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3 22:37:17瀏覽3095|回應1|推薦28 | |
台灣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不僅將調降國語文必修課時數,部長更允諾同時把閩、客、原住民等本土語文及新住民語文,改為國中必修課。幾在同時,美國芝加哥大學7個系的系主任聯合一百多名教授,呼籲院方2014年秋天不再和中共官方機構「漢辦」續簽該校孔子學院合同。將這兩則新聞放在一起解讀,饒富趣味。
那7個系包括: 歷史、英語、人類學、比較文學、統計、戲劇,媒體。知道哲學和藝術系沒加入串聯倒孔,吁了口氣,這兩個系可謂是人文養成之根本,大學之靈魂;前者重邏輯思辨,後者養直觀思維。歷史多有偽,英語乃工具,人類未定論,文學很主觀,統計總難証,戯劇多幻想,媒體無正義。 孔子學院被批不教孔孟思想,倒成了宣傳新中國理念的喉舌。依此類推,華盛頓大學是否只應定華盛頓言行為一尊? 而甘迺迪學院則只限介紹甘迺迪艷史? 漢辦的孔子學院或有殖入木馬程式之嫌,但在主導的西洋文明層層防毒軟體監控下,其文化課只配在主流學科外,跑跑木馬旱船,望洋興嘆,連納入正式學分的門兒都沒有。 據彭博社的報導,自2004年起,在美國中小學及大學設立的孔子學院約為他國的四倍。漢辦砸大錢「滲透」美利堅,成效斐然,引起反彈,意料中事。受夠了華人炒房文化的正港南加州人,遂群起抵制孔子學院,認爲這是一種「宗教入侵」。無知乃恐懼之母,會把孔子等同阿拉,是9/11後的反恐遺緒。孔子學院都教些啥? 細究課程設計倒是秉持了孔夫子「有教無類」的精神,讓目不識丁的洋孩子,課餘剪紙,包餃子,打太極,唱戲,拿毛筆畫方塊字....因材施教,趣味中耳濡目染了中式的味蕾與美學。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愈來愈多洋孩子,對學中文產生興趣。向來以「普天之下莫非好萊塢」輸出文化意識形態的美國,眼見真正的「多元文化」即將在其本土成形扎根,國務院開始祭出殺手鐧--師資鋻定。依其本土高難度的教育認證系統,所有漢辦嚴選的外來老師,全部都得打包囘府賣餃子,孔子學院關門指日可待。 當美國傾力維持其語言正統及文化單元時,囘頭看看台灣教育部的倒行逆施: 削減國文課時數,摻進至少四種方言及外來語教學。此一稀釋凝聚國族力量的釜底抽薪之計, 令人想到聖經巴別塔的故事。原本只說同一種語言的人類,團結一心欲造通天之塔,令至高的耶和華大受威脅,於是祂令人類說不同的語言,產生衝突,造塔計劃失敗。希伯來語「巴別」即是「變亂」之意。一個民族國家若無向心的語言文化,只會愈趨敗亡。 未來核心文化思維闕然,卻多舌的台灣學子,若留洋進了芝加哥大學的那七個系,會是何光景? 歷史無疑點、英語只獨尊、人類學膚淺、文學比較弱、統計很大概、戲劇沒創意,媒體無正義。 (5/13/2014 Want Daily)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