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3/10 01:11:00瀏覽1244|回應1|推薦6 | |
2009 / 3 / 12 筆於謙齋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註1:浙江杭州靈隱寺有冷泉亭及飛來峰二景極為出名,據說蘇軾任杭州太守時,常在此亭內飲宴賦詩。此聯為明代董其昌之作。
註2:相傳一千六百多年前,東晉成帝時代,古天竺高僧慧理和尚來到杭州山間見飛來峰,歎曰:「此乃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在此建寺,寺名「靈隱」,歷代以來,聲名遠播。
這首對聯是明代董其昌為浙江杭州靈隱寺冷泉亭所寫的,相傳其後陸續有文人雅士隨興改作。多年前就欣賞過這副亭聯了。這兩天在不經意間又看到,並且發現,有佛網將後人所續改的對子輯之刊之,甚是有心,煞是有趣。 (※有興趣的朋友可點選單元:30.巧聯妙對http://www.sutrapearls.org/index.html)
以下節錄該佛網的聯輯,刊有多首後人隨興之作: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編註:出自清代俞樾。俞樾和家人遊靈隱寺所作。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編註:屬疊字聯。出自清代石治棠。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編註:出自清代俞樾之女。
※此副上聯中之「禹時」,是指夏禹治水時。下聯中用「項」字,俞繡孫解釋為「項羽力可拔山,若非項羽把山拔起,怎有此峰飛來?」
泉自時時冷起 峰從處處飛來 編註:屬疊字聯。出自近代匿名Snoopy。
泉自起時冷起 峰從來處飛來 編註:屬疊字聯。出自近代匿名Zumado。
泉自來時冷起 峰從起處飛來 編註:屬疊字聯。出自近代觀世心。
我一時興起,也隨筆玩玩。靈感奔飛,一口氣寫了六首:
續答之一 註:山泉本自清流,不待人問。忽有人關心起那泉水的冷,就問話者的個人意識世界而言,那一脈冷泉當然是從追問之後才開始冷起。而山峰呢,原作既已生疑,山峰自然是從疑處飛來。就如同古代一則爭辯著到底是幡動、風動還是心動的禪門公案,是一樣的道理呀。
續答之二 註:泉自幾時冷起?當然是從它形成泉水並開始流動之時冷起。峰又從何處飛來呢?顯然是從它奮力動起來的地方飛來啊,它不先動是無法飛來的。
續答之三 泉自僧時冷起 註:若非高僧慧理創建了靈隱寺,若非鄉里信眾搭建了冷泉亭,若非明代董其昌寫了這副對聯,則那冷泉再冷也可能無人知曉,更不可能聲名遠播,故回溯起來,也可說是從高僧慧理在世時開始冷起。至於飛來峰,慧理已說得很明白:「此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顯然是從有佛法教化、有仙靈安住的地方飛來。
續答之四 註:一個人能感知外境和內境,都是從基本的觀察、深入的觀照而來,所以那冷泉自然是從我們開始觀察它、觀照它之後才開始冷起啊。至於那座山峰啊,無論從何處飛來,若我們沒有「識」的能力,談也白談。佛家講一切唯識,不是毫無道理的。所以那座飛來峰的來處呀,追根究底,當然是從我們的意識之處飛來的呀。這首深入佛理之趣,頗能映襯其山上的靈隱寺。
續答之五 註:冷是一種觸感,自然是手腳觸碰到泉水時才感受到它的冷。至於飛來峰,佛家說我們居住的次元空間是色塵世界,此峰既然也位在此間,則無論是從古印度的靈鷲山飛來,還是原本就聳立在那群山之間,都是從色塵和合的地方飛來呀。在此,係以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中的「色」和「觸」的深意來對仗,善哉,善哉。
續答之六 註:凡夫的世界有量且幻苦暗濁,如來的淨土無量而常寂放光,所以佛家嚮往「常寂光土」的世界(常者法身,寂者解脫,光者般若,乃諸佛如來之所依所居)。也許那靈隱山上的冷泉在未被眾生發現之前,也是長年默照於它自己的常寂之境啊,早在它最初心入寂靜永樂之境的時候就已冷起了它的冷。而那座飛來峰呢,或許亦有早慧,無量劫前就已參悟性相不二、理事如一,深獲真假兩忘、空性解脫之妙啊。此作帶空性之味,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呵呵。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