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他被夾在前進與停留的路上,然後獨自開出一朵小花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2020/09/06 14:53:06瀏覽89|回應0|推薦0

他被夾在前進與停留的路上,然後獨自開出一朵小花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圖片來源:https://medium.com/@xiao_more/%E6%9C%AB%E4%BB%A3%E7%9A%87%E5%B8%9D-the-last-emperor-%E6%9C%B1%E9%96%80%E4%B9%8B%E5%BE%8C-%E4%BB%96%E7%9A%84%E5%B8%9D%E5%9C%8B-954b20d9a69d)

記得學到清代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時,我對他有無限的想像。那個時候開始迎接自由民主的世代來臨,過去爭相搶奪的地位已經不再寶貴,他看著之前大家趨之若鶩的位置已經空空如也,不知道那時候的他有沒有因為自己不太好的運氣而心有不甘呢

但不論他怎麼想,卡在一統江山和人民當家的思維之中動彈不得。詭譎多變的政局,他注定是一個介於兩種時代,話題性及傳奇性十足的人物。

電影《末代皇帝》裡清楚的交代溥儀三歲如何登基,然後長大後的他開化的看著那些他無能為力的腐敗,接著面臨國民不再尊崇自己,最後成為魁儡,受人控制。他的一生從飄盪無依的帝王到一介國民。

集權到平權,這部老電影貼近了當年的動盪,刻劃出了最無奈的真實。

影片最開端,我很驚訝導演如何用自己的手法陳述那個我們有些熟悉卻又不熟悉的大清帝國。

他安排了一連串的畫面,幾分鐘就讓我們感受到那個時期的僵化。像是想要長壽的慈禧飲龜湯續命、下人聞糞來檢查皇帝的健康、十二歲的皇帝仍需要母乳哺育、太妃們的監視手法以及不肯脫離舊俗的老臣太監眼睛。

這些畫面不但衝擊了我,也明顯的表達出那時候的思想。看似正常的畫面,卻讓人有一種荒謬卻又無可反駁的奇妙感受。

我們都知道,當年戰事不斷,人民爭取自由的時候,紫禁城依舊屹立在那裏,躲著一群不願正視的人們。他們明知道外面世界已有所不同,卻仍舊選擇把自己關起來,假裝一切都沒發生。而溥儀就是他們躲避變遷最明亮的象徵,他被迫待在裡面,諾大的宮牆裡,溥儀只是一個舊時代之中,拒絕與時俱進的理由,一副為了別人而成就的華麗傀儡。

那些視新事物為破壞規矩的畫面充滿實感,也很獵奇。

或許,這也道出了那時候的他們多麼無奈。

至於溥儀本人,我們都以為,身為皇帝的他在守舊的傳統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應該不大接受西方尊崇自由平等的道理。可是令人驚訝地的,溥儀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少時的他有遠大的理想,想要成就不一樣的大清帝國。即便他沒出門過,他也知道這個世界不只有紫禁城,內部與外部應該交流。

可是他被囚禁著,看似崇高的地位比自己想像中弱小,加上研讀越多外面的知識,他越能感受到世界越不需要自己的悲傷。

在一次次挫折下,他終於明白,他這個皇帝,只是守舊派不肯改變的藉口。

當然,溥儀想要改變,他想改變這些腐化的制度,想完成的他抱負。他試圖逃走、抵抗,但這個看似威武無比的皇帝,只是個無法選擇的可憐人。

他的理想折在了紫禁城的淤泥裡,還有那他自己無法拋去的帝位。他被養在宮中多年,被刻印「天子」概念始終是他為自己靠上的手銬腳鐐。

看似不能選擇的環境裡面,其實有很大部份是溥儀自己束縛了自己。作繭自縛的無能為力下,最終,溥儀不再抵抗了、順從了。

他好不容易說服自己,按照別人的意思娶了兩位妻子,打算就這麼一生一世待在紫禁城,安穩的做個不被需要的皇帝。但他忽略的人心,忽略他自己的地位,時代的齒輪,無法照著他的想法,安然的度過一生。

溥儀本就象徵了極權思想,就算他不想,他仍舊牽扯到政治角力裡,最後,明明什麼也沒做,就被迫離開紫禁城。

帶著一點點失意,溥儀最終走出了紅牆綠瓦,不過仍在別人的圈禁之下,享受著看似風光的上流社會生活。帶著帝王思想的他,遊走在那些人民之間,身邊的皇后以及妃子也看見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她們不再是天家的女人,而是一般的女人,在感情世界一向壅擠的皇家,妃子為了自己更嚮往的生活,訴請和溥儀離婚,這也是首次,皇家成功離婚的案例。(人頭還在的情況)

這些種種,都深深衝擊溥儀,他穿梭在那些過去都該俯首於他的人們之間,悵然的同時,也對自己深深的懷疑。就當他躊躇不前,沒有料到自己早已被日本當局盯上,整個天家又開始掉進日本的陷阱裡。

離開黃帝之位,階級落差始終是溥儀無法習慣的,就算自己曾是九五之尊,卻沒有一展抱負,只能交際玩樂,要與他人平起平坐,內心的遺憾和委屈,讓他有了想回去當皇帝的念頭,而剛好,日本人就在此刻遞出了手,提議為他復建滿州國。

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滿州國就是為了控制人民的手段,溥儀只是一個示眾魁儡。但是被自卑心包覆的溥儀看不見這一切,即便皇后婉容不斷勸說,他還是走回了自己熟悉並嚮往的帝國裡。

這一切的騙局,隨著當局的戰事,溥儀才看清楚真相,他發現自己仍為玩物,發現自己還是不合時宜,他的存在,就是這麼的兩難。

最後,日本戰敗,貴為皇帝的溥儀成為階下囚,經過思想改造後,最終成為一介平民。這時他才深刻放棄了自己的不同,接受自己是個無異之人,然後帶著那雙永遠寂寞的眼睛,看著世界如何變換、前進。

整部片讓我思考許久,一直沉浸其中。我想我最喜歡的部分,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獵奇畫面加上溥儀純潔的眼睛。

故事的背景特別塑造腐化又艷麗的錯覺、迂腐、屍體、血腥、糜爛,一切都往惡化的方向發展,卻有溥儀的不解和單純。

他接受啟蒙後的開闊和嚮往、初吻時的懵懂和浪漫,這些都像是橫屍遍野的地上所開出的一朵朵小花,短暫的化為影像,出現在這大悲劇之中,美了我們那麼一秒。就算最算像被野馬的厚蹄踩得粉碎,也為自己極致綻放過。

清代皇帝到一介人民或許唏噓,可這也代表了人類的社會不斷進步,比起當初那些不肯改變而將末代皇帝關起來的人,面對變化仍不斷努力的溥儀更讓人欣賞。

 這一點,或許就是我們能從溥儀身上學到的寶貴一課。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bbyed2002&aid=15027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