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記得查理週刊嗎?恐怖攻擊,為什麼又是法國巴黎?
2015/11/14 20:57:59瀏覽3219|回應0|推薦9

法國背包客行亞維儂藝術節之旅已經三年,當年身為拍拍照小確幸的旅客,沈浸藝術節和城市風華,懶惰忽略所有脈絡。

年初去過中東,比對完全不同的地理文化人種與思想,知道要貼近和拼湊世界很龐大又很難,但想做一些事,只能從整理開始,希望每個人都能認識彼此多一點。

記得查理週刊嗎?這個尺度是法式幽默?

2015年初查理週刊登穆罕默德不雅姿勢漫畫,遭到攻擊,死了多位工作人員包括一名主編,下一期週刊發行量立刻從6萬冊飆升至100萬冊,究竟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乃至國民安全孰輕孰重,究竟尺度、品味和風骨怎麼拿捏,這些討論確實至死,也無方休之日。

諷刺政治人物、宗教領袖的漫畫,在全球行之有年,尤其強調速度、視覺的閱聽語境裡,視覺圖表、評論漫畫和新聞動畫只會越來越多。

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值得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代表言論自由精神,到底週復一週的諷刺漫畫,依然故我的持續表態是白目?考慮文化情境、尊重不同宗教的脈絡和精神,究竟是尊重還是對言論自由的龜縮?或者,為了言論與新聞自由,值得戰成這樣嗎?

為什麼又是法國巴黎?

中時整理了近40年法國遭遇的恐怖攻擊事件,顯示歐亞大陸幾個錯綜複雜的關係,持續於法國尤其是巴黎起化學作用中。

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猶太人、恐怖份子豺狼卡洛斯、敘利亞等議題,頗具爭議的穆斯林於公共場所面袍禁令,以及九月底出於自衛轟炸位於敘利亞IS基地,逐漸壯大的移民人口、文化認同與極端主義傳輸,成為法國與所有移民國家必須正視的重大議題。

伊斯蘭怎麼了?不是中東人都是恐怖份子!

去年去了土耳其、伊朗共計兩個月,不否認也是嚮往中東的神秘、幻想甚至是危險,但至少接觸到的穆斯林都是各式各樣努力的人。

嫁到土耳其入境隨俗的台灣人妻們,生活在現代脈絡下的年輕人,他們跟我們一樣看韓劇、上Facebook(只是不能罵領導),一樣碎念政府的不是,十幾億的穆斯林人口也是有不同可能,一樣的Kebap養百樣人,各種地理文化下的穆斯林,對於自身的宗教也有不同解釋。

我遇到的穆斯林對於恐怖組織IS,一致認為是歐美國家贊助、令人痛恨的黑幫,他們遇到我們亞洲人,也是簡化為A片好棒棒的日本人,或是歐巴江南Style的韓國高麗人,顯示為偏見不只我們有,他們對我們也是。

旅行的好處,就是讓我遇到任何事件、任何文化與人種,開始付出更多的時間去理解,而不是簡化成為偏見與仇恨。

當我們寫下 Pray for Paris和 R.I.P. 和天佑巴黎

人都需要認同感,社群網路讓人發展出迅速與強大的簡短語言、簡潔視覺藉以迅速展現立場、拉近距離,但也容易陷入不思考的困境。

事件背後是複雜的構成,災難是壓力控管失衡,穆斯林不是IS,敘利亞不是IS,阿拉伯不是IS,伊拉克也不是IS,追求簡化的背後,轉貼之後就是迅速回到偏見與激化。

倒是不需要因為資訊爆炸陷入替代性創傷,但發掘更多脈絡、找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比急著換國旗大頭貼,比急著寫下Pray for、R.I.P.、天佑XX重要得多,也不要因為簡化,直接認為阿拉伯伊拉克敘利亞穆斯林=恐怖份子,縱使一輩子研究中東的人也會覺得問題難解,更不是我們路人幾個簡單符號可以去說事的。

關於簡化,永遠記得美劇國土安全鬧過的笑話。

(看端傳媒報導 三個阿拉伯藝術家玩殘一部美劇)

國土安全我沒有看過,但一系列美國英雄式的拯救世界、解放中東設定,不要說惹毛中東人民,一般人民也一定會被惹怒。

雖然以人種、族裔作為影劇題材是基本,但是在使用文化脈絡時一定要有了解,例如搞出國土安全這樣的笑話,只要文字有中東風情就好,藝術家到底來自己戲劇置入了什麼,劇組連查都不用查?

文明文明,這回真的自己打臉了,別人不嫌響亮,自己也會覺得刺耳吧。

怎麼看比較好,怎麼做比較適當?

絕對不要因為激進份子的栽贓宣傳,導致自己思想偏激,遇到事情查詢、書寫、傾聽,case by case,建立公平與安全的脈絡,不讓自己甚至身邊的人陷入偏見的險境,持續促進彼此的理解,是現在能做的微小事情。

基於愧對讀者,有濃濃罪惡感還沒開始認真寫的中東遊記,近一年來持續激化的恐怖攻擊事件,以及不得不重視習大大的一帶一路雄才大略,加上今天的刺激,得認真開始寫些關於中東的什麼。

關於硬漢老吳的一代又一路,盡量保持著。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ger0330&aid=3563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