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13 16:20:35瀏覽154|回應0|推薦0 | |
孔子 (仲尼)弟子列傳 【一】復聖 顏回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政事:冉有、季路。 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遊、子夏。) 程 子: 四科乃從夫子於陳蔡者爾,門人之賢者,固不止此。曾子傳道,而不與焉。故知十哲,世俗論也。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八歲。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回年二十九髮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無)。」 東魯郡顏氏族譜總序: 顏無繇字季路,諡文裕,娶齊「姜氏」。於周敬王七年戊子,即魯昭公二十九年冬,十一月十一日,生顏子於魯,時為黃帝紀元二一八五年,少孔子三十八歲。 呂純陽祖師: 顏回少孔子三十八歲,而史記云「少孔子三十歲」者,司馬遷撰史記失手漏記故。今之學者為「顏回誕辰」爭論不休,皆司馬遷一字之誤也。 (注)辭 海:「失手」,手之失誤。 孔子家語: 顏回,魯人,字子淵,年二十九而髮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 顏子研究: 周敬王七年戊子,即魯昭公二十九年冬。生顏子於魯-中略-三十二歲卒於魯。時周敬王三十八年,即魯哀公十三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中略-顏子卒於魯哀公十三年,時孔子七十。七十二歲語曾子一貫之道,以大學授曾子。七十三春,子路死衛難。是年四月己丑,孔子卒,距離顏子之死,不過二年餘。 論語先進第十一: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朱 熹: 「噫」!痛傷之聲。「喪」,去聲,猶亡也。「予」者,我也。天喪予者,悼道之無傳,若天喪己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慟而誰為?」 皇 侃: 夫聖人出世,必須賢輔。淵未死,則孔道猶可,得助為教化。今淵既死,是孔道亦亡。云顏淵死,子哭之慟者,既如喪己,所以痛也。 顏師古(儒家學者): 蓋天生聖人,必須賢才為之輔佐。今天生德於夫子,復生顏子為聖人之耦。並不見用於世,而顏子不幸短命死矣!此亦天亡夫子之徵。 韓詩外傳卷九: 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不善之。」 子貢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則引之進退而已耳。」 顏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三子所持各異,問於夫子。夫子曰:「由之所言,蠻貊之言也。賜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親屬之言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朱 熹: 說,音悅。顏子於聖人之言,默識心通,無所疑問,故夫子云然。其辭若有憾焉,其實深喜之。 韓詩外傳: 孔子嘗謂回曰:「家貧居卑,胡不仕乎?」 對曰:「回足以給饘粥,足以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於夫子者足以自樂,回不願仕也。回願貧如富,賤如貴,亦且可乎?」 孔子曰:「善哉!回也。夫貧而如富,其知足而無欲也。賤而如貴,其讓而有禮也。若回者其至乎!雖上古聖人亦如此而已。」 孔子家語在厄篇: 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壞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 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改節乎?」 孔子曰:「改節,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 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 孔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唯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 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 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則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顏回去,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注)辭 海: 俗稱室外院落曰「天井。」 新六言釋宮:庭者,廷之借字,今人謂廷為「天井」。 呂純陽祖師: 顏淵死而孔子慟,伯魚死,未聞孔子慟焉,何也?孔子聖人,以道為本,義勝情也。孔子得顏淵,心喜聖道有傳,詎料顏淵短命而死,致誤聖道無以繼傳,故哭之慟。「夫人」,指顏淵也,「非夫人之為慟」,言非為顏淵死而慟也。「而誰為」,「誰」,孔子暗示指聖道也。聖人不私情,乃聖道為重。故孔子之慟,非為人死而慟,實慟聖道無人繼傳也。 【二】宗聖 曾子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四十六歲。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 (注)辭 海: 「武城」春秋魯邑。後亦謂之南武城,在今之山東省費縣西南。 孔子家語卷九: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參」後母之無恩,而供養不衰。及其妻不賢,因出之終身不取妻。 說苑卷第三: 曾子芸瓜而誤斬其根,曾晳怒,授大杖擊之。曾子仆地,有頃蘇。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 聽其歌聲,令知其平也。孔子聞之,告門人曰:「參來勿內。」曾子自以無罪,使人謝孔子。 孔子曰:「汝聞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 韓詩外傳卷七: 曾子曰:「往而不可還者,親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養而親不待也。-中略-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啜菽飲水盡其歡,逮親存也!」