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孔子(仲尼)弟子列傳 板書-中集
2024/10/13 18:09:53瀏覽17|回應0|推薦0

                          孔子(仲尼)弟子列傳

【十】冉 耕

四書人物: 「冉耕」或名「犂」字「伯牛」,如僅用字稱「冉伯牛」,則與「冉雍」之父姓名相同。故又稱「冉牛」,魯人。生於公元前五四四年小孔子七歲,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稱。孔子為司寇時,冉耕曾為中都宰。設教於洺,患有惡疾-(文與史記同,略記)-

(注一)辭 海:     「司寇」,官名,掌刑獄。

(注二)辭 海:     「中都」,即今山東省汶上縣治。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為有德行。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自牖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從祀名賢傳: 冉伯牛以德行稱,亞於顏回,閔子騫。

孟子公孫丑上: 冉子、閔子、顏淵,善言德行。

(注)朱 熹: 「德行」,得於心而見之於行事者也。

孟子公孫丑上: 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包 咸: 「伯牛」有惡疾,不欲見人,故,孔子從牖執其手也。

皇 侃:「伯牛」,弟子冉耕也。「有疾」,有惡疾也。孔子恐其惡疾,不欲見人,故不入戶,但於窗上而執其手也。

顏師古:     命之所遭,無有善惡。

朱 熹:   「伯牛」,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為癩也。命矣,言此人不應有此疾。而今乃有之,是天之所命也。

錢 地:     賢人而有惡疾,不傷其賢也。惡人之不有惡疾,亦不減其惡也。故伯牛雖有惡疾,而伯牛仍為孔門之賢人矣。伯牛有德,亦有此惡疾,是命也。

呂純陽祖師:     「由孔子之言,則知伯牛之賢。而聖人之言命者,亦可見矣。」         今人不能修己之身、盡己之性,凡事不如意則歎「天乎」「命也」,愚哉!迷哉!當知「人盡而後歸之天」,「性盡而後安之命」。自作孽豈可託辭之命哉,修身以俟身,不可不修身而俟命。

朱 熹:     無罪而被罷者,是正命也。有罪而被罷,非正命也。

孟子萬章章句上:     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孟子盡心章句上: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十一】顓孫師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顓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孔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子張對曰:「在國必聞,在家必聞。」       孔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國及家必達。夫聞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國及家必聞。」

呂純陽祖師: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子張務外,孔子已知其發問之意,故反問之,將以發其病而藥之也。                                       子張曰:「在國必聞,在家必聞。」「聞」,名譽也,言所在之處,皆有名譽,意此為「達」也。子曰:「是聞也,非達也」者,孔子視病下藥也。言所謂達者:一、 本性正直,見義勇為。          二、能察人言語,觀人顏色             三、思以下人,有謙退之志。          能如此者,則「在國及家必達」。          言所謂「聞」者,假仁者之色。行之則違,而使人不疑。非唯不為他人所疑,而己亦安居其偽而不自疑也。若是如此者,則「在國及家必聞」,佞人黨多,故所在亦皆名聞也。

論語子張第十九: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皇 侃:     子游言:「吾同志之友子張,容貌堂偉,難為人所能及,但未體仁也。」

邢 昺:     子游言:「吾同志之友子張,其容儀為難能及,然而其德未仁。」

論語子張第十九:     曾子曰:「堂堂乎子張也,難與並為仁矣。」

邢 昺:      曾子言「子張容儀堂堂然盛,於仁道則薄,故難與並為仁矣。」

皇 侃:       堂堂儀容可憐也,言子張雖容貌堂堂,而仁行淺薄,故云「難與並為仁」。

劉向大戴禮文子篇: 孔子言:「子張不弊百姓,以其仁為大。」而子游、曾子譏之未仁者,以其容儀過盛。「過」為「難能」。但能盛己,而不能徧成人,即未仁,以此見「仁道」之至難也。

劉 向:       修德講學,皆是為仁,但必忠信篤敬,慮以下人。而後與人以親容,人可以受,故可「與並為仁」。若容儀過盛,則疑於矜己,故「難與並為仁」。

錢 地:       夫仁之為道最高,子張之才德尚不及也。尚不及者,因其儀容堂皇過盛,難免有矜情。若不如此,則可言仁矣,非子張不能行仁也。言為仁,樸實無華,不須重外之美也。子張服飾容貌盛,是有礙於行仁,故「難與並為仁」也。

