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已成歷史記憶的1984年苗栗漢寶窯的三件天然灰釉作品
2016/03/01 17:16:33瀏覽1921|回應0|推薦3

 

*

已成歷史記憶的1984年苗栗漢寶窯的三件天然灰釉作品

圖文:陳宗嶽

 

  大約32年前的1984年,在「陶迷」、也是在電視台任美術指導的黃浪華引導下,20幾位好朋友結伴ㄧ同探訪了「漢寶窯」,見識了柴窯的風貌,也從正在搬運上貨車的陶筒與一些較精緻的茶器、花器之中,各自收藏了幾件柴燒作品。

 

  2015220日週六品茶時,提及這段往事,與老友小余約好下週把藏品帶來重溫舊夢,這三件缽、碗、罈就是當年的藏品,其中只有罈身上有蓋「漢寶」的窯章,另外碗底用的是老式的削切技法,令整體上下看來就是ㄧ件古意盎然的老件。

 

  回顧了這段過往,再探索了「漢寶窯」的歷史,卻也發現「漢寶窯」已成了歷史,因此特地蒐整下文以為這段過往與這些藏品的身分做個記憶的註腳。

 

※「漢寶窯」:

  1980年,苗栗士紳賴驥才,受日本陶藝家杉原鉉影響,醉心於不上釉的天然灰釉陶器,因此創建了「漢寶窯」,為苗栗的柴燒陶風氣奠定基礎。這種審美觀與1960年代「仿古陶瓷」興起,台灣陶瓷業競相使用新式的電窯、瓦斯窯、隧道窯的觀念完全背道而馳。

 

  「漢寶窯」使用傳統的登窯,生產花器、茶器、生活用陶,為陶藝品的審美標準開啟了另一扇窗,也吸引了陶藝界、花藝界的青睞,知名的陶藝家陳煥堂、謝正雄、邱建清、吳水沂、徐崇林等人,當年都曾受「漢寶窯」的啟蒙,認識柴燒的自然古樸之美而相繼投入柴燒陶藝的創作工作,因此「漢寶窯」堪稱當代柴燒陶藝家的搖籃。

 

  「漢寶窯」是由一位日本人杉原鉉與兩位臺灣人吳開興、賴驥才在苗栗縣銅鑼山區共同建造的一座登窯。引入日本柴燒方法,配合手拉坯技術,用苗栗特有的相思樹枝燒窯,製作日式風格的陶器缽、花器筒、茶器,以及民生用豆腐乳甕、酒甕等。其中陶器、花器、茶器經過篩檢,大多銷往日本,生活用品就直接在台分銷。

 

  只是,柴燒的升溫掌控不易,燒窯不僅耗時、費力、失敗率又高,尤其無法穩定呈現成熟豐富之柴燒效果,所以數年後不得不結束經營。但是,柴燒比其他窯燒方式更適合表現「土」的各種原味,隨機的「落灰」或「火痕」的自然效果,更是其它窯燒難以模擬的自然美感,這讓曾經體驗過柴燒媚力的許多陶藝創作者,後來仍願無怨無悔的投入追尋柴燒獨一無二的美感表現,就是「漢寶窯」的最大貢獻!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4850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