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28 23:47:13瀏覽1006|回應0|推薦1 | |
現在有許多人認為,蔣介石下達六六停戰令,是國共內戰勝負的轉捩點。這種觀點在白先勇的加持下,儼然成了真理。 事實是這樣嗎?實際上,國軍想在東北全殲共軍是不可能的。 東北的北面是赤俄,南面是俄占旅順、大連,東西兩面是俄控北韓、外蒙。 在1946年6月,林彪是準備率領剩下的十余萬人北撤至大興安嶺中俄邊境進行遊擊作戰;同時,南面留下了陳雲、肖華部隊,背靠旅大,東面是周保中部隊,背靠北韓,這兩股各有三、四萬人;西面是黃克誠、蕭克,背靠外蒙,這股實力較強,合計有十余萬人。 以共軍的遊擊、機動、長途奔襲作戰能力,國軍就憑那7個軍能全殲東北共軍? 實際上,由於國際法以及國民政府的懦弱,國軍根本不敢靠近蘇軍、北韓軍、蒙軍防區,而共軍則大搖大擺,來去自如,且能獲得彈械、醫藥、糧餉無限的補充。 正因東北問題的複雜,因此1945年11月底,13軍攻佔錦州後,蔣介石命令杜聿明停止前進。 當時蔣介石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滿洲”成為聯合國臨時託管地,希望能夠有10個師聯合國部隊進駐東北,在徹底解決關內問題後,再行解決東北問題;但美國政府不願派地面部隊進駐東北與蘇俄直接抗衡,又擔心東北被中共控制後,遠東共党集團連成一片,於是誘迫國民政府增兵東北。 在美、蘇兩國的不同壓力下,國民政府被迫又增調新一軍、新六軍、60、71、93等五個軍出關。實際上,當時的國民政府,根本沒有在東北投入重兵的能力。然而,就在國軍大舉增兵關外時,使華的馬歇爾的政治立場卻與魏德邁大相徑庭,馬歇爾希望國共停戰,將國民黨、共產黨塑造成美國的共和黨、民主黨,將砍人頭的競爭轉化為數人頭的競爭。 魏德邁斷言,馬歇爾使華絕不可能獲得成功,一絲一毫也不可能,國共兩黨絕無可能做和平的政權爭奪。 可以這樣說,當美蘇簽訂《雅爾達協議》,而國民政府不敢與美蘇斷交,就註定了在東北的困局,這絕非是否下達「六六停戰令」就能解決的了。 因硫磺島、沖繩戰役的慘烈,而在大陸作戰的國軍又極其無能且內爭不止,美國為減少自身傷亡,急於讓蘇俄對日宣戰。史達林遂趁勢提出戰後要在中國東北享有特殊利益並分裂外蒙,作為參戰條件。這便是美俄之間的《雅爾達協議》。 蔣介石及國民黨若是一個有自尊有榮譽感的政黨,在獲悉此協議後,應立即與美國、蘇俄斷交,以維護中國的主權與尊嚴。很遺憾,蔣介石雖然一輩子想當英雄,但他並不是;國民黨更是一個劉阿斗似的爛泥黨。在美國的壓力下,宋子文和蔣經國終於踏上了赴莫斯科向史達林屈服的旅程,這是中華民國在大陸覆亡的起點。 在1946年6月,國民政府在東北只有一條路:將林彪主力驅逐至中俄邊境,然後按照白崇禧的建議,將30萬滿偽軍全部收編為國軍,在東北廣泛建立民團機制,民團人數應達到300萬人,將東北打造成東北亞的反共堡壘;之後,待時機成熟,將出關的七個軍調回關內戰場。 很遺憾,當時華北的最高指揮官為李宗仁,如果再將白崇禧留在東北,這是蔣介石不能接受的; 由於陳誠堅持懲處偽軍漢奸,拒絕收編滿偽,因此熊式輝、杜聿明申請收編滿偽遇到很大阻力,只能將偽軍編為不倫不類的保安團;而熊、杜又沒有能力與魄力去深入民眾,打造三百萬民團。東北的戰局只依靠出關的那七個軍來維持,終於一敗塗地。 另外,即使白崇禧留在東北,林彪會不會給小諸葛那麼充分的時間,去建立鞏固地方政權,打造三百萬民團?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