范 寧:       子張外有餘,而內不足,故門人皆不與其為仁。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寧外不足,而內有餘,庶可以為仁矣。

注論語子路第十三: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皇 侃:   「剛」者,性無求欲。仁者靜,故剛者近仁也。       「毅」者,性果敢。仁者,必有勇。周窮濟急,殺身成仁,故毅者近仁也。        「木」者,質樸。仁者不尚華飾,故木者近仁也。          「訥」者,言語遲鈍。仁者慎言,故訥者近仁也。

大戴禮記第六十:        業功不伐,貴位不善。不侮可侮,不佚可佚。不敖無告,是顓孫師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則猶可能也,其不弊百姓者,則仁也」。             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為大也。

(注一)辭 海: 自誇其能為「伐」。

(注二)孔廣森補注: 「善」,自喜也。

(註)辭 海: 「孔廣森」,乾隆進士,著有大戴禮記注。

(注三)辭 海: 「侮」,賤稱,言為人之輕弄。

(注四)辭 海: 「佚」,樂也。

辭 彙: 「佚」,同逸字。逸,安樂也。

(注五)辭 海: 「敖」,倨慢也,慢而不恭曰敖。

(注六)辭 海: 「弊」,惡也,奸偽也。

孔廣森補: 「弊」,是傷的意思。

(注七)孔廣森補: 「詩」,孔子引詩經言也。

(注八)辭 海: 「愷悌」,樂易也。「樂易」,歡樂平易也。「平易」,與人可親之態度也。

(注九)孔廣森補注: 「大」,美大之也。

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過季康子,子張、子夏從。孔子入座,二子相與論,終日不決,子夏辭氣甚隘,顏色甚變。子張曰:「子亦聞夫子之議論耶?徐言誾誾,威儀翼翼。後言先默,得之推讓。巍巍乎,道有歸矣。小人之論也,專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噴噴,口沸目赤。一幸得勝,疾笑嗌嗌。威儀固陋,辭氣鄙俗,是以君子賤之也。」

【十二】有 若

孔安國:          有子,弟子有若也。

朱 熹:         有子,孔子弟子名若。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魯人。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歲-中略-孔子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          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                                     夫子曰:「詩不云乎?月宿于畢,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敢問夫子何以如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孔子家語:       有若,魯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三歲。

史記索隱:        家語云:「有若,魯人,字子有,少孔子三十三歲。」今此傳云「四十三歲」,不知傳誤,又所見不同也。

【十三】公西赤

史 記:         公西赤,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

孔子家語:         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公西赤之行也。

(注一)辭 海: 「齊莊」,齊讀如齋,莊敬之義。

(注二)辭 海: 「擯相」,出接賓曰擯,入贊禮曰相。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淮南子說:「公西華之養親也,若與朋友處。曾子之養親也,若事嚴主列君。其養一也。」二人之孝養,一也,而所以養則不同。這固然是他們資性有別,實在亦與父母的性情有關。曾子耘瓜誤斷其根,而曾點竟怒而大杖之。則曾子之養親,安得不「若事嚴主列君」耶?公西華(公西赤)養親的態度,在古今孝子之中,是較為特殊的例子。禮記祭義篇有云:「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惟事親之際,容色為難。論語云: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而照公西華養親的態度看,則其容之婉、色之愉、氣之和,卻是可以想見的了。

【十四】宰 予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宰予,字子我,利口辯辭。

孔子家語:       宰予,字子我。魯人,有口才著名。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宰我」,名予,字子我,魯人。年歲無可考?宰我在孔門十哲中,與子貢同列言語之科。宰我久於從政,及其死,無門人弟子,為之道譽。所以他的嘉言懿行,不能顯揚於後世。

(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中略-言語、宰我、子貢-中略-。」

四書人物(一) : 「宰我」字予,亦字子我,在台灣孔廟稱宰子或宰子予。魯人,出生之年無考。先子路一年去世,在孔門弟子中列語言科。以其於論語中答哀公問社,或問喪期證之,宰我確具辯才。孔子對宰我之善辯,似不太主張。曾言「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此即孔子說其辯才不可取,孔子之言,似對之缺點而發。

