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04 01:46:24瀏覽1201|回應6|推薦56 | |
客家根在中原,後來,客家先民因為中原戰亂而南遷,先後遷徙到了贛江、濘江、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區。他們在那裡披荊斬棘,開山造田,落地生根。相對於當地原居民,他們被稱為客家,後來也自稱客家。 客家人生活素守儉約,飲食以經濟實惠為原則。客家菜的特色反映客家人勤奮儉樸、刻苦耐勞的傳統精神。而且客家人也擅長醃製各種醬菜,除了保存食物的菁華,也表現了客家人節儉的美德。 客家美食可謂客家文化的中心價值之一,例如幾項特定的「客家美食」,早期有「給粑」,近期則是擂茶,這兩個兼具美味與現場表演雙重效益的飲食文化,或多或少鼓舞了更多人參與客家文化。 傳統的客家飲食多以「鹹、香、肥」為原則,之所以有這些特色,乃是環境造成的。因為客家人從大陸遷移過來的時間較晚,只能住在較少人拓墾的丘陵或近山地區,大多是貧脊荒涼的地方,需要辛勤開墾,體力消耗較多,肥膩的食物能有效充飢;而且工作時汗流得多,為了補充流失的鹽分,所以才有鹹、香、肥的特色。 比較常見的客家菜色有: 然而,這樣的菜色,或許是非客家人在客家庄作客時,體會到的慶典式飲食場面,至於客家人的家常飲食,反而是非客家人較少碰觸到的簡單與質樸風貌,甚至勉強僅可裹腹的程度。 客家菜既有中國北來風味,又有南方特色,用料以肉類為主,海鮮較少,且偏向重口味,屬於多油多鹹的菜式。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傳統的家常菜重新受到肯定,客家飲食也與時俱進,除了保留原有的風味外,也不斷地在創新及改良。 現今的客家菜,約略可歸納出幾個特色:保持食物原料的原味、特別擅用香料與沾醬、具有獨特的醬漬食品。最重要的是,每個鄉鎮,甚至村里,都可以找到特屬地方與主廚風味〈或稱之為「有媽媽的味道」〉的客家美食,值得大家一村又一村、一鄉過一鄉,追尋各地客家美食。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