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晚清玉成窯摹鄭板橋詩書畫朱泥對壺
2018/06/13 10:25:31瀏覽1145|回應1|推薦0

晚清玉成窯摹鄭板橋詩書畫朱泥對壺

 

2018.06.12 陳宗嶽 寫於台北

 

  這對壺屬玉成窯系列壺,底款「板橋」章、壺身銘「鄭爕,鄭(圓章),爕(方章)」款,這兩把壺一把是較飽滿的文旦壺形、一把是加入高潘壺因子的高梨壺形,都是把傳統壺形做了部分創新與修飾的,符合玉成窯的製壺概念。

  鄭板橋紫砂壺上遺墨,多以其最善之竹入畫,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多不亂,少不疏,盡顯蒼勁風骨,一如他的翰墨風格。

 

一、鄭爕板橋居士款書畫文旦朱泥壺

長13.6公分長,寬9公分,高9公分,重200公克。

壺上銘文為:

進士去官落揚州,囊中無幾酒錢少;今日興來賒舊帳,斜枝橫生別紙鋪;攜取清風渡瀟湘,另是一番新滋味。

壺面畫竹採用流行於清三代的「過牆枝」技法,竹畫穿梭於壺身與壺蓋之間。過牆枝也稱過枝紋,有「長治久安」的吉祥寓意,配上竹子就有「竹報平安」之寓意。壺上銘:鄭爕,板橋居士,鄭(圓章),爕(方章),板橋(底款方章)。

 

二、鄭爕板橋居士款書畫高梨形朱泥壺

長13公分長,寬9.5公分,高9公分,重136公克。

壺上銘文為:

老翁壺玉偏朱潤,寄思借流度香光;

池綠亭翠枝依稀,一掃俗塵滿腹清。

 

壺面畫竹採用流行於清三代的「過牆枝」技法,竹畫穿梭於壺身與壺蓋之間。過牆枝也稱過枝紋,有「長治久安」的吉祥寓意,配上竹子就有「竹報平安」之寓意。壺上銘:板橋居士,鄭(圓章),爕(方章),板橋(底款方章)。

壹、只存在於傳說中的鄭板橋壺

  鄭板橋紫砂壺有紀錄可考的首推《砂壺圖考》中所載:鄭板橋曾自製一壺,並親筆刻詩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但是,卻從沒在圖錄、文獻上見過實物,而且,雍正、乾隆時期也不興書畫家或文人直接參與作壺,因此,仍止於傳說。

  至於刻有鄭板橋名款的壺,曾看過7把。其中,在1995年左右出版,懸掛在各個大茶行的百壺圖中,就列有3把,只是圖案太小,看不清楚。另外1把在拍賣目錄上看到;另外1把8年前在壺店看到,開價很高,雖然是有年代的老土老工,但是做工太差,窯燒時又有些過火,因此我開玩笑的跟老闆說:送給我,我都要考慮,因為不管落款是誰,一切都要回到壺本身的良窳,尤其本身不會作壺的鄭板橋壺所以會吸引人,首推他獨樹一幟的詩書畫印與隱含其中不媚俗的人格特質。

  有關鄭板橋壺的傳說,後來在丁家桐、朱福烓編寫的《揚州八怪傳》第五章發現如下記載:乾隆18年鄭板橋罷官返里,至鹽署拜望再任淮南鹽使的老友盧見曾(1690年-1768年,字抱孫,號雅雨山人,亦號澹園,頗有才名,早在康熙年間就中了進士,到乾隆時,已是一位很有影響的文壇耆老,刻有《雅雨堂》叢書,著有《金石三例》、《出塞集》等一批頗有影響的著作。盧雅雨喜歡廣交賓朋,義結豪傑,家中常常賓客盈門,座無虛席,不少人甚至長期居住他家,閒來談文論詩,切磋學問。對這些人,盧雅雨還實行包吃、包住、包出書的「三包」政策,也經常送錢送物給其他親朋好友,對家境貧寒的文人更是慷慨好義,解囊相助。兩淮鹽運使雖然是個肥缺,但收入再高也滿足不了如此巨大的開銷,他只好侵吞挪用公款。乾隆33年(1768年)夏天,盧見曾鋪張揮霍、虧空公款的事情終於被人舉報出來,朝廷決定對他進行突擊審查,並沒收其全部資財。盧見曾的孫子盧蔭文是紀曉嵐的女婿。紀曉嵐當時做侍讀學士,在皇帝身邊工作,消息比較靈通,他聽到盧見曾將被拘捕審查的消息後,心裡非常著急,很想及時通知對方,讓他有所準備,最後想出了一個十分絕妙的辦法:將小撮茶葉裝在一個空白信封里,用麵糊加鹽封好,然後急遣心腹僕人送到盧府。盧見曾接到紀親家這封內外沒有寫一個字的古怪信件後,很快便領悟了其中的奧秘:「鹽案虧空查(茶)封!」於是急忙將家中的資財轉移出去,等到朝廷來查抄的時候,所存資財已經寥寥無幾了。和珅得知紀曉嵐曾送信給盧見曾之後,當即狀告紀曉嵐泄露查鹽機密。朝廷對這個案子高度重視,嚴厲追查,但紀曉嵐始終堅持自己沒有說、也沒有寫一個字,不承認有洩密之事;就是乾隆皇帝親自找他談話,批評他洩露消息時,他還是一口咬定沒有說、也沒有寫一個字。《清朝野史大觀》上說:乾隆皇帝因為對他的洩密方式非常感興趣,就暗示說:只要紀曉嵐能夠老實交代,就可開恩從輕處治。紀曉嵐於是如實交代了此事並自動摘下頂戴,跪在地上謝罪說:「皇上嚴於執法,合乎天理之大公;臣拳拳私情,猶蹈人倫之陋習。」紀曉嵐的話語雖然不多,但說得十分得體,又念他才學難得,在內廷走動多年,一直忠心耿耿,乾隆皇帝也不忍心加戮於他,便在案卷上批下幾個小字:「紀昀從輕謫戍烏魯木齊。」時間為乾隆33年7月上旬。此案主犯盧見曾被捕下獄後,死於獄中。)守門的刁吏見板橋衣著不整,拒不通報。旁人說,這是揚州文士,不可怠慢。刁吏長得嘴尖肚大,正捧著紫砂壺喝茶,便指著壺要板橋作詩一首,以證明自己的文士身份。板橋當下即指著茶壺說:「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既是指壺,又是指人,惹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可見鄭板橋只有做壺詩,沒有真正做壺,所有的鄭板橋壺都是後世摹古、託名之作。