(注一)論語八俏第三: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呂純陽祖師: 「社」,土地之主也。萬物,生依土而存,死依土而藏,故封土立社。古立社各樹所宜之木,以為主也。因周用栗,宰我本不知其義而妄為說之。曰:「使民戰栗」。「戰栗」,懼也。「子聞之」者,孔子聞宰我說:「使民戰栗」之言也。孔子以宰我所答,非樹栗之本意,而其言已出,不可挽回。故言「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以深責之,欲使謹其後也。樹栗已成,不知其義則不可說。故曰「成事不說」也。樹栗之事已遂,其人已死,諫之無用,故曰「遂事不諫」也。此指周樹栗之事也,宰我不知樹栗本意,妄為批評,而其言已出,其事已往,追究亦無用。故曰「既往不咎」也,此斥宰我也。

(註一)白虎通: 人非土不立,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也。

五經異議: 今人謂「社」神為社公,亦云土地公。

通俗編: 今凡社神,俱乎土地。

荊楚歲時記: 社日,四鄰並結宗。會社,宰牲牢為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享其胙。

註二辭 海: 「樹」,種植也。

註三辭 海: 「戰栗」,恐懼貌。

呂純陽祖師: 樹栗之真義何?「栗」,威嚴也。國有威嚴,萬邦歸順,百姓歸心矣!

詩云:小心注解古文字,勿誤後生研究。        栗意威嚴戰栗非,改其謬論傳真義。

○1-辭 海:    「栗」植物名。榖實不秕謂之栗。堅貌。威嚴也。通慄。通歷。     通裂。姓也。

○2-辭 海: 「歸順」,謂親附服從,不復違逆也。

○3-辭 海: 「歸心」,謂心悅而歸服也。

(注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宰我既受業,問:「三年之喪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期可已矣。」          子曰:「於汝安乎?」              曰:「安」,宰我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義也。」

(注三)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註)辭 海: 「失」,錯誤也。

四書人物:(二) : 孔子對宰我亦有欣賞之處,據孔叢子略載:「孔子遣宰我使楚,楚昭王送孔子豪華車輛,宰我對楚昭王說:「夫子不用這種車輛,我自跟從夫子至今,祇見其言不離道。動不為功,道行則樂。其道不行則安其身。今天下道德寢息,如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者,夫子可徒步上朝,不必接受如此重禮。」宰我歸,將上情告知孔子。孔子問諸弟子:「宰我與楚王所言如何?」                                                    子貢謂:「尚未表達夫子之美,因夫子之德,高則配天,深則配海,而宰我所言,僅為夫子行事之實而已。」              孔子謂:「凡言貴在實,使人信之,何必捨實。」最後評謂:「是賜之華,不若予以實也。」

【十五】公冶長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公冶長,齊人,字子長。 孔子曰:「長可妻也,雖在累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也。

(注)史記集解: 累紲,按論語公冶長作縲絏、累紲,累,黑索也。紲,攣也,所以拘罪人。

孔子家語: 公冶長,魯人(史記謂為齊人),字子長,為人能忍恥,孔子以女妻之。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公冶長在論語僅一見。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妻,謂以女適人,與之為妻也。縲,音雷,是黑索。絏,音洩,亦作紲,擊也。縲絏,是說拘擊於獄中。子,女也,古時男女通稱子。此章廖廖數語,而公冶長之賢德自見。他因事入獄,實非其罪,尤其忍辱不辯,更可看出他的貞定自信。孔子不嫌他的窮辱,而還選他東牀快婿。可見聖人取人,以德器為尚,只求素行之端,而並不是以俗情禍福作為取舍之標準的。

