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音樂筆記】「嘆十聲」的古典哀愁
2013/11/05 06:34:01瀏覽3425|回應1|推薦41

【音樂筆記】

 

「嘆十聲」的古典哀愁

 

文/穆仙弦

 

 

「嘆十聲」這首老歌,是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於1949年所發行的電影「蕩婦心」的插曲。

 

電影「蕩婦心改編自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古典名著《復活》,由陶秦編劇,岳楓執導,白光、嚴俊、龔秋霞、韓非領銜主演。電影內容保留了小說原著的故事情節,只不過,人物、場景、時代的文化背景,都被徹底中國化了。本片敘述女主角梅英(白光飾)生了一個孩子,並未夭折,卻被欺騙她的流氓藏匿起來,後來這個流氓被仇殺致死,梅英因而遭受嫌疑被捕。受審時,她因感到了無生趣而自認殺人。這時,有個學成歸國的少爺(嚴俊飾)擔任主審官,在得知真相之後,請其任律師的表弟為梅英辯護,並且辯護成功。最後,無罪獲釋的梅英,把她兒子交給了這位少爺,然後自己一個人遠離那個讓她傷心的地方。

白光(原唱者)演唱的「嘆十聲」,在電影中,共唱了三段歌詞,但在其唱片中只錄製了兩段歌詞的演唱長度,這是因為早期老唱片的格式,一張面盤只能錄製三分多鐘的緣故。從其歌詞風格的典雅結構來看,特別是歌詞中那一串襯字「伊呀呀得兒喂」,這首老歌具有濃厚的江南民歌風格。

 

這首歌因詞曲動人,在台灣,深受許多「老歌迷」的喜愛。自發行至今,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先後有多位知名歌手傳唱過。我在「YouTube」的網站中,總共搜尋到十多個歌手的傳唱版本,包括:鄧麗君、姚蘇蓉、鳳飛飛、張鳳鳳、蔡琴、費玉清、蔡幸娟、韓寶儀、蘇霈、徐雯、羅蘭、童麗……等人。

 

由於數十年來,音樂人各自重新編曲之故,這十多個版本所選用的樂器不盡相同,其節奏和曲風也差異頗大。節奏上,有慢板,也有快板。曲風方面,有些版本強烈展現國樂般的古典曲風,有些版本則強調現代西洋流行樂的元素,大多數的版本兼採中西樂器的音色,加以編整伴奏。總之,有幽靜的,也有嘈雜的;有典雅的,也有粗俗的。

 

我最喜歡的兩個版本,分別由童麗和蘇霈演唱。我之所以最喜歡她們兩人演唱的版本,主因在於其編曲風格的幽靜典雅,和歌詞中的意境很對味,同時也是我喜歡的曲風,其次是這兩位演唱者的嗓音和唱腔,都適合唱這首老歌。童麗演唱的版本,以演奏古箏等中國樂器為主,散發著濃濃的中國古典味。蘇霈演唱的版本,則以演奏鋼琴等西洋樂器為主,給人輕柔的西洋輕音樂之感

 

原唱者白光的版本,聽來淒涼哀怨,唱出了舊時代煙花女子的滄桑味。只不過,以現代的音樂潮流,和我個人的音樂偏好來看,那超過半個世紀以前的曲風和唱片錄音品質,畢竟是過時了。當然,若以懷舊的立場來說,結論就不同了。

 

鄧麗君傳唱的版本,也好聽。她的嗓音和唱功,當然沒話說。只是,其編曲風格,相較於童麗和蘇霈二人演唱的曲風,我覺得較為俗氣。還有一點,她的嗓音過於甜美,我反覆聽了幾次,總覺得欠缺煙花女子的滄桑味。如果她的版本的曲風能類似童麗和蘇霈的版本那樣,我想我會更喜歡。

 

說到「欠缺煙花女子的滄桑味」這句話,我要特別談談鳳飛飛演唱的版本,她讓我印象深刻。鳳飛飛的嗓音和唱功當然也是很好的,可是呢,她的個性、氣質和嗓音,散發著陽光燦爛、開朗大方的能量(我對能量/氣場很敏感),所以她唱這首歌時,雖然試圖演繹歌詞中煙花女子的哀愁,但我就是覺得不對味。

 

