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30 13:20:53瀏覽6743|回應0|推薦4 | |
台北故宮大廳陳設的明代青銅鎏金坐佛三尊像 2018.7.30 陳宗嶽 寫於台北
去年底,有朋友在網上留言問我:台北故宮大廳陳設展出的三尊大佛是為什麼了?尤其有很多遊客在現場看了就合掌頂禮起來了。 今年四月專程去故宮拍照時,特意將這三尊佛拍下,同時在離開時到入口的服務台詢問,當時值班的志工告訴我:應該是西方三聖,沒有特殊的意義。 之後即暫時擱置此事,今日整理資料時看到所拍的照片,即想為此事做個小結。 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的主要崇祀對象,是佛教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代表,中尊坐佛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右手側的是「觀音菩薩」和左手側的「大勢至菩薩」。這三尊佛是在台灣時期購入的,我以為因為太巨大,「阿彌陀佛」高達312公分,審度整個故宮室內格局,大概這一樓大廳最適合,所以就在這裡落腳了,也成了現在入門就見佛的特殊體驗。 以下是故宮「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的說明: 文物統一編號 購-銅-000135-N000000000 品名:明 青銅鎏金坐佛三尊像 Buddhist Triad, Gilt Bronze, Ming dynasty (1368-1644 C.E.) 類別:銅器、金屬器 尺寸:高312公分 時代:明末清初、西元17世紀 說明: 坐佛臉部上身多處新鍍金,蓮座和方形台座後鑄。額頭和右半臉有碰撞痕跡。佛結跏趺坐(跏趺坐,ㄐㄧㄚ ㄈㄨ ㄗㄨㄛˋ,巴利語:pallaṅka,又稱趺跏坐,是佛教、印度教術語,指兩腳交疊盤坐的姿勢。原為婆羅門教瑜伽姿勢之一,稱為蓮花坐,梵語:पद्मासन,[pɐd̪mɑːs̪ɐn̪ɐ], padmāsana,後被佛教吸收,成為禪坐的姿勢。以跏趺坐方式形成禪坐坐姿的「動作」本身則稱結跏趺坐。),左手置腹前,右手舉起作無畏印,手指纖細修長,姿態輕柔。腰繫裙,裙頭如荷葉波浪,肩披大衣,質感柔軟,衣緣翻轉,衣擺和邊緣均鑲花卉圖案。坐佛臉形圓,眉長而彎,眼形上斜而下視,唇形成弧而厚。整體造型富女性化的美感。體積雖大,但質感輕,臉圓,身體和腿部如管狀中空平直,接近清初樣式。但是對兩旁陪祀的「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則無說明。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