留青日札: 公冶長通鳥語,家貧閒居,無以自給。某日聞鳥呼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個虎馱羊,爾食肉我食腸,當亟取之,勿徬徨。」公冶長如其言往山中,果得羊,取回而食。後失羊者,往其家搜查,得羊角,以其偷羊,訴之於魯君。公冶長以實告,魯君不信,乃擊於獄。未幾,公冶長在獄中,又聽鳥呼謂:「公冶長,公冶長,齊人出師侵我疆,沂水上,澤山旁,當亟禦之,勿徬徨。」公冶長告獄吏轉報魯君,魯君偵查屬實,急發兵迎戰。因此而釋,且厚賜之,並欲爵以大夫,公冶長辭而不受。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公冶長從衛還魯,行至二界上,聞鳥相呼,往清溪食死人肉。須臾,見一老嫗當道而哭。公冶長問之。         嫗曰:「兒前日出行,於今不返,當是已死亡,不知所在。」           公冶長曰:「向聞鳥相呼往清溪食肉,恐是嫗兒也。」          嫗往看即得其兒。已死,嫗告村司。村司問嫗從何得之。嫗曰:「見公冶長道如此。」          村官曰:「公冶長不殺人,何緣得之。」囚錄公冶長付獄主,問何以殺人。 公冶長曰:「解鳥語,不殺人。」 獄主曰:「當試之,若解鳥語,便相放也,若不解,當令償死。」駐公冶長在獄六十日。幸日有雀子,緣獄柵上相呼。嘖嘖,公冶長含笑。 吏啟獄主曰:「公冶長笑雀語,是似解鳥語。」 獄主問公冶長:「雀何所道而笑之?」 公冶長曰:「雀鳴嘖嘖,白蓮水邊有車翻覆黍粟。牡牛折角,收撿不盡,相呼往啄。」 獄主未信其言,遣人往看,果如所言,於是得放。

論語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皇 侃:      「可妻」者,孔子欲以女嫁之,故先評論,而謂可妻也,既欲妻之,故備論其由來也。公冶長賢人,于時,經枉濫在縲絏之中,雖然實非其罪也,評之既竟,遂以女嫁之也。

邢 昺:        此章明弟子公冶長之賢也。子謂公冶長「可妻也」者,納女於人曰妻。孔子評論弟子公冶長,德行純備,可納女與之為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者,古獄以黑索拘攣被擊。故孔子論之曰:「雖在縲絏之中,實非公冶長之罪也。」論竟,遂以女子妻之也。

(注)辭 海(略記): 「縲絏」義同纍紲,「縲」,黑索也。「絏」,攣也,所以拘罪人。案:絏字,本作紲,唐人避太宗諱,改作絏。說文無縲字,史記此文為累,累即纍字省。

呂純陽祖師: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魯人,孔子之弟子。妻讀去聲,以女嫁人也。縲絏,以黑索縛囚入獄之謂也。公冶長曾因事入獄,罪非其罪。孔子以女妻之,為弟子昭明正義,立千古之是非。故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子,猶女也。

(注一)辭 海: 「公冶」,複姓。春秋魯季氏之族子「季冶」字「公冶」,子孫以字為氏,孔子之弟子,有「公冶長」。

(注二)辭 海: 古人對於所生男女皆稱「子」。

【十六】原 憲

孔子家語: 原憲,宋人,少孔子卅六歲,清淨守節,貧而樂道。孔子為魯司寇,原憲嘗為孔子宰。孔子卒後,原憲退隱,居于衛。

(注一)辭 海: 「司寇」,官名,周制秋官大司冠,六卿之一,掌刑獄,清時,俗稱刑部尚書。

(注一)辭 海: 「宰」,家臣。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原憲字子思,孔子卒,原憲遂亡在草澤中。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黎藿入窮閻。過謝原憲,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之。曰:「夫子豈病乎?」 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        若憲貧也,非病也。」子貢 ,不懌而去,終身恥其言之過也。

(注一)辭 海: 「草澤」,猶言草莽,謂在野之地也。

史記索隱: 家語云:「隱居衛。」

(注二)辭 海: 「窮閰」,猶言陋巷。

(注)莊子: 「窮閻」,窮僻之處。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注:     「原憲」居魯,家徒壁立,以草蓋屋,織蓬草之莖以為扉。夫妻二人,各居一室,一遇天雨,上漏下濕,雖貧能安。正襟危坐,弦歌自娛。偶而如此,人以為難,原憲猶怡然自得也。

