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共內戰回顧之七:國防部與參謀總部
2018/03/28 23:42:14瀏覽742|回應0|推薦0

抗戰勝利後,為抑制軍閥的出現,蔣介石採取了將領與其嫡系軍隊脫離的辦法。如,不允許杜聿明將第五軍帶至東北;不允許王耀武將74100軍帶至山東;不允許湯恩伯指揮第1385軍;不允許關麟征指揮第52軍;不允許宋希濂指揮第71軍。唯一的異數,就是胡宗南了。看來,蔣介石對胡宗南確實是信任、青睞有加。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欲法效美國,取消軍事委員會,建立國防部。何應欽、白崇禧、陳誠均對中華民國首任國防部長職務垂涎不已;最終,何應欽成為輸家,被蔣介石發配往美國,白崇禧被任命為國防部長,陳誠出任參謀總長。但實際軍事指揮權控制在陳誠手中,或者說控制在蔣介石手中。

除參謀總長外,有參謀次長三人:第一次長劉斐主管作戰,第二次長范漢傑主管人事,第三次長郭懺主管聯勤總部;劉斐是桂系,也是共產黨;范漢杰是胡宗南系;郭懺是陳誠土木系;

國防部三位次長依次為:林蔚(土木系)、秦德純(西北軍)、劉士毅(桂系)。

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出任鄭州綏署主任後,范漢杰調任陸軍副總司令,林蔚調任參謀次長,二廳廳長鄭介民(軍統)升任國防部次長。

美國為抑制軍閥的出現,規定國防部長必須為文官,武將的最高職務是各軍種的總參謀長。蔣介石要學美國,何應欽、白崇禧、陳誠三人有誰是文官?學美國的形式,有意義嗎?

美國的制度是總統制,國防部長、參謀總長都直屬總統領導,國防部長地位高於參謀總長;

中華民國施行的是五院制,國防部隸屬行政院管轄,參謀總長地位在國防部長之下,則蔣介石與陳誠之間便隔著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兩層,因此蔣介石決定國防部長、參謀總長、保密局長、戰略顧問委員會都直屬國家元首領導;但無論是白崇禧還是陳誠,都無法直接指揮軍事,許多情況都只能從蔣介石侍從室獲悉;

(注:美國的國防部長、總參謀長職權劃分:

國防部長部長掌握政策,作為軍政間的橋樑,向國會爭取軍事預算,進行人力、物力的動員,處理戰地民政;將官人事須由部長轉呈總統,諮國會通過;

總參謀長統轄海陸空各兵種,指揮作戰。

美國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抗戰勝利後,在中央,是取消軍事委員會,成立國防部;在地方則成立了六個行營(行轅)。

國民政府部署:

1 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加上將銜)

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杜聿明(中將)

2 北平行轅主任:李宗仁(一級上將)

張垣綏署主任:傅作義(二級上將)

保定綏署主任:孫連仲(二級上將)

3 西北行營主任:張治中(二級上將)

新疆警備總司令:宋希濂(中將)

4 武漢行轅主任:程潛(一級上將)

鄭州綏署主任:劉峙(二級上將)

5 重慶行轅主任:張群

川康綏署主任:鄧錫侯(加上將銜)

雲南警備總司令:關麟征(中將)

6 廣州行營主任:張發奎(二級上將)

7 中央直轄:

太原綏署主任:閻錫山(一級上將)

衢州綏署主任:余漢謀(二級上將)

徐州綏署主任:薛岳(二級上將)

臺灣行政長官:陳儀(加上將銜)

京滬衛戍司令長官:湯恩伯(加上將銜)

除了上述機構外,另外還在全國成立了若干綏靖區;在1948年之前,綏靖區司令官之職還是比較崇高的,地位在集團軍總司令之上;1948年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綏靖區的成立,綏區司令官便氾濫成災了,綏區的管轄範圍也變換不定。

1:王耀武的山東綏靖總指揮部在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前隸屬北平行轅,在爆發後隸屬徐州綏署。

21946613日,衢州綏署主任余漢謀晉任二級陸軍上將;中國駐德國軍事代表團團長黃琪翔、青年軍總監羅卓英加上將銜;

3:國民革命軍的軍銜設置(將官):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加上將銜、中將、少將;蔣介石為特級上將,國民政府在大陸期間共有一級上將12人。其中張學良因西安事變被褫奪軍銜,李宗仁、李濟深、馮玉祥、程潛、唐生智因先後投共被褫奪軍銜;由於朱培德在抗戰爆發前病故,因此隨蔣介石去台灣的僅有何應欽、閻錫山、陳濟棠、白崇禧、陳誠5人;

另外,陳銘樞在1933年底發動了閩變,而國軍軍銜銓敘是在1935年開始,因此陳銘樞沒有錄入評定範圍;如果陳銘樞沒有發動閩變,當時第十九路軍有五個軍的實力,陳銘樞本人又擔任過廣東省主席、京滬衛戍司令長官、行政院代院長,銓敘為一級陸軍上將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當然,陳銘樞最終也投共了。

中共的軍銜也是五級: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

美軍的軍銜也是五級:五星上將、四星上將、中將、少將、準將;

納粹德軍的軍銜與中共相同;

日軍的軍銜只有三級:大將、中將、少將。因為日本陸軍長期只有20個師,師長為中將,旅長為少將,三級軍銜已經能充分滿足需要(中國史習慣稱其為師團、旅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也曾設想過增至四到五級,但最終沒有施行。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11133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