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老k(KMT or 國民黨)的謊言漸漸被拆穿:老蔣要反攻大陸,所以壓抑本土文化與本土認同,要人民嚮往遠在天邊的故鄉。我漸漸變為或藍或綠,尤其在文化與情感上,我是綠的。
此所以台灣社會還是分裂的,因為多數群眾在文化上是 TTK,可是有一群人在文化上還是 KMT,尤其是老 K 陣營內部。此所以老 K 還是不太得人心,直到馬英九開始擁抱台灣本土文化(an innovated mixture of 唐山文化 and japanese culture ),開始記念台灣先賢(例如台灣民主先驅蔣渭水),包括為台灣犧牲奉獻的日本人(例如建造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直到馬英九開始說台灣話,直到馬英九不斷地為二二八事件向受難者家屬道歉(甚至被人唾面),老 K 才開始漸漸本土化。因為你必須在文化感情上認同本土,才會被本土接受視為一體。
台灣本土傳統文化(again, an innovated mixture of 唐山文化 and japanese culture),在三十年前被壓抑被歧視者,現在漸漸成為文化顯學,進入廟堂之上,在國家劇院公演,出國公演;台灣本土創新文化也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芽茁壯。而老 K 當年苦心移植進來並大力扶持的大陸文化,也必須轉型求存。It takes thirty years.
By the way, 原先並不流行中國這個稱呼,在老一輩台灣人心中,就是唐山,就是唐山文化,唐山過台灣,唐山師傅(representing everything that is good),唐裝,唐山話或河洛話(就是唐長安說的話),念唐詩必須用河洛話才能抓到平仄,我中學時的國文老師就說,他念師大時,教授都說:洪同學,請你用河洛話念這首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