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閒話「西方藝術咖啡(紅茶)杯組」
2021/12/08 15:10:10瀏覽1142|回應0|推薦6

閒話「西方藝術咖啡(紅茶)杯組」

    2021.12.8 陳宗嶽 寫於台北

  咖啡與茶雖然出生地不同,分別誕生在非洲的衣索比亞與中國的雲南,但是都是能提神的飲料,也同時在17世紀的歐洲盛行,兩者就如同1773年在美洲發生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倒掉茶葉就轉向喝咖啡一般,可以「相互替代」。同樣的,喝咖啡的杯子也可以用來喝下午茶,就像搭乘飛機時,空中小姐送餐時所問的「coffee or tea?

  1120日下午參加一個聚會,席間特意再仔細觀賞了主人的咖啡杯組收藏。總數200多組的咖啡杯是主人夫妻近20年旅遊世界各地的在地紀念品收藏,他們選購的標準只有一個~夫妻倆都「喜歡」。購入價格從台幣3000多元到20多萬元,購入地點在旅遊地的精品店與古董店,主人說最誇張的一次:他們選購好一套咖啡杯之後,離開時,店長率全體店員在門口歡送,並稱「歡迎再度光臨」!可見這套咖啡杯的價昂與珍貴。

  細究這200多套的咖啡杯,其式樣、花紋各異,但是只有2套是少見有蓋的三件式咖啡杯,因而特地請主人取出審視一番。第一組的咖啡杯上圖案採貼花方式,產量較多,圓杯紐繩杯把,上印花果、昆蟲,入目一片生機盎然,由創建於1824年的葡萄牙瓷器製造商維斯塔阿萊格里(Vista Alegre)所製造,屬葡萄牙阿茹達宮 (Palácio Nacional da Ajuda)系列作品,網上價格約300美元。第二組咖啡杯是限量的手繪圖案,菱形杯形霧金把,杯上繪花葉、蝴蝶、昆蟲,是由安娜·韋瑟利(Anna Weatherley)設計的手繪瓷器,她曾為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博物館與黛安娜王妃等設計生產手繪的瓷器與收藏品,這組咖啡杯是2003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工作室由一群訓練有素的大師畫家手繪,並有畫家簽名,網上價格約500美元。

  一般手繪紋飾或圖案的咖啡杯數量一定不會多,如果是著名廠牌的更是稀少,如再經過時光的淘汰更是存世稀少,因此這樣的精品咖啡杯已經轉身成為另一種藝術品。說「美麗精緻的咖啡杯是藝術品」,主要是基於「美麗精緻的咖啡杯更能襯托出咖啡的香醇與美味」,這與「中國宋代吉州窯木葉天目茶碗」在精神層次是一樣的~都是更能彰顯杯、碗中飲品的香醇與凸顯飲品的視覺之美。

  咖啡杯的形狀、材質、厚薄度頗為多元,藝術精品等級的咖啡杯一定是手工彩繪、細緻白瓷製作的。形狀一般是圓形的,多邊花辮或菱形的也很多,最少的是方形的。材質一定是精瓷或骨瓷的。厚度偏薄,因為杯緣薄的杯子能讓香氣更易於在口中擴散,利於品味餘韻。手繪圖案的內容以花鳥、人物、幾何圖形為主。藝術精品等級的咖啡杯最起始的製造年代,約在十八世紀中期,如同:Villeroy&Boch~德國瓷器第一品牌於1748年建於德法邊境的奧敦勒堤小鎮;威治伍德(WEDGWOOD)~英國頂級骨瓷於1759年創立,其綿長的歷史,更代表了西方整個瓷器產業的演進史。

「咖啡文化」的興起

  咖啡誕誕生在衣索比亞的咖發(Kaffa)地區,西元六世紀被當地一位名叫柯迪(Kaldi)的牧羊人發現:羊吃了這種紅色的咖啡果實異常活潑,因而被當作提神草藥來應用。阿拉伯人將之栽培及食用,到14世紀已會將生咖啡豆曬乾、烘焙、擣碎後用水熬煮,得到較純的咖啡當成提神飲料,因為回教聖典可蘭經禁止教徒喝酒,咖啡變成為取代的興奮性飲料,16世紀,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義傳入歐洲。17世紀威尼斯商人把咖啡引進歐洲,並在威尼斯開了歐洲第一家的咖啡店-波的葛(Bottegadel Caffe)