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曾子此言,真是道出了萬千孝子的心聲。親存,雖飯蔬食,猶有餘香。親沒,則幽明路隔音容渺渺矣!雖說誠敬而祭,但這到底不是具體之真實。所以歐陽修亦說:「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其言正與曾子同意。 大戴禮記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曾子曰:「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曰養。養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為難。安可能也,久為難;久可能也,卒為難。父母既歿,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也。」 (注一)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注二)論語為政第二: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注三)孟子離婁章句上: 曾子養曾 ,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 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注四)修真錄: 古語云:「久病出不孝子。」能奉養久病父母,難矣! (注五)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三】子 貢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端木賜」,衛人,字「子貢」-中略-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中略---- 子貢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諂。何如?」 孔子曰:「可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于齊。 (注)史記集解: 「廢舉」謂停貯也,「與時」謂逐時也。夫物賤則買而停貯,值貴即逐時轉易,貨賣取資利也。 王 肅:「廢舉」謂買賤賣貴也,「轉貨」謂隨時轉貨以殖其資也。 劉 氏:「廢」謂物貴而賣之,「舉」謂物賤而收買之,「轉貨」謂轉貴收賤也。 史記貨殖列傳: 子貢既學於仲尼,退而仕於衛,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間。七十子之徒,賜最饒益,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於天下者,子貢先後之也。 (注一)辭 海: 「廢著」,即「廢居」亦作「廢舉」。 辭 海: 廢著,「著」,讀音如貯。「廢」,謂出賣。「著」,謂囤積,即賣貴買賤以取贏利也。 (注二)辭 海: 「分庭抗禮」,抗,對也。分處庭中,相處設禮。 辭 彙: 「分庭抗禮」,用平等對抗的禮貌,互相對待。 荀子法行篇: 南郭惠子問於子貢曰:「夫子之門,何其雜也?」 子貢曰:「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隱栝之側多雜木,是以雜也。」 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問子貢曰:「先生何師?」 對曰:「魯,仲尼。」 曰:「仲尼賢乎?」 曰:「聖人也,豈直賢哉!」景公嘻然而笑曰:「其聖何如?」 子貢曰:「不知也。」景公悖然作色曰:「始言聖人,今言不知? 何也?」子貢曰:「臣終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終身踐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猶渴操壺杓。就江海而飲之,腹滿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 景公曰:「善豈其然!善豈其然!」 說苑卷第十一: 子貢見太宰嚭,太宰嚭問曰:「孔子何如?」對曰:「臣不足以知之。」 太宰曰:「子不知,何以事之?」 對曰:「惟不知,故事之。夫子其猶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 太宰嚭曰:「子增夫子乎?」 對曰:「夫子不可增也,夫賜猶一累壤也。以一累壤增大山,不益其高,且為不知。」 太宰嚭曰:「然則子有所酌也。」 對曰:「天下有大樽而子獨不酌焉,不識誰之罪也。」 論語子張第十九: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其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一)辭 海: 「仞」。古以周尺。八尺或七尺為仞。說文:「仞,伸臂一尋八尺。」 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集解:「引:包注:則云七尺曰仞。」。 (注二)辭 海: 「夫子」。 一般之敬稱。 師長之稱。 妻以稱夫。 【四】子 路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仲由,字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曰:「自吾得由,惡言不聞於耳。」 論語述而第七: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聞衛亂,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 孔子家語: 子路死焉,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 (注)辭 海: 「醢」,肉醬也。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 顏回死,子曰:「噫,天喪予。」 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注)辭 海: 「祝」,斷也。 說苑卷第五: 子路持劍,孔子問曰:「由安用此乎?」 子路曰:「善,古者固以善之。不善,古者固以自衛。」 孔子曰:「君子以忠為質,以仁為衛。不出環堵之內,而聞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圍,何必持劍乎?」 子路曰:「由也請攝齊,以事先生矣。」 孔子家語辨政第十四: 子路治蒲三年,孔子過之,入其境曰:「善哉!由也,恭敬以信矣。」 入其邑曰:「善哉!由也,忠信以寬矣。」至其庭曰:「善哉!由也,明察以斷矣。」 子貢執轡而問曰:「夫子未見由之政,而三稱其善,可得聞乎?」孔子曰:「吾見其政矣。入其境田疇盡易,草萊盡闢,溝洫深治,此其恭敬以信,故其民盡力也。入其邑,墉屋完固,樹木甚茂,此其忠信以寬,故其民不偷也。