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15 12:35:27瀏覽1429|回應0|推薦31 | |
(西方刀俎 兩岸魚肉)
繼日本,台灣亦學步全面英語化,雙語幼兒園如雨後春筍,競逐高貴;校園推廣學生直接閱讀西方經典原文,甚至有人在議會要官員以英語備詢。 外語不過是執行思想的工具,一民族若無知地將之等值創造力與競爭力,直如拿香跟拜,叫鬼取藥。 英國作家吳爾芙讀了法國文豪普魯斯特的小說後,自嘆弗如,不但想停筆,還想自殺。而普魯斯特自承是在接觸了英國藝評家羅斯金的作品後,茅塞頓開,觸動了寫作的才能。據普魯斯特的朋友形容,其實他的英語差到「在餐廳點菜,要人正確無誤地把羊排送上來恐怕都有困難。」然而,憑著毅力,他居然能精確地翻譯出羅斯金兩本名著。 西方文學巨擘多是在具備深厚的母語素養後,才能在跨民族性閱讀時受益,令「理解與感覺的能力大增」,進而在母語寫作上,擺脫窠臼,創造班雅明所說的「更豐富的語言」。被譽為「歐洲真正的知識分子」的班雅明曾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逆論:只有在充分了解翻譯中存在「不可譯」,才能掌握及展現原文「可譯性」的藝術。他認為翻譯是原文的再創造與生命的延續。 職是,吳爾芙不必精通法語,普魯斯特無需翻爛英文字典,即可藉由一個勝任的翻譯者,將原本不可譯的文化表述,轉換且豐富自身的經驗。讀者也得先扎穩母文化根基,方有能力更上層樓,探索他族「不可譯」的精神層面,擴展多元視野。 英法同屬歐陸文明,文化「延異性」不大,吳爾芙輕易地讀到與普魯斯特同源的細緻,「他伸手出去,連蝶翼的色澤都不放過」。隔著時空大洋的中文讀者透過翻譯,雖只見群蝶亂舞,猶勉力捕捉;然,西方會有幾人耐住性子跟隨曹雪芹追憶似水年華?從不接受同化的白人,可會看重《紅樓夢》中更深沉的精微?普魯斯特若有幸讀懂了曹雪芹,可會自嘆弗如,想停筆,還想死? 西方標準的「普世價值」如野火,獨尊英語燒掉的更是各文化中彌足珍貴的差異表述,這是文明的倒退。西方強勢文化已宰制全球數世紀,藉由文學經典,反覆敘述強化其優越感,為其殖民秩序服務。讀者若本身學養不足,只會照單全收西方論述,自我錯位,乃至對日本的崇洋經驗,也奉若神明。自棄語言,自慚文化,毋寧迎木馬,自毀城池。 西方以國債及美元強霸世界,區域國際合縱連橫操弄市場;以傳教滲入政治目的;加之以時尚引導與英語化,殖入思維,疏離了異族之本源文化。資訊時代,一種莫之能禦的帝國後殖民已沛然成型。西方可能會由衰落中復起,再度站上薩伊德所謂的「地位優越」制高點。台灣,中國,若不提防這「多元刀俎」,註定又成魚肉。 (China Times 4/15/2016)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