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2/21 17:08:18瀏覽2458|回應0|推薦5 | |
* * 溯「串門子茶館」之「曲水流觴」 *
* 在2013年6月21日台北市麗水街「串門子茶館」的曲水道,在館長兼設計者沈僥宜的主持之下正式啟流之後,「曲水流觴」吸引了眾多喜茶、品茶人的注意,也因此類似的仿傚者遠颺中國大陸多處,玩賞、品味之餘,也試著回溯緣起。 * 一、「蘭亭序」裡的「流觴會高朋,曲水宴嘉賓」 西元353年由王羲之完成的蘭亭集序,肇因於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 如今千百年過去了,歷史煙散,人們記憶中只存下「曲水流觴」王羲之的風流遺韻,引申為「流觴會高朋,曲水宴嘉賓」,也常有名士到蘭亭舉行曲水宴以附風雅。乾隆遊蘭亭時亦不免俗的賦詩云:「向慕山陰鏡裡行,清遊得勝愜平生。風華自昔稱佳地,觴詠於今紀盛名。」。 * * 二、北京恭王府沁秋亭(亦稱「流杯亭」)流杯渠
攝於2013年7月25日
偶然發現:恭王府沁秋亭裡的流杯渠,與清康熙(1662-1722)青花八仙祝壽碗的『壽』字同形,也恍然覺悟,既要刻流杯渠道,何不賦予特別的意義,一筆寫成的『壽』字遂成最佳選擇,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後人竟忘了其中寓意,只因我先前曾收到過一枚清代一筆『壽』字玉簪,因此,一眼瞧到,就覺當是個『壽』字,經由這個清康熙時期的青花八仙祝壽碗裡的『壽』字為證,這恭王府沁秋亭裡的流杯渠確有『壽』意。
恭王府簡介(維基百科):
恭王府及花園原是清乾隆時代大臣和珅的府邸,被抄家後賜給慶郡王永璘,後由於慶親王的孫子一奕劻世襲降低為貝勒,由內務府收回,後於咸豐年間賜予奕訢作為府邸,稱為恭王府。 1921年,恭親王奕訢的孫子溥偉、溥儒(溥心畬)將恭王府和花園抵押給天主教會,後由輔仁大學買去作為校舍,後先後為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音樂學院的校舍。 恭王府建築曾部分為北京空調機廠佔用,1980年代騰退。1996年10月起,恭王府花園作為旅遊景點供公眾參觀。 2008年8月20日,修復後的恭王府全部對外開放。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餘米,佔地面積約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佔地32260平方米,花園佔地28860平方米。 恭王府王府在南,花園在北,由高高的後罩樓將王府與花園分開。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過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 恭王府花園也分為三路。中路是西洋門、獨樂峰、蝠池、安善堂及左右配殿明道堂、棣華軒、福字碑、邀月台、蝠廳。東路是怡神所、垂花門、大戲樓、芭蕉院,西路是湖心亭、澄懷擷秀。此外還有龍王廟、榆關、妙香亭、流杯亭、藝蔬圃。 * * 三、圓明園綺春園流杯亭基座 這是圓明園殘跡裡的一件,名為「綺春園流杯亭基座」,與恭王府沁秋亭裡的流杯渠「異曲同功」。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