 

貳、唯玉成窯有意識與能力摹作鄭板橋書畫壺

  鄭板橋名款壺雖在坊間偶有流通,「鄭板橋名款壺不是鄭板橋作的」也是定論,那這些鄭板橋名款壺出自何人之手?則需抽絲剝繭的仔細探究。

  目前所知有主觀意識並長期模仿鄭板橋壺的只有玉成窯,坊間流通玉成窯摹刻鄭板橋書畫的紫砂壺與文房至少在五件以上,如:光緒元年(1875年)浙甯玉成窯造、心舟蓋款、何心舟摹鄭板橋、山瓢刻的鐘德壺;陽羨王東石製底款、東石把款、胡公壽摹鄭板橋刻的半月壺;玉成窯鄭燮款四方高;玉成窯製鄭板橋畫稿蘭竹紋花盆等。

  這些都基於鄭(燮)板橋是文人景仰的詩、書、畫三絕,其書法融合真、草、隸、篆於一爐,而以真隸為主,雜以行草,單個字形式上呈橫扁、左低右高,既有篆隸古樸蒼勁的金石味,又有跌宕飛動的行草味道,此獨特書法其自稱為「六分半書」。鄭板橋又常用古體、異體字雜在蘭竹之間的書法,將詩、書、畫三者結合,用詩文為畫點題,並穿插於畫面之中,使三者形成不可分割的部分,而這些詩書畫上的獨特風格與不媚俗的人格特質則令其成為後世文人景仰並意圖摹仿的原因。

 

  但是要摹仿摹鄭板橋書畫壺,首先必須具備高超的詩書畫功力,以及一個包含練砂、製壺、銘刻、窯燒的製壺作坊配合。放眼望回去,有這個能力的:

  1、晚清有玉成窯與吳大澂(1835-1902,金石收藏家、書法家,歷任廣東、湖南巡撫,曾請黃玉麟、余國良等名手至家製壺,北京故宮有收藏)、端方(1861-1911年,精通金石學,曾任南洋大臣、兩江總督,曾訂燒紫砂壺,北京故宮有收藏)等官宦收藏家。

  2、民初有趙松亭的復興窯。

  3、1930年代上海古董商聘名手製作的仿古壺。

  其中;

  1、趙松亭的復興窯專注在「貢局」與乾隆、雍正等款的批量仿古壺,無暇他顧,他自己早年應吳大澂之邀製壺,應該做有仿古壺。

  2、1930年代上海古董商要摹仿的是晚明、清初的名人壺,要同時將詩書畫銘刻在壺上也非這些民國時期製壺藝人的所長,所以搭不在一起。

  3、吳大澂、端方等官宦收藏家則偏好、專精青銅器、碑石上的金文、大篆等書體的碑派書法,理論上不會去摹仿鶴立獨行、官品也在他們之下的鄭氏「六分半書」。

  如此篩檢下,有意識、有能力、而且實際付諸行動摹刻鄭板橋書畫壺的就只有玉成窯了。

 

叁、那些人參與摹古的鄭板橋書畫壺

  這對壺上所鐫刻的詩詞,均未在其他書錄上發現,論其文氣、書法、用詞均與鄭板橋詩文相當,因此有能力摹刻此對鄭板橋詩書畫壺者範圍有限。

  排名第一的是胡公壽,不僅因為有胡公壽摹鄭板橋刻的半月壺存世,最主要還在胡公壽有這個詩書畫的能力。

  排名第二的是何心舟,除了有何心舟摹鄭板橋、山瓢刻的鐘德壺存世之外,何心舟的銘刻能力也是一流的,玉成窯壺中就有許多何心舟的刻字壺,但是他有書法之力,卻無畫竹之功。

  另外,任伯年也有此功力,但是他成名後比較偏向人物肖像畫,似乎不會再去摹寫鄭板橋的竹畫。另一位有詩書畫能力的姚少復(景夔),善吟詠,精書畫,家藏頗豐,任伯年、任熊都受到姚家書畫與收藏的啟迪,他官至五品台州府同知,曾在玉成窯上銘刻書法,但是可看到的事蹟記載甚少,或許是受到其父晚清大文學家姚燮光芒的遮掩所致。

  在玉成窯兩名製壺高手中,朱泥壺都是出自籍屬宜興的王東石。

  因此,這對摹鄭板橋詩書畫朱泥壺的作者我推斷是胡公壽與王東石合作下的作品,至於真確與否,且看未來是否有新的證據來增補或推翻。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ty43115&aid=112425427

 回應文章


2023/08/01 18:43
d(chan4999@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