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項塔蘭
2009/07/20 09:16:29瀏覽861|回應0|推薦4

昨晚終於把項塔蘭看完了,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厚的書了。

從一開始抱著姑且一看的心態,到後來每晚睡前都養成看一點的習慣,有時非常累,累到只能看一頁,那也好,就一頁,剛開始還要拿對照表看姓名,到後來已能接受那又長又難記的譯名,跟著他、跟著故事一路前進。

過程中,沒想到會在這本書裡,因為內戰而喪生的無名者(小說中跑龍套的一些人)流下眼淚,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人生,無論是哈德汗或艾哈邁德的生命同等珍貴。

對於那些重覆了幾千年的戰爭與犧牲,印度人、巴基斯坦與阿富汗人的民族糾結,我邊閱讀邊感覺到自己眉頭緊鎖。

普拉巴克的笑容與他的死,也深深地烙印在我心底揮之不去,但作者畢竟是好心人,終究在文末交代了他的「重生」,莫德納與烏拉的重聚與阿布杜拉未死的劇情,還包括把熊佯裝成神象的插曲,透露出一些正面的力量,藉以平衡故事中太多沉重的、痛苦的歷程。

我相信羅伯茲之所以存活下來──在遭陷害入獄與加入游擊隊、參加內戰、與拉姜格鬥等過程後,如果非傳記式小說,我會想到簡直與好萊塢情節或「滿城盡戴黃金甲」,男主角無論遭遇多誇張的轟炸或攻擊,怎樣都死不了。

或許是上天希望透過他,將痛苦矛盾的民族情結、印度社會最黑暗的一面、人性的至善與至惡,以及透過各項試煉而體驗到愛的各種樣貌的歷程,告知世上所有人。

當我翻至版權頁時,對作者、譯者與一連串校對者投以感恩心態,如果不是他們投入歲月奉獻於此,我不可能有機會認識這樣的印度或某些人透過生與死傳遞出生命的意義。我嘆了一口氣,閤上書,這一口氣裡包括了讚嘆、哀傷、惋惜、欣慰與感動。

我認識的許多人,那些與我同等忙碌的同業也都讀了這本書,令我感到非常驚訝,我相信他們與我一樣,希望透過這本書,找到自己生活中繼續下去的勇氣與力量。

後來,我讀到他將參加斯里蘭卡的內戰時,讓我與《暗礁》這本書做了聯結,不斷重複的人類悲劇,就在不同故事裡穿梭著,那是另一個哀傷故事的伏筆,小說完結篇了,但真實的世界裡,沒有從歷史中學到教訓的人們,仍被仇恨、憤怒、痛苦操控著的人們,那自相殘殺的輪迴卻從未落幕,在過去、現在與未來。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sarah1127&aid=3149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