至其庭,庭甚清閒,諸下用命,此明察以斷,故其政不擾也。以此觀之,雖三稱其善,庸盡其美乎?」 (注一)辭 海: 審判民、刑事之處曰「庭」。 (注二)辭 海: 「庸」,用也。 說苑卷第十五: 孔子北遊,東上農山。子路、子貢、顏淵從焉。 孔子喟然歎曰:「二三子者,各言爾志,丘將聽之。」 子路曰:「願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鐘鼓之音,上聞乎天。旌旗翩翻,下蟠於地。由且舉兵擊之,必也奪地千里,獨由能耳,使夫二子從焉。」 孔子曰:「勇哉!士乎,憤憤者乎。」 子貢曰:「賜也,願齊楚合戰於莽洋之野,兩壘相當,旌旗相望,塵埃相接,接戰搆兵。賜願著縞衣白冠,陳說白刃之間。解兩國之患,獨賜能耳。使夫二子者,我為從焉。」 孔子曰:「辨哉!士乎,僊僊者乎。」 顏回獨不言,孔子曰:「回來,若獨何不願乎?」 顏淵曰:「文武之事,二子已言之,回何敢與焉。」 孔子曰:「若鄙!心不與焉?」 顏淵曰:「回聞鮑魚、蘭芷不同篋而藏,堯舜、桀紂不同而治。二子之言與回言異,回願得明王聖主而相之。使城郭不修,溝池不越,鍛劍戟以為農器,使天下千歲無戰鬥之患。如此則由何憤憤而擊,賜又何僊僊而使乎?」 孔子曰:「善哉!德乎,姚姚者乎。」 子路舉手問曰:「願聞夫子之意。」 孔子曰:「吾所願者,顏氏之計,吾願負衣冠而從顏氏子也。」 荀子子道篇: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 子路對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 子曰:「可謂士矣!」。子貢入, 子曰:「賜知者若何?仁者若何?」 子貢對曰:「知者知人,仁者愛人!」 子曰:「可謂士君子矣!」 顏淵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 顏淵對曰:「知者自知,仁者自愛!」。 子曰:「可謂明君子矣!」 (注)辭 海: 「自愛」,愛護自己的人格。 莊子讓王篇(十二) : 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食,黎羹不糝,顏色甚憊。而猶弦歌於室,顏回擇菜於外。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再遂於魯,削迹於衛,伐樹於宋,圍於陳蔡,殺夫子者无罪。弦歌鼓琴,君子之无恥也若此乎?」顏回无以應,入告孔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歎曰:「由與賜,細人也,召而來,吾語之。」 子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於道之謂通,窮於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謂。故內省而不疚於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阨,於丘其幸乎?」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厚也」。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得於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 (注一)辭 海: 「憊」,疲極也,困病。 (注二)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遂至陳。 (注)三辭 海: 「細人」,謂見識短淺之人。 【五】冉 求 四書人物: 冉求,字子有,論語稱冉有或曰求,也稱冉子,魯人,少孔子二十九歲。 論語先進篇: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遊、子夏。 大戴禮記: 恭老恤孤,不忘賓旅,好學省物而不勤,是冉求之行也。 論語雍也第六: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歲,為季氏宰。 求問:「聞斯行諸?」。 子曰:「行之!」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子華怪之:「敢問,問同而答異?」 孔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辭 海: 「兼人」,謂勝人也。 【六】冉 雍 孔子家語: 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家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 (注)辭 海: 「冉」,音染本作,姓也,又與染同,史記染姓亦作冉。 孔子家語: 子貢曰:「不遷怒,不深怨,不錄舊罪,是冉雍之行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 荀子說:「聖人之得勢者,舜禹是也。聖人之不得勢者,仲尼、子弓是也。」子弓即仲弓,仲字,蓋因上有仲尼而改。仲弓有人君之度,可惜他和孔子一樣,不得勢位以行其道。故雖有可使南面之器量,而不能南面以化天下也。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冉雍字仲弓,孔子以仲弓為有德行。 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父,賤人。 孔子曰:「 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史記集解: 南面,謂為諸侯也。 孔子言冉雍之德,可使為諸侯也。犂,黃黑相間之牛也,時人賤之。騂,赤色也,周家所貴用。角,角周正,長短尺寸合禮也。云:「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者。言犂牛生好子.子既色角悉正。時人或言此牛,出不佳之母,欲舍棄不用祭於山川之神。則山川之百神,豈薄此牛母惡,而棄舍此子,遂不歆此祭乎?必不舍矣。譬如仲弓之賢,其父雖賤,若遭明王聖主。豈為仲弓父賤而舍仲弓之賢德不用乎?明必用也,故鯀則殛死,禹乃嗣興是也。 【七】閔 損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閔損,字子騫,少孔子十五歲。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閒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祿」 (注一)史記集解: 「閒」,去聲,猶非也。言閔子騫為人,上事父母,下順兄弟,動靜盡善,故人不得有非閒之言也。 辭 海: 「閒」諫韻,謂非毀閒廁。 (注二)史記索隱: 論語,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子騫曰:「善為我辭焉」是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也。 