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3年-2016年全民房地产的盛宴
2017/01/04 23:41:35瀏覽181|回應0|推薦1

2003-2016年全民房地产的盛宴

魔都与霸都游走 2016-08-13 06:45:26 

房地产的轨迹:

2008年以前,一路调控一路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2009年,中国大放水,4万亿投资,10多亿信贷投放,超强大力丸伺候

2010-2012年,继续限购限贷调控,继续涨

2013年,金融调控,房地产增速下降

2014年,房地产增速继续下降

2015年,顶不住了,解除限购、限贷,降息,降准,界定首套房,二手房免税

2016年,怎么房地产还不火?开会去库存,再降息降准,降首付,降二套房首付,二手房交易大面积户型也免税,央行开年就放水,我K,怎么深圳上海这么疯涨?快快快,深圳上海继续加强限购政策,社保2年改5年、贷款政策变化等

2017年,可以预见的就是咱冷他就赶紧热,咱热他就赶紧冷,反正政府和民众谁也不冷静。

未来中国的2018

2018年,你、我、他,不可承受之痛!

在银行、房地产开发商享受着房地产的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利润时,地方政府也尝到了房价上涨的巨大甜头,社会中掌握着核心资源的利益方都希望房价上涨、都希望房地产增长、都在依赖房地产时,苦的就是无数的老百姓,因为,只有没有任何资源的老百姓在单方面的希望房价降下来,但这一天,再也没有等来。等来的是中国房地产的火爆,各行各业都来做地产:

七匹狼做地产、美的做地产,海尔做地产,雅戈尔做地产,苏宁做地产,国美做地产,苏泊尔做地产,格力做地产,格兰仕做地产,奥康做地产,娃哈哈做地产,喜之郎做地产,奥克斯做地产、长城床垫做地产、长虹电器做地产,五粮液、郎酒、水井坊、阿里巴巴都在做地产,神奇的地产啊,让72行最后都殊途同归!

为什么我们成为了"房地产的国度"

回顾下09年、12年、16年的政策

中国的2009

第一季度,银行放出的贷款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额,银行被政策压着必须放出多少贷款,这些钱大多是实体经济企业借出,大多流向了担保公司或房地产,没过3年,要求必须归还,而大多企业均无力偿还,成为了在2012年前后压垮实体经济的最重的一棵稻草。货币大量增发,2009年底,中国的M2余额超过了美国。

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之下,全球经济下滑,但其实我们自己知道,由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对中国的影响其实小于全球,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现实,接受经济下滑,并能深刻预见到M2增大、大规划基建和信贷刺激后的一系列恶果,顺势转型,放下房地产,倡导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减税、暂缓或优化劳动合同法、扶持创新和研发、保护产权和智慧成果,走到今天,又是如何?

对比同期美国的2009

2008年,是美国次贷危机最为严重的一年,2009年,奥巴马上台,强调重振制造业和出口,并于同年推出78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并强调降低金融业比例、增加出口,让美国经济建立在岩石上而不是沙滩上,2009128日,众议院通过8190亿美元的买国货刺激条款,20108月,奥巴马签署《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通过减税、贷款、能源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来重振制造业,让在美生产效率提升,并鼓励美国的制造业回归。2007-2011年间,美国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60%。美国的ISM制造业指数在2008年最低为32.4,从20098月回升到50以上,现在已经回升并超过次贷危机之前的水平。

中国的2012

2012年时,是史上中国房地产最疯狂的一年,开盘就卖完,一天一个价,地产商、购房者、地方政府都疯了,同期的海南也是处在2011年房地产最疯狂的回落期,货币持续大量增发,2012年,中国的M2余额是美国的2.58倍,是日本的8.34倍,是欧元区总共的3.68倍。

紧接着,在2013年我们就迎来了狂欢之后的钱荒,一切又都变了。这一年,房地产高涨、李嘉诚们开始离开、外资开如撤离、工厂大批迁至东南亚。。。中国经济进入典型分明的红(房地产、金融)与黑(实体经济)时代。

中国的2016

天量货币砸下来,在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同比多增1.04万亿;M2同比增速14%,创19个月新高;社会融资总量3.42万亿,比去年同期多1.37万亿。无论是人民币贷款规模还是广义货币,增速均创下近年新高。后果是房价又一次暴涨,一线城市暴涨30%,太血腥了!

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之下,房地产一冷,整个产业链都受影响,经济就严重下滑,政府就赶紧降准降息放水刺激,然后这些钱又流不到实体经济中,只能进入房地产,房地产又变热,房地产一热,整个社会的钱就快速转入房地产,钱也热购房者也热,价格就快速上扬,于是政府就赶紧限购限贷调首付等,政府没了房地产也不行,老百姓不买房子也不知道钱往哪儿花,在中国目前这个经济棋局中,谁都很惶恐。现在我们北上深的房价已经和纽约、东京、悉尼一个价了,我们的房子真的会比纽约还值钱吗?把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子全卖掉,能买下半个美国,我们真的值这个价吗?中国人均GDP增长水平落后美帝75年,但是我们的房价领先全球

我们去日本买回大量的电饭锅、马桶盖,国产品牌却产能过剩,我们却不相信国产品牌的同类产品。我们把香港、澳门、澳洲超市架上的奶粉、保健品一扫而空,国内的同类产品却产能过剩!其实我们不是不需要,而且,我们谁也不再相信谁,企业与消费之间,已经隔着一道鸿沟,难以跨越。中国的制造业,就这么的陷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中。如今,身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厂、企业家,他们最能感受到漫长的寒冷与无望。

如果2003年这一年,我们继续房地产的消费品属性,不要把房地产定性做为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而是立法大力做强做深制造业,扶持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企业和品牌,严格立法保护创新、产权、专利,倡导全民创新、研究、科研,倡导匠人精神,发展至今,该是什么样子?可惜的是直到现在还是"宽松的货币政策"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vid3549tw&aid=8754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