  剛開始,咖啡遭遇歐洲天主教徒的牴觸,認為是「魔鬼的飲料」。據說經過教皇親自品嚐並安排儀式洗禮之後,才被廣泛接受。之後數十年間釋放香氣的咖啡屋招牌,紛紛在倫敦、巴黎、維也納相繼懸掛起來,在歐洲興起的咖啡文化,使得荷蘭、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相繼在殖民地繁植咖啡樹,咖啡也因此被引入亞洲、美洲等地。177312月因為英、美茶商的利益衝突,波士頓爆發「傾茶事件」,將中國進口免繳除《湯森法案》規定稅款之外的其他稅款的300多箱武夷紅茶倒入海裡,美洲此後更是堅決抵抵制從英國進口的貨物,當地人也由喝茶轉向喝咖啡,於是咖啡在美國得到普及。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時大力學習西方文化及生活,相比嚴肅的日本茶道,這種價格低廉也隨意的咖啡館文化,開始在日本流行。

  1850年清朝中葉,來華的外國人引入咖啡,至晚清、民國時期,已有咖啡館在各大城市普遍出現。《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記載,19世紀左右,咖啡被引入到台灣、海南、雲南、廣西等地種植,至今種植咖啡最出名的也是雲南、海南、台灣三地。

西方「紅茶文化」的興起

  明代中期(弘治、正德年間,1500年前後)正山小種紅茶誕生於福建武夷山星村鎮桐木村,是世界紅茶的鼻祖。1610年荷蘭人透過印度尼西亞殖民地將小種紅茶運往歐洲開始了西方紅茶文化。紅茶與綠茶不同,綠茶會隨著時間而失去味道,但紅茶能夠保存相當長的時間而味道不變,因此紅茶能適應長途運輸,這也是紅茶能流傳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紅茶的誕生,解決了茶葉因長途運輸而失香走味的難題。清朝是中國茶葉最鼎盛的時期,當時,由於英國乃至歐洲皇室貴族的需求日益增加,滿載茶葉的歐洲商船遠航在世界各地,在全盛時期,中國輸出品中有六成都是紅茶。後來,英、法等歐洲國家開始從印度及錫蘭等地區購茶。經過歲月的砥礪和時間的沉澱,時至今日,產自印度兩大著名產區的上等紅茶,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英國紅茶」。

  明朝永曆11(1657年)中國茶葉正式傳入英國,因為運輸至少要經過18-24個月的時間,使得茶葉變得稀少和珍貴,抵達英國後的每磅茶葉售價高達3英鎊~10英鎊,相對喬治一世時代(1714-1727年)以前,一名女僕一年的薪水大約6英鎊(等於今天的1萬元人民幣),即使茶葉後來降至每磅15先令,仍屬奢侈之物。

  1658923日至30日英國茶葉商人托馬斯·加威(Thomas Garway)出版了一份茶葉廣告宣傳單,題目為《茶葉生長、品質和功效的確切描述》,大肆宣揚了茶葉的好處,比如可以強筋壯骨、治療頭痛頭暈、可明目健腎、強脾健胃、提神增進記憶等等,這是英國最早的的茶葉商業廣告,在凱薩琳帶起飲茶風尚之前,茶葉是作為「藥用飲品」在咖啡館出售的。1659年,倫敦附近已經普遍可以買到茶葉。1660年,茶葉開始在英國進入本土茶文化發展的歷史軌道。

  1662(清朝康熙元年),葡萄牙凱薩琳公主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凱薩琳自小就把茶作為日常飲料,她的嫁妝中包括221磅紅茶和精美的中國茶具。那個時代,紅茶在歐洲是與金、銀一樣貴重的物品。愛喝茶的凱薩琳將飲茶風尚帶入皇家,因而被稱為「飲茶皇后」,也吸引貴婦們蜂擁效仿,並以「王后每天都要喝上幾次茶」為理由,讓茶葉不再只是神奇的東方藥品,更成為上流社會流行的高雅飲料,喝茶成為身份的象徵,更是只有在宴會待客時才能飲用。

