級數),而汪精衛與胡漢民這兩大筆桿子則負責搞文宣(不以人廢言:汪某的雙照樓是第一流的好詩,胡某在廣州幫人當槍手,尚可一次幫兩人考上舉人-這學問的根底,讓人深為佩服),保皇派的康梁基本上不是其對手,顯而易見,這個組織的效率實際上比清廷高明不到哪兒去,但由於思想較新,導致決定性的武裝力量-新軍,尤其是南方各省編練的新軍,遭到革命黨人的深度滲透(北洋軍因袁世凱不用留日學生-同盟會無法滲透),再加上清廷為保持其政治權力,搞出皇族內閣,傷透了官僚地主階層(立憲派)的心,所以當武昌一聲砲響,革命軍打下了武漢三鎮,立憲派馬上與革命黨合流,再加上袁世凱北洋系的養寇自重,成了推翻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實際上在推翻清廷的三股力量中,北洋軍最為關鍵,立憲派的總體實力最為強大,革命黨則屬於先鋒,承擔主要的攻勢,但獲得的政治收益最低,而且也是三大反清臨時合夥人中實力最弱的一支,當清廷被推翻後,這三股力量沒了共同的敵人,又開始內鬥起來,國民黨的弱勢就更加明顯,且由於上下無法一心,組織不夠嚴密,加上軍力與財政上遠遜於對手,很快就被北洋系擊潰.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原屬於同盟會系統的重要法政人才宋教仁,為了及早讓中華民國的政治上軌道,在同盟會原有的基礎上吸納大量的立憲派人士,成立了國民黨(這是國民黨這個稱呼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亮相),投入國會議員選舉並獲勝,但在新生的國民黨中,原立憲派系統的新加盟人員,實際上遠多過原本的革命志士,假設當時的國民黨產生內部矛盾,這個黨的政策方向基本上會由立憲派所主導,基於黨內民主的原則,無論是名義上的領導孫文,或是實際上的領導宋教仁,都很難改變這種狀況.總而言之,打自一開始,國民黨的內部就派系甚多,而且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整個黨都是典型的利益團體,對於黨並沒有足夠的向心力,更遑論忠誠度,入黨搞政治的主要目標,就在於做官與分贓,黨員間的凝聚力很低.作為留日的法政專業人才,宋教仁死得太早,後人無法透過實際觀察,判斷其政治才華與施政能力,但他的死亡,除了導致二次革命的爆發之外,至少還產生下列三個嚴重的後果:

(1)對於美式制度仿製的中斷

  袁世凱發大夢想做皇帝,以及孫文在日本搞中華革命黨,採用黑社會+獨裁式的混合制度,弄到黃興與汪胡等老同志都暫時與其劃清界線,這都是政治上的鐘擺效應,孫袁等人都覺得民主沒啥用,朝野都開始搞獨裁,手法不同而已,基本思維都轉向極端.

(2)槍桿子裡出政權

  既然數人頭弄不出個合理的制度,就只能用野蠻的叢林邏輯處理問題.

(3)喪失黨內矛盾調適的運作機運

  黨外有黨,黨內有派是常態,但一個好的黨要有合理解決內部矛盾的機制,只要內部矛盾尋一定的處理機制,後續讓全黨產生了共識,全黨再依據共識來操作,整個黨才能煥發出戰鬥力.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經過長期的試錯與改進,非一蹴可幾!然宋教仁死於暗殺,讓這個可以在和平環境下進行的試錯機制被打斷,培養議員們民主素養的最佳機會就這麼沒了.

  宋教仁(字漁父)之亡,實民初華夏政治圈的一大損失!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b71ede2&aid=17587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