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希望自己因成為某個角色為傲,而非枷鎖_82年生的金智英
2020/02/27 16:11:35瀏覽122|回應0|推薦1

我希望自己因成為某個角色為傲,而非枷鎖

82年生的金智英

(圖片來源:https://www.marieclaire.com.tw/community/opinion/47038?atcr=acf023)

記得《82年生的金智英》書剛出版,在韓國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那時候開始,許多探討韓國厭女文化、男女平權的議題不斷出現在各大評論網站。

曾經看過一段影片,裡面探究為什麼韓國對於《82年生的金智英》會有如此大的議論。其中對於韓國來說,大部分的人不否認故事情節的存在,可他們認為韓國在西元1980年代的女子,其實大部分的女生正因為KPOP的興起而花著父母的錢追星,如果說把金智英的處境擺在這些人身上,似乎有不一樣的反差。

對此,韓國才有了挑撥關係的聲浪出現。

對於韓國的狀態我們生在別的國家很難有些評論,畢竟一國的文化和底蘊我們沒有深刻的認識,貿然出言的行為不太負責任。

但反觀自己的國家,其實有些議題我們也是可以思考的。

有人說比起韓國日本,台灣的男女平等觀念更加普遍平常,日常裡只要不細看,我們可以說是很平等的社會。

但魔鬼出在細節裡,我覺得台灣確實有個更平等的觀念,可到達了需要刻意提醒的歷程。

我們還是有撕不去的標籤、揮不去的刻板印象。

即便我們已經討論男女不再有特定的模樣,依舊還沒深植人心。

對於男女的外表、角色、行為、責任,我們還是有個模子印在那邊,只是我們腦裡很容易接受除了模子以外的方向。

這樣的程度說好也好,反過來也不好。

因為我們潛意識裡,不平等的行為、想法仍舊飄盪著。有概念但沒理解的表象下,我們會痛失自我察覺的能力和反省。

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情節裡面,故事其實都發生在平平淡淡的日常,很多的行為、想法傷人於無形,因此造就了一批金智英。

(以下開啟雷彈區域,要跑的請按上一頁,感謝。)

金智英身為一個家庭主婦,平日生活跟我們預料的差不多。整理家務、照顧孩子、依附老公。那是一個平常再平常不過的人生,可是生活裡她面臨了暴力,那樣的暴力不是我們熟知的方式,而是外在的,看似流水卻害人極深的流言緋語。

她喝著一杯咖啡,推著娃娃車走在路上可以被出來放鬆的上班族酸言酸語;她在公眾場合要因為自己帶著小孩而躲避人群;回到婆家看著自己姑姑回來放鬆而自己卻不能回家。

這是小事嗎

乍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彷彿無病呻吟一樣。

可是身處在這樣的環境,無論男女,有哪個人覺得是舒服的呢

既然沒有人是舒服的,為什麼我們要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而否認別人的經歷呢

金智英後來生病了,她開始出現奇怪的言行,對於生活提不起勁。她對於很多事情容易厭煩,相對的也格外敏感。

老公看出她的變化,獨自瞞了雙方的家人,也沒有告訴智英。自己跑去心理諮詢了解老婆的處境。

只能說孔劉演的這個角色真的大大加分。

我認為《82年生的金智英》好看的地方在於,他在強調女性立場的同時也讓男性角色參與理解的過程。

老公努力地找出原因,試圖讓智英恢復健康。但又因為怕事情讓智英太過傷心,而選擇默默的付出。

當然到了最後,智英的脫序行為和反應是瞞不住了。

雙方的家裡知道後,各自反應也十分的精采。(我個人認為啦!)

兩人的家庭各別以智英的婆婆和母親為代表。

金智英的家庭不用說,即便有開明的父母,金智英還是看著許多不平等長大。家庭不施加壓力,但親戚會。

多多少少,那樣以男為尊的觀念顯現著。

對於生病的女兒,智英的媽媽可以說相當自責難過。她認為自己沒有好好給智英友善的環境,可我們都曉得,是社會沒有給他們環境,而不是她。

婆婆的反應雖然只有幾秒鐘的,篇幅沒有媽媽多,也一樣道盡了她曾經身為女人的過去。

婆婆是愧疚的,這點很多人都明白。

但我看見的婆婆思考其實更加複雜。她雖然覺得智英可憐,但更多更多的,她反省自己曾經身為女人,為什麼走向了造成女人傷害的一環。

這裡是一個很大的討論點。

最後智英決定正視自己的病情,開始接受治療。老公也完全支持智英的決定,也決定讓智英重新找回生活的熱情。

智英回到職場,老公暫時退居幕後,故事就在一個完善的結局裡結束。


我們不能否認金智英是幸運的,因為她有一個完全支持的老公。對於社會上來說,許多的婦女或許很難達到這一點。

面臨金智英的狀況,我們更多是獨自承受,選擇默默忍耐。結果我們衍伸出一種不為自己反抗的習性。我們忽視內心安於假象的平衡裡,漸漸的身為女人的我們也成為傷害女性的人。

我覺得這個現象比起光明正大的傷害更加可怕。習慣讓我們覺得是對的,只要有人與自己不同就會勾起那些人的深層心理,不敢傾聽自己內在的喧囂,所以只好請別人閉嘴。

當然,這部電影因為近期女性主義抬頭而獲得關注。可是我們不能忽視了男性的心理。

對於兩性的環境皆沒有達到完善的地步。

我們在倡導女性的同時也可以思考男性正承受一些莫名的壓力,其實他們也經歷了不小的社會期待。

即便花美男這樣的名詞當道,男性同樣被賦予了承擔的天職。

唯有世界上所有主義都消失,才可能達到真的平等。

才能單純的以個人受到關注。

男人女人都需要被關心。

只期待那一天來臨,我們角色變換的時刻能夠單純以自己為傲,而是不是社會給的枷鎖,讓我們無法起飛。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bbyed2002&aid=13185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