最後,想特別談一下由童麗演唱的音樂影片,主要是說說影片中搭配的電影片段畫面。影片內容,搭配的是「永遠的古典美人」樂蒂主演的黃梅調電影「玉堂春」的停格畫面。「玉堂春」和「蕩婦心」的故事有部分相似,女主角都是煙花女子,也都因故入了冤獄,但最後都獲得平反。「玉堂春」改編自真人實事,女主角蘇三姑娘更是才貌雙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惹人憐惜。我在拙作「黃梅調電影《玉堂春》橋段──行酒令」文末,附錄了「玉堂春」的故事大綱,如果你沒讀過,強烈建議務必讀之,這樣,當你觀賞童麗演唱的音樂影片時,將更能體會「玉堂春」電影片段和「蕩婦心」歌詞意境的相襯之妙。我只能說,當童麗唱起「嘆十聲」,當你耳聽那幽靜典雅的中國古典曲風,眼觀電影《玉堂春》中蘇三姑娘在閨房內偷偷拭淚的模樣,當你將心比心,融入那情境中,這煙花女子的坎坷與哀愁,實在讓人為之鼻酸!

 

 

※ 影片不允許嵌入,請自行點選觀看:http://youtu.be/9BCfEkNSdg4

 

 

 

 

嘆十聲(歌詞) 

 

煙花那女子,嘆罷那第一聲

思想起,奴終身,靠呀靠何人

爹娘生下了奴,就沒有照管

為只為,家貧寒,才賣那小奴身

伊呀呀得兒喂,說給誰來聽

為只為,家貧寒,才賣那小奴身

 

煙花那女子,嘆罷那第二聲

思想起,當年的,壞呀壞心人

花言巧語,他把那奴來騙

到頭來,丟下奴,只成了一片恨

伊呀呀得兒喂,說給誰來聽

到頭來,丟下奴,只成了一片恨

 

煙花那女子,嘆罷那第三聲

思想起,何處有,知呀知心人

天涯漂泊,受盡了欺凌

有誰見,逢人笑,暗地裡抹淚痕

伊呀呀得兒喂,說給誰來聽

有誰見,逢人笑,暗地裡抹淚痕

 

 

 

蘇霈 - 嘆十聲(官方正式版 MV

 

 

 

白光 嘆十聲(1949年 - 蕩婦心 - 電影片段)


 

 

鄧麗君 - 嘆十聲MV

 

 

 

費玉清 - 嘆十聲(費玉清的清音樂)

 

 

 

蔡幸娟 - 嘆十聲(台灣望春風)

 

  

 

蔡琴 - 嘆十聲2012年,舞台演唱

 

 

 

鳳飛飛 - 嘆十聲(歌手相片一幅)

 

 

 

徐雯 - 嘆十聲歌手相片一幅/中國古典樂器結合現代樂器,強調節奏感)

 

 

 

新馬歌后韓寶儀 - 嘆十聲MV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smos84000&aid=9198073
 引用者清單(1)  

 回應文章

香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重回小時候
2013/11/07 23:37

哇!仙弦老師,您說的可都是我小時候跟著媽媽聽收音機的歌曲!

我也喜歡黃梅調,也喜歡小調歌曲。

我媽是戲迷,每個禮拜六都會叫三輪車不是去寶宮就是去萬國戲院,

另外還有時國軍英雄館與中山堂看京戲、紹興戲等等,純粹陪敬愛的母親!

喜歡你這一陣子的介紹,令我們重回那段寶貴時光。謝謝!


香凝
. . . . . .

硯凍凝花,墨散寒香...
穆仙弦 - 古人如何判斷上吊氣絕者有救否?(cosmos84000) 於 2013-11-08 22:42 回覆:

三輪車、寶宮、萬國戲院......這豈止是回到小時候,而是回到我出生前的年代吧,呵呵。

印象中,黃梅調電影在民國70年代還經常在台灣電視上看到,到了80年代就很少看到了。

京戲,我兒時也看過不少次。小學時,大多數是在巷內或廣場上看野台戲(當年我常看的野台戲,還包括布袋戲、歌仔戲,以及張掛在路口那隨風飄動的布幕電影)。國中時,則是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到您提及的國軍英雄館、中山堂看過幾次。此外,電視播出的京戲,也看過很多次。

至於紹興戲,好像在電視上看過幾次,但記不清楚了。

感謝您的補充,真是讓人時光倒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