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秦孝儀先生藏用「清乾隆翁方綱藏『暗香浮動端硯』」記
2022/01/21 11:10:40瀏覽1359|回應0|推薦1

觀秦孝儀先生藏用「清乾隆翁方綱藏『暗香浮動端硯』」記

            2022.1.20 陳宗嶽 寫於台北

2021.1.19中午,利用細雨稍歇之際,專程到國父紀念館觀賞展出的「玉丁寧館留珍秦孝儀心波先生百年紀念展」(展出時間:20211224日至2022123),在展出的書法與文史之中,有一方秦孝儀先生的自用硯,因為上面有「曼生奏刀」的銘文,吸引我的目光。

此硯是前故宮博物院院長(1983-2000)秦孝儀先生在1990年收得的實用文房,材質是常見的紫色端石,看來似廣東肇慶市「宋坑」產出的紫色端石,不算很特殊。但是,硯上的銘文落款「曼生奏刀」與由硯堂穿過硯側、硯背的過枝梅花與硯池形成的「暗香浮動」圖案,卻讓此硯一躍而成為「集乾嘉時期金石大家合作的名家文人硯」。

總計此硯上有四個銘款:

1、硯堂上端刻銘:「暗香浮動,小松,黃易(鈐印章)」

2、硯堂下方鈐藏印:「翁氏方綱」

3、硯背左下方梅花圖落款鈐印:「曼生奏刀」

4、硯前側刻銘:一片石,溫如玉,寄我生涯,硯田自足。爽泉(高爽泉)銘。鈐印「十山主人」。

秦孝儀先生在1990年收得此硯後,為此硯拓印,並撰絕句詩一首,再將之加裱成「暗香繞研卷」。詩云:

一樹梅花水淺清

一團圞月玉丁寧(團圞ㄌㄨㄢˊ,意「渾圓貌」)

一時三士如相侯

我豈覃溪恰再生

庚午長夏雨中

    衡山秦孝儀心波珍重

考量四位銘文者的生卒年,此硯當製作於乾隆晚期,最遲到嘉慶初期。

硯堂上黃易銘文中的「暗香浮動」,與秦孝儀先生所作絕句詩中的「一樹梅花水淺清」,都語出於北宋詩人林逋的七律詩《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首詩極為寫意的描繪了黃昏月光下,山園小池旁的梅花神態。作者沒有直接寫出「梅」字,而是透過池畔梅花淡淡的疏影,月光下梅花清幽的 “暗香,以及梅花對霜禽與粉蝶的 “吸睛 ”,讓他幸喜能低聲吟誦,來和梅花親近,而不用敲著檀板唱歌,執著金杯飲酒來賞梅,巧妙的彰顯了梅花的高雅、幽靜與氣韻。

1990年秦孝儀先生收得此硯時,古硯的行情還在潛伏期,推估只在台幣數萬至十餘萬元。時至今日,名家款的文人硯市價飛漲,尤其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因「曼生文人壺」而聞名於拍賣界,此硯的市價當早逾人民幣百萬元之數,由於這樣「集乾嘉時期金石大家合作的名家文人硯」幾乎是孤品,實際市價難以推估。但是,不管此硯將來歸於何處,被企業家兼文物收藏家林百里先生推崇為「中國最後一位文人」的秦孝儀先生,其「慧眼獨具」,卻是不爭的事實,佩服!

硯上銘文者:

1、黃易(1744-1802),清代著名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字大易、大業,號小松、秋庵(盦),又號秋影庵主、散花灘人、蓮宗弟子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工詩文、精書畫,擅篆刻,嗜金石考據,著有《小蓬萊閣金石文字》、《小蓬萊閣金石目》、《好碑圖》、《嵩洛訪碑日記》、《秋影庵主印譜》等。

黃易是浙派鼻祖丁敬的得意弟子,丁敬見到他少時印作即稱:「他日繼龍泓而起者,小松也。」後世將兩人並稱為"丁黃",是浙派重要的代表人物。其論印名句「小心落墨,大膽奏刀」留芳青史。

2、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宛平人,生於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卒於仁宗嘉慶廿三年(1818),享年八十六歲。翁方綱是著名的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尤擅章草、楷書。他曾多次手抄《金剛經》、《心經》,在修身養性的同時,也為自己和家人消災祈福。

3、陳曼生(1768 —1822),名鴻壽,字子恭,號曼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嘉慶六年他應科舉中拔貢,善古文辭,與從弟陳雲伯文才俱佳,人稱「二陳」。 陳曼生曾任溧陽知縣、淮安同知、南河海防同知等官職,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金石家、紫砂壺藝設計家。精篆刻,爲「西泠八家」之一。工隸書,追求金石味。嗜茗飲,酷愛紫砂壺藝,因此家中藏有許多紫砂名器,也與楊彭年等製壺名手合作製作出盛名的「曼生文人壺」。高爽泉為其幕客、文友。

4、高爽泉(17691839),名高塏,字子高,號爽泉,錢塘(今浙江杭州)布衣。早棄舉子業,專力學書。嘉慶中,阮元撫浙,延校金石文字,《薛氏鐘鼎款識》釋文,考證均出其手。復精繪事,尤工花鳥、草蟲。能篆刻,偶治印,亦秀勁有法。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7137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