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3 06:32:53瀏覽1702|回應2|推薦32 | |
《天堂不撤守》做好準備,促動下一個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某地上空一隻小蝴蝶扇動翅膀,經過長時間後可能導致另一地發生暴風雨。其意謂著,即便是看起來微小的變化,經過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卻可能引發關鍵性的巨變。 過去這段時間,遠從美國開始延燒的金融風暴所引發的經濟海嘯,飄洋過海地重創了台灣的經濟。舉國上下,人人感受到這波海嘯的巨大威力。 這波海嘯的源頭,就像蝴蝶振翅一樣,可能只是一些微小行為的聚合。例如,企業、銀行與消費者把一塊錢當三塊錢用的槓桿操作慣性,漸漸地連鎖地膨脹成為各式各樣的經濟泡沫。而這些其實並不存在的錢,又連鎖地創造出它的假性需求,膨脹了企業的規模、膨脹了民眾的財富。而被膨脹的當然不會只有金融商品市場,也擴及了所有的產業。 這種泡沫化的膨脹終有到其極限的時候,於是當揮霍過度的美國接連發生次級房貸風暴、連動債風暴後,這個巨型泡沫終於破裂,隨後經濟海嘯撲向全球,相對實在卻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也不能倖免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蝴蝶效應也並不意謂著,蝴蝶振翅的瞬間,暴風雨就因之而起。從這一層意義言,將這波的經濟衰退歸咎於新政府,並不公道。當過去的榮景,有相當程度是虛胖膨脹出來,而其主要原因又是外來的時候,將過去的榮景與現在的衰退直接比擬,然後責備新政府無能,不但過度簡化問題,也無助於困境的解決。 然而,雖然從遠因面來看,不能太過歸責新政府,但新政府對於金融海嘯的感知能力與應變能力,不容諱言的,確實讓人憂心。主計處過度樂觀的估計,若非專業不足,就是政府在報喜不報憂的逃避心態下,隱匿實情。甚至連主計處最近公布的成長率預估數據是負百分之二點九七,仍可能是過度樂觀的評估。 馬總統與劉院長雖然勤奮認真,但若不能認真面對最壞的狀況,如何提得出相應的政策,妥善因應危機呢?此外,當一次次的樂觀評估,都被事實證明做不到時,也將嚴重的傷及政府的公信,使得對民眾的政策溝通與說服愈加困難,進而妨礙政策的推行。除了應該勇敢面對真實情況外,政府部門間對於經濟危機的協調連動能力,也有待加強。看起來,各部會並沒有統合在共同的思考架構下,將解決當前的經濟難題作為最高的目標。 以國防部為例,仍然本位的只站在消耗預算的角度思考國防,卻沒有認真思考如何善用龐大的國防預算(約三六○○億/年,軍商購占一/三),在執行國防政策時,發揮綜效去推動國防產業(韓國、星加坡、以色列等則有傲人的國防產業)。舉例而言,我們只看到國防部用七五○億買三十架阿帕契直昇機,但卻完全看不到國防部在採購中落實工業合作的要求(即要求採購金額一定百分比必須來自台灣生產的零組件及技術等)。當國防部在所有軍商購中要求工業合作時,不但可以提升台灣國防產業(如造船、航太、材料、電子、機械、化學、資訊、服務等行業)的成長,自然可以提高就業率。 類似的工業合作要求,是各國軍事採購常態,但台灣卻是極少數(另如阿拉伯國家)對提出工業合作消極無為的國家,這都顯示出國防部的本位主義與內閣的不認真。 最後,這一波的經濟海嘯何時會平復,筆者不是經濟學家,無從提出預言。但既然如蝴蝶效應的隱喻,微小的條件變化,會形成大的改變。那麼,政府此刻最該扮演的,正是另一隻促使台灣經濟產生正向循環的蝴蝶,不放棄每一個「小處」的良性改變。而其中最該做的兩件事情:一是說實話、做實事,把實際的情形,乃至於最壞的情形告訴民眾,和民眾一起面對危機;二是,破除部門間的本位,齊心合力,實事求是的善用每一分資源,創造經濟的正循環。 (作者為律師,法學教授)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