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7 01:39:21瀏覽639|回應0|推薦5 | |
身為獨生女,對老化、疾病的話題,雷達都開很大,因為家裡的大人、老人們一再重複這些歷程,沒有同輩可以分擔,我很早就思考,究竟要怎麼樣,獨自,或是和親愛的人一起老去? 看完台北藝術節裡瑞士洛桑劇院帶來的《椅子》,邊笑,邊感傷。 一對高齡九十多歲的老夫婦玩家家酒,從抱怨蹉跎青春開始,以自盡死亡做結。 太太碎念丈夫可以成就更厲害的事業,丈夫也無限輪迴,說自己只是個看門人云云;兩人不斷回憶年輕時的樣子,賦予厚望的父母親、視為他們生命延續的孩子,最後怎麼令人失望的斷絕聯繫。 我比較能了解的台詞是巴黎意象,這個在遊人心目中威武又嬋娟的城市,理由是自己剛去過^^可以理解,只要一句「想當年在巴黎」立刻可以引來普世的羨慕忌妒,沒交集的朋友立刻接「我也去過」「你去過巴黎哪裡」,然後越來越上癮的把巴黎掛在嘴上,享受那每次奏效的短暫虛榮。 然後,時間將會默默流逝,巴黎就成為再也回不去的神之所在,很多人一起將巴黎放在回憶裡,然後藉由不斷提起,自我安慰曾有過輝煌時光。(尖叫中,拜託我不要變成這樣呀XD) 除了演員台詞,舞台上水灘、吊索設計,也是絕望的象徵。 水灘在老先生踱步時水花四濺,玩紙船時波光粼粼,地上水灘反射光線到背後黑幕上,觀眾可以看見似乎平靜,卻也逐漸凝結死亡的水影,一如老人的心境。 吊索在老人家開玩笑時發揮作用,卡到脖子了趕快卸下來,想死也不是用這個方法;演員也用吊索做出軟Q飄逸的微型特技,沒錯演員都是年輕的,舞台光照射下的皮膚,很閃亮、很滑嫩唷! 查資料發現,劇作家尤金‧尤涅斯科的原設定就是讓年輕演員演老人,向青春致敬。 一如劇名《椅子》,日常生活中的道具椅子,在後半段戲分漸重。 兩老決定請演說家來,為他們的平凡一生鍍金,總結演說。於是開始有假想派對、假想賓客,一場名之為「幻想」的家家酒,隨之展開。 隨著假想賓客增加,越來越多椅子填滿空蕩場地,越來越多滑稽荒唐的幻想,老太太嬌媚地勾引小男人,老老公與人高談闊論,這輩子沒法完成的事,都在兩老自言自語間進行。在自己的幻想裡變得雄壯偉大。 好現實,小朋友玩的是預習未來的角色扮演,那時有人關心他們的夢想;老了,專想這輩子沒有做到的事,別人看你剩一張嘴,橫豎都可悲。 最後請來的演說家翩然駕到又離去,沒做功課的我從這裡開始一路疑惑,兩個演員節奏好好的怎麼回事?回家看資料才知道,演說家的角色是必要的,他竟然是啞巴,完成無人能懂得囈語後離場,而老夫妻自殺→當然,這部分沒做功課下,是無法理解的。 我只確定滿場賓客是空想,但演說家於寫實還在魔幻境界裡就不知;看著老夫婦死亡,不大了解是因為完成心願,還是因為無聲演講而對人生(要是他們還有的話)徹底失望,雙雙自盡。 場地在城市舞台,演員沒用麥克風,音量還OK,尤其錄音機裡播出像留聲機的唱片聲,好醉人,但我坐一樓觀眾席後半,看不清演員表情。 全程法語演出,打上中文字幕,所以對聽覺要求不高,換句話說,就是國外的月亮比較朦朧;若是換成華人班底演出,觀眾一定有更強烈的視覺跟聽覺需求,就不知道場地是否可以應付,達到同等拳拳到肉的效果。 又回到老化問題,每次看新聞都有「X年內,人類平均壽命達到1Y0歲,退休年齡延至Z0歲」等(→搜尋到最近的請看此),醫療和科學機構不斷發表這些,幾乎等於是恐怖組織的攻擊宣言,摧毀我們的心智。 覺得自己老了、人生沒救了?現在還不是最糟,更糟的是要開始想,要用什麼姿態活超過一個世紀? 要是不想要生命最後只剩滿室椅子和不甘心,最好快點起跑,跑不動就走,走不動爬也好。就是現在,不能小看自己,時間就是金銀銅鐵幣。 資料影片圖片/台北藝術節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