論語雍也第六: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呂純陽祖師: 「費」,音秘,春秋魯邑,季氏采地也。季氏不臣,其邑宰數畔。聞閔子騫賢,故欲子騫為費宰,故曰「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也。子騫不願作不臣之宰,故謂使者曰:「善為我辭焉。」又令不復召,言如有重來召我者,則吾必渡汶水之上而往齊矣。故曰「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也。「汶」,水名,則汶水。在魯北,與齊為界。古禮大夫不得越境求賢,故閔子騫有避汶上之決言。以阻強我必仕之使,中斷季氏之念也。 (注一)辭 海: 「費」音秘。古地名,春秋魯邑。 (注二)辭 海: 「采地」,卿大夫所封食邑也。 (注三)辭 海: 人臣不守臣節,亦謂之「不臣」。 (注四)辭 海: 「畔」通叛,背叛也。 左 傳: 昭公十有二年,南蒯以費叛。 史 記: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以費畔。 論語先進第十一: 閔子騫侍側,誾誾如也。 (注)辭 海: 「誾誾」,中正之貌。 集 解: 誾誾中正也,子騫性中正也。 辭 海: 閔子騫,春秋魯人,名損,子騫其字也。性孝友,少時後母虐之。衣所生二子以絮,而衣子騫以蘆花。父知之,欲出後母。子騫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遂止。母亦感悟,及長。為孔子弟子,以德行著。 五經正義: 說苑云:「閔子騫,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問其婦曰:「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 子騫曰:「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其父默然,」 故曰:「孝哉!閔子騫。」 依此事,閔子騫不從父命,則後母不遣。是其上事父母,兩弟溫煖。於是父感之,其後母與兩弟亦感之。可知則此一不從父令而諫,一家孝友克全,尤非尋常。孔子稱其孝,兼言兄弟,正指此事也。 韓詩外傳卷二: 閔子騫始見於夫子,有菜色,後有芻豢之色。 子貢問曰:「子始有菜色,今有芻豢之色。何也?」 閔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夫子內切瑳以孝,外為陳王法,心竊樂之。出見羽蓋龍旂旃裘相隨,心又樂之。二者相攻胸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教寖深,又賴二三子切瑳而進之。內明於去就之義,出見羽蓋龍旂旃裘相隨。視之如糞土矣,是以有芻豢之色。」 【八】言 偃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言偃,吳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子游既已受業,為武城宰。孔子過,聞弦歌之聲。 孔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曰:「昔者偃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 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孔子以為子游習於文學。 (注一)呂純陽祖師: 「易」,治理也。「使」,指示人民履行任務也。 辭 海: 「易」,治也。「使」,令也,兼有役而用之義。 (注二)孔安國: 「戲」,以治小而用大道也。 (注三)論語先進第十一: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說苑貴德篇:季康子謂子游曰:「仁者愛人乎?」 子游曰:「然。」 「人亦愛之乎?」 子游曰:「然。」 康子曰:「鄭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珮、婦人舍珠珥。夫婦巷哭,三月不聞竽琴之聲。仲尼之死,吾不聞魯國之愛夫子,奚也?」 子游曰:「譬子產之與夫子,其猶浸水之與天雨乎!浸水所及則生,不及則死,斯民之生也必以時雨。既以生,莫愛其賜,故曰譬之子產之與夫子也,猶浸水之與天雨乎。」 【九】卜 商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孔子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注論語雍也第六: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孔安國: 君子為儒,將以明道,小人為儒,則矜其名。 皇 侃: 君子所習者道,道是君子儒也。小人所習者矜誇,誇是小人儒。 劉 炫: 子夏於時設教有門人,故夫子告以為儒之道。君子儒能識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則識小而小受,君子小人以廣狹異。 禮記第三檀弓上: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 曰:「天乎!予之無罪也!」 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 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注一)檀弓叢訓: 「疑」,當讀如擬,疑是擬的假借字。 (注二)辭 海: 「疑」,音擬。通擬,比也,是在下比擬於上。 呂純陽祖師: 「聞」,音問,達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者,其禮未能達禮,以使民效法也。 辭海及康熙字典: 亦聞作「達」之解釋。 禮記第三檀弓上:子路曰:「吾聞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禮記第二十五祭統: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法言學行篇:大人之教學也為道,小人之教學也為利。子為道乎?為利乎? (注一)辭 海: 「大人」,有德者之稱。 (注二)辭 海: 「小人」,謂「不肖」之人。「不肖」,不賢也。 呂氏春秋卷四第三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聽從不盡力,命之曰背。說義不稱師,命之曰叛。 荀子大略篇: 言而不稱師,謂之叛,教而不稱師,謂之背。背叛之人,不與言。 呂純陽祖祖註解 玉真真人講述仲尼弟子列傳講記板書 正心講堂整理抄寫 連結:仲尼弟子列傳網址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P2d9x3sdYZDbowe4TCSYNtQuesatZJB&si=8KNvMV5t41RrF03T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