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21 17:08:18瀏覽3400|回應0|推薦5 | |
*
* 溯「串門子茶館」之「曲水流觴」 *
* 在2013年6月21日台北市麗水街「串門子茶館」的曲水道,在館長兼設計者沈僥宜的主持之下正式啟流之後,「曲水流觴」吸引了眾多喜茶、品茶人的注意,也因此類似的仿傚者遠颺中國大陸多處,玩賞、品味之餘,也試著回溯緣起。
* 一、「蘭亭序」裡的「流觴會高朋,曲水宴嘉賓」 西元353年由王羲之完成的蘭亭集序,肇因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初三,三十三歲的會稽內史王羲之和太原孫統、孫綽、廣漢王彬之、陳郡謝安、高平郗曇、太原王蘊等父子輩四十一人,以修褉事宴集於會稽山陰的蘭亭,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諸位列坐曲水兩側,酒殤置於清流之上,任其逐水飄流,「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酒觴流到面前,當下就要即席賦詩,不然罰酒三觴。這次聚會有廿六人作詩三十七首,雅集行將結束時,眾人公推王羲之作一蘭亭序雅集的序文,王羲之當時已有幾分醉意,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乘興而書寫了一篇序,記述宴集的盛況,和與會諸人的觀感,書法遒勁,文采燦然,全文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縱橫多姿,其中「之」、「以」、「也」、「為」等字,文中重見者,都另構別體,不使雷同,特別是「之」字,一共二十個,體勢殊異,面貌、美感各不相同,因而被世人推為千古傑作,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登峰造極之作。 如今千百年過去了,歷史煙散,人們記憶中只存下「曲水流觴」王羲之的風流遺韻,引申為「流觴會高朋,曲水宴嘉賓」,也常有名士到蘭亭舉行曲水宴以附風雅。乾隆遊蘭亭時亦不免俗的賦詩云:「向慕山陰鏡裡行,清遊得勝愜平生。風華自昔稱佳地,觴詠於今紀盛名。」。 *
* 二、北京恭王府沁秋亭(亦稱「流杯亭」)流杯渠
攝於2013年7月25日 偶然發現:恭王府沁秋亭裡的流杯渠,與清康熙(1662-1722)青花八仙祝壽碗的『壽』字同形,也恍然覺悟,既要刻流杯渠道,何不賦予特別的意義,一筆寫成的『壽』字遂成最佳選擇,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後人竟忘了其中寓意,只因我先前曾收到過一枚清代一筆『壽』字玉簪,因此,一眼瞧到,就覺當是個『壽』字,經由這個清康熙時期的青花八仙祝壽碗裡的『壽』字為證,這恭王府沁秋亭裡的流杯渠確有『壽』意。
恭王府簡介(維基百科):
恭王府及花園原是清乾隆時代大臣和珅的府邸,被抄家後賜給慶郡王永璘,後由於慶親王的孫子一奕劻世襲降低為貝勒,由內務府收回,後於咸豐年間賜予奕訢作為府邸,稱為恭王府。
1921年,恭親王奕訢的孫子溥偉、溥儒(溥心畬)將恭王府和花園抵押給天主教會,後由輔仁大學買去作為校舍,後先後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音樂學院的校舍。
恭王府建築曾部分為北京空調機廠佔用,1980年代騰退。1996年10月起,恭王府花園作為旅遊景點供公眾參觀。
2008年8月20日,修復後的恭王府全部對外開放。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餘米,佔地面積約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佔地32260平方米,花園佔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王府在南,花園在北,由高高的後罩樓將王府與花園分開。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過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
恭王府花園也分為三路。中路是西洋門、獨樂峰、蝠池、安善堂及左右配殿明道堂、棣華軒、福字碑、邀月台、蝠廳。東路是怡神所、垂花門、大戲樓、芭蕉院,西路是湖心亭、澄懷擷秀。此外還有龍王廟、榆關、妙香亭、流杯亭、藝蔬圃。
*
* 三、圓明園綺春園流杯亭基座 這是圓明園殘跡裡的一件,名為「綺春園流杯亭基座」,與恭王府沁秋亭裡的流杯渠「異曲同功」。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