(注一)辭 海: 「家徒壁立」,謂室中一無長物,徒見牆壁也。

(注二)辭 彙: 「正襟」,端正衣服,表示莊重。

(注三)辭 海: 「危坐」,端坐也。史記日者傳:「正襟危坐」

(注四)辭 彙: 「怡然」,和樂的樣子。

(注五)辭 海: 「自得」,自得其樂也,又自覺得意也。

【十七】漆雕開

辭 海: 漆雕開,春秋魯人,字子開亦曰子若。孔子弟子,習尚書,不樂仕。

孔子弟子志行考述: 漆雕開,姓漆雕,名啟,字子開。上開字,本為啟,漢人避景帝諱所改。並引漢書藝文志作孔子弟子漆雕啟以為證。

論語公冶長第五: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漆雕開」字「子開」,孔子使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說。

辭 海: 「彫」,本亦作雕。

康熙字典: 「彫」,亦作雕。

辭 海: 「漆雕」,複姓,孔子弟子漆雕開。

白話史記: 漆雕開,字叫子開。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於從政的道理,還不能夠有自信。」孔子聽了這話很高興。

邢 昺: 子使漆雕開仕者,仕,進也。對曰吾斯之未能信者,開意志於學道,不欲仕進。故對曰吾於斯仕進之道,未能信,言未能究習也。子說者,孔子見其不汲汲於榮祿,知其志道深,故喜悅也。

呂純陽祖師: 子使漆雕開仕者,孔子欲使開出仕也。「開」見道分明,樂道不倦。對曰:「吾斯之未能信」者,言己學業未精,從政未能自信。不欲遽爾出仕也,是重道輕祿之謙辭也。孔子悅其志道之堅,謙卑之言,故曰「子說」。「說」同悅,喜也。

注增訂本辭海: 「遽爾」,謂行事匆促也。

【十八】宓不齊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宓不齊,字子賤—中略—子賤為單父宰,反命於孔子,曰:「此國有賢不齊者五人,教不齊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齊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則庶幾矣!」

(注一)辭 海: 「單父」,春秋魯邑。宓子賤、巫馬期均嘗宰此邑,故城在今山東省單縣南。

(注二)訂本辭海: 「反命」,謂復命也。

(註)辭 海: 「復命」,謂受命行事,事畢反告也。

孔子家語: 虙不齊,字子賤,魯人。仕為單父宰,有才智,仁愛,百姓不忍欺,孔子美之。

辭 海:  宓,姓也。虙,俗作宓,又與伏通。參閱「伏」字及「虙」字注。

辭 海: 伏,姓也,與虙通。虙,亦作宓,伏羲氏之後,漢時濟南多伏姓。

辭 海: 虙,音服,姓也,與伏通,俗作宓,伏羲氏之後。

說 文: 孔子弟子虙子賤,虙,俗字亦為宓。

四書人物: 宓不齊,字子賤,簡稱宓子。由於宓與虙及伏字通,致有虙子、伏子之稱。魯人—中略—史稱:「堯舜鳴琴垂拱,而天下大治。」 孔子謂宓不齊與堯舜參,或因宓不齊亦有此項之功夫所致。

(注一)辭 海: 「鳴琴而治」,言無為而自化也。

(注二)辭 海: 「垂拱」,天子垂衣拱手,無為而自治也。

說苑政理篇: 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而眾說,語丘所以為之者。」         曰:「此地民有賢於不齊者五人,不齊事之,皆教不齊所以治之術。」                           子曰:「欲其大者,乃於此在矣。昔者堯舜清微其身,以聽觀天下,務來賢人。夫舉賢者,百福之宗也,而神明之主也。不齊之所治者小也,不齊所治者大,其與堯舜繼矣。」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子賤」姓宓,名不齊,子賤是他的字,魯人。宓通虙,伏或謂伏羲氏都於曲阜,子賤則其後也。宓子賤最著名的事跡是治單父—中略—於是宓子賤治單父,彈琴而治,傳為千古美談。其實這亦無巧訣,只是任賢用才而已。堯舜善用賢才為臣,所以能無為而治。子賤請其耆老賢者而與之共治,所以亦能鳴琴而治單父。

