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是做不到 而是看不到自己
2006/09/20 05:30:14瀏覽204|回應0|推薦3

不是做不到  而是看不到自己

 

走進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二十一巷,從前段公寓三十戶後,「巷底」幾乎凌亂不堪,在這裡再怎麼樣也看不出,這裡就是台北市的首善之「區」─中正區。建築鐵窗、矮房破落未整,巷閭景觀如拾荒者的寮舍;原來,這裡應該是台北市最後一塊未改善的舊住宅區。

 

這個聚落,有兩個行政管轄,一是軟體與心靈建設的「社區發展協會」,一是等級最小的行政區─幸福里。住在這裡的里民幸福嗎?未必盡然,因為有很多抱怨的人口在齊東公園裡的「廣播站」散發開來;這一里,很多住民來自於新竹客家、雨港的基隆、板橋……等,他們都是來這裡找「幸福」的。

 

華山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了二年多,在經過當地居民背書書後,熱騰騰的開場,完成了社區組織的立案成序。華山,是日據時期首任總督樺山資紀的「樺山 取名,後來去掉木字邊改成「華山」了。目前華山文化園區(酒場改建)、火車扇形調車場(現拆除)、林益壽木材行……。而「三板橋」是一處日據時期的殯儀館。

 

社區居民說:當時成立社區「攏系頭仔燒燒,尾仔冷冷啦!」「這攏系為著袂出來選里長……。」多數社區居民都抱以有其背後目的才做事的念頭。不管居民所言為何,但出來選里長不是壞事,而候選的動機只有三種,即為:欲、利、權;如果朝正面解讀應為:欲,就是想要做好事;利,就是希望找更多的資金為主以充實軟硬體;權,因為有了權才有權力來服務更多的人。如果反過來思考,那後果就相當慘了,這才真正有得爭了。

 

其實,據筆者觀察,這些年來,該社區確實在軟體及相關社區議題的部分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這些事在社區民眾的眼界裡,短期間是看不到的;而搞硬體的是里辦公處,就受到里民的歡迎了,因為里長花出去的每一分一毛民眾都看得到,這一點社區發展協會就比不上了。也因此,社區居民對社區發展協會投入的辛苦即明顯的落差。

 

走進社區發展協會的辦公室,窄到不到六坪的空間,要處理相關議題及文史調查、環保活動、照顧弱勢老人的聯絡站,這一小間,一部電腦;而社區居民諮詢事務僅能在長條桌角落完成,真是寒酸。或許是社區內的美術人才奇缺,所以在空間配置及環境規畫無法有系統的作為,令人覺得,再怎麼做還是那麼的亂。

 

一個人要熱心也要有方法,很多社區工作者,理想大於天,但溝通「無半步」,往往將事情搞亂,得不償失。如果這個理事長腰桿子不夠軟,得罪人更是難免;許姓居民說,她這次也甭想選上里長;他說,如果圓融性不足,即使有再好的理想,也只是停留在原點罷了。

 

齊東街,在清代是台北東門城外,往東區至基隆的古道起點。這裡周、陳兩姓最早進入此地墾,由於聚落間差甚遠,算是稀冥的曠野。

 

每年選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的話題,又在這庄頭談起來,有人說四年前有人炒作古蹟議題,主要藉此來達到選舉目的。但呈現到今天,社區事務仍然正常進行,只不過理事長多了一層身分,那就是幸福里長候選人XXX。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canok&aid=45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