  1711年早餐喝茶的習俗出現,英國人早上喝一杯酒的習慣逐漸被喝茶取代。1717年,著名茶葉商人托寧斯的茶葉專賣店「金色萊恩」(Golden Lyon)開張,這是英國第一家茶葉專賣店。1750年~1760年間,茶葉代替啤酒成為窮人的主要飲料,茶具也成為了每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但是當倫敦的乞丐也都開始瘋狂追逐茶葉時,一些商人就以低價從明朝購入一些劣質或發黴的茶葉,然後摻入山楂和羊糞重新煮成綠色來販賣,但是這樣的假茶售價依然高達16先令。當英國平民願意花費半個月薪水去買茶葉與茶具之時,如1845年,英國購買中國的茶葉便達到了5071萬磅;1846年達到了5758萬磅,因而導致每年有400萬兩白銀流入明朝以及後繼的清朝。這讓歐洲貴族認為:「這是中國人欲滅亡歐洲的手段,因為原本可以供養四百萬人吃麵包的錢,全都拿去買茶葉和茶具了。」一些「有識之士」就開始奔走呼籲、警告~民眾別再買茶了!說喝茶不僅是浪費時間和金錢,還會傷身。同時還在印度加速種植茶葉,以擺脫進口依賴,並向中國倒賣鴉片以賺回利潤。

  喝茶除了造成財富的流失,更可怕的是階級秩序的被破壞。原本喝茶是像穿絲綢一樣屬於歐洲貴族身份的象徵,結果當全民都開始喝茶時,英國貴族憤而咆嘯:「這成何體統?」

  早期的英國茶葉市場上,綠茶居多,但到了18世紀中後期,由於綠茶摻假較多,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轉而購買紅茶,也養成英國人喝紅茶的習慣。1826,英國人在印度北部山區偶然發現了漫山遍野的野茶樹,1839年,第一批紅茶才在英國殖民地印度試產成功,隨著東印度公司在印度試種的紅茶種植成功,英國政府開始鼓勵民眾喝紅茶,並強調紅茶比綠茶要好,除了對印度紅茶免稅之外,還特意加大對進口中國茶的徵稅。當茶葉開始變得比啤酒還便宜時,全英國都流行喝茶了,喝茶成為許多英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據統計,有66%的英國人每天都會喝茶,每個英國人平均每年可以喝掉2.5公斤的茶葉。

「英國維多利亞式下午茶」的興起

  至於於英國下午茶的流行,一般認為是1840年由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開創。當時英國人的三餐習慣跟現在很不一樣,早餐很豐盛,午餐很對付,然後晚上8點才開始進晚餐,中間沒有其他飲食供應,晚餐後在會客室飲茶。由於午餐和晚餐相隔太久,貝德芙夫人每到下午接近晚上的時間都感到有些餓,便讓女僕準備一些麵包、奶油和茶送到她房間。漸漸地成為習慣,每到大約下午5點左右,她便開始喝茶,後來又邀請朋友們來共度下午茶時光。

  依據女演員範妮·肯布爾1842327日的一封書信顯示,她幾次受邀到貝德芙夫人家去做客,夫人用自己私用的茶壺泡茶招待客人,這是一個「小規模、經過挑選的城堡裡女性所組成的社交活動」。貝德芙夫人的這一創舉在當時大受歡迎,一方面那個時間點大家都餓了,一方面名媛淑女們可以身穿華服與親友相聚談天,而不會受到他人指責。很快,喝下午茶便在貴族社交圈蔚然成風,成為一種嶄新的社交方式。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也對下午茶的推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維多利亞女王認為,下午茶是一種很好的緩解壓力和品味人生的形式,所以鼓勵英國國民喝下午茶,延續至今,英國傳統的下午茶就是19世紀維多利亞式的下午茶,有四項特色:1、幽雅舒適的環境,2、豐盛的冷熱點心,3、高檔的茶具:細瓷杯碟或銀質茶具,包括茶壺、過濾網、茶盤、茶匙、點心架、餅乾夾、水果盤、切檸檬器等全都銀光閃閃、晶瑩剔透。據說在缺乏陽光的英國,銀質茶具正反映著人們對陽光的渴望。4、賓主衣著得體的在悠揚的古典音樂旋律中喝茶。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7077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