韓詩外傳: 子賤在單父,身不下堂,鳴琴而治。巫馬期亦宰單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處,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巫馬期問於子賤,子賤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勞。」人謂子賤則君子矣。巫馬期勞力教導,雖治,猶未至也。

魏 書: 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魏文帝問群臣:「三不欺,於君德孰優?」 太尉鐘繇對曰:「君任德,則民感義而不忍欺。君任察,則民畏覺而不能欺。君任刑,則民畏罪而不敢欺。任德感義,與夫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等趨者也。任刑畏罪,與夫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同皈者也。然則三子之不欺雖同,所以不欺異矣。辨治者,其以子賤為最賢乎!

論語公冶長第五: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邢 昺: 此章論子賤之德也。君子哉若人,斯焉取斯者,此評論之辭也。因美魯多君子,故曰:「有君子之德哉,若此人也。魯國若更無君子者,斯子賤安得取斯君子之德行,而學行之乎。」明魯多君子,故子賤得學為君子也。

朱 熹: 上斯,斯此人。下斯,斯此德也。子賤蓋能尊賢取友,以成其德者。故夫子既歎其賢,而又言:「若魯無君子,則此人何所取,以成此德乎?」因以見魯之多賢也。

呂純陽祖師: 子賤,孔子弟子虙不齊,字子賤也。君子哉若人者,讚述子賤有君子之德也。上斯,指此人。下斯,指此德也。言魯國若無君子,子賤焉得取君子之行而學行之乎?此章因美子賤而又美魯國之多君子,故曰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也。

【十九】南宮适

孔門弟子名表: 子容,姓南宮,名适,亦曰括,亦稱曰南容,又曰南宮敬叔,亦曰南宮縚。

孔子家語: 南宮縚,字子容,以智自將,世清不廢,世濁不洿,孔子以兄子妻之。

四書人物: 南宮适字子容,史記稱南宮括。左傳謂名說,家語稱南宮縚又有稱南宮韜、南容又稱南宮敬叔。原姓仲孫,名閱,為孟僖子之子,孟懿子之兄。魯人,年歲無可考。是孔子之弟子,又是孔子之姪女婿。

(注)左 傳: 孟僖子病,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我若獲沒,必屬說於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位,故南宮敬叔師事仲尼。」

論語公冶長第五: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呂純陽祖師: 南宮,魯大夫孟僖子之子。本姓仲孫,名說,亦作閱,居南宮,因以南宮為姓。字子容,亦稱南容,孔子之弟子。亦名曰「括」、「适」,亦名縚、韜,亦字曰敬叔等。邦有道,不廢者,言邦國有道,則出仕為官,不廢己之才能也。邦無道,免於刑戮者,言若邦國無道,則行正言遜,以免於刑戮,南容德行如此。時孔子之兄孟皮早卒,故孔子主婚,以兄之子妻之。故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也。

(注)孔子家語: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

史記孔子世家: 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於老子。

(註)史記集解: 南宮敬叔,論語稱南容。原姓仲孫,魯大夫孟僖子之子。居南宮,因以為氏,字敬叔。

論語先進第十一: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史 記: 南宮括字子容,三復白珪之玷,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史記集解: 三讀去聲,再三也。復音福,反覆也。白珪之玷,詩大雅抑之篇。南容讀書至此,三反之。是其心敬慎於言也,故,孔子以兄子妻之。

呂純陽祖師: 三讀去聲,再三之意。復,反覆也,言反覆吟詠也。白圭,瑞玉也。詩經大雅抑篇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言白圭如有缺處,尚可磨平。一言說出,其語有缺,則不能挽回也。孔子見南容慎言慎行,故以兄子妻之。「妻」讀去聲,以女嫁人也。

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第六十: 獨居思仁,公言言義。其聞之詩也,一日三復白圭之玷,是南宮縚之行也,夫子信其仁,以為異姓。

呂純陽祖祖註解      玉真真人講述仲尼弟子列傳講記板書      正心講堂整理抄寫

連結:仲尼弟子列傳網址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P2d9x3sdYZDbowe4TCSYNtQuesatZJB&si=8KNvMV5t41RrF03T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786a319&aid=18116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