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生代記者蛻變,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2009/09/12 18:16:41瀏覽423|回應0|推薦2

高雄市蔡政諺 

八八世紀大水災,讓台灣從七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危機,掉進另一個百年來最嚴重的水患災難,現場就像電影「明天過後」的翻版,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

 

身為媒體工作者能夠進入災區見證這段旱澇劇變與大自然反撲的力量,是何其幸與不幸的事。幸運的是,可以為這場天災做忠實及第一手的記錄與報導,不幸的是,它奪去了這麼多的人命、讓美麗的山林不再。

 

進報館工作多年,奉派支援採訪過不少災難新聞,包括八十年的澎湖赤崁船難、九十一年華航五二五空難,但唯獨採訪八八水災的困難度與危險度最高,採訪過程中遇上太多的「第一次」。

 

九日、十日兩天,雖然還進入不了六龜災區,支援同仁也還沒全部到位,但因曾在高雄縣服務過,對高雄縣山區相當熟悉,於是建議王紀青特派依災區的交通動線,分成旗山與六龜兩路挺進災區的採訪小組。「旗山線」採訪旗山、甲仙、那瑪夏;「六龜線」採訪茂林、六龜、寶來、桃源,由亞築、恩慈與我負責。

 

十一日才是採訪重頭戲的開始,上午七時與亞築抵達美濃消防分隊後,獲悉六龜鄉民已搶通一條步行便道,於是請恩慈從新威大橋,設法進入茂林鄉;我與亞築直闖六龜。

 

當天仍下著大雨,搶通的便道,其實是泥濘的山路,沿路要攀爬山壁,另一邊是約兩三樓高的崖邊,不小心的話,就會摔落至山崖下,落入滾滾黃泥的荖農溪中;途中還要經過了六處完全摸黑的隧道,隧道被豪雨淹過,裡頭還有漂流木,伸手不見五指,不小心還會踢到漂流木,摔得四腳朝天、鼻青臉腫。

 

冒險通過便道「雖然安全」,可是離六龜市區還有五公里,然而六龜鄉民熱情,見到徒步的民眾都會主動詢問「要去那裡」,記者就這樣搭了一輛沒有斗蓬的小貨車,到六龜救災前進指揮所─六龜鄉公所。

 

當天六龜還是個孤島,無法再往山區挺進,加上通訊完全中斷,傍晚只好撤回美濃發稿,從設在美濃的消防第三大隊指揮中心掌握災情。

 

十二日的天氣更是令人生氣,一會兒出大太陽,一會兒又下大雨,不論有沒有穿雨衣,全身裡裡外外都是濕的。道路柔腸寸斷,連警方無線電也中斷,唯有挺進災區直擊,才能把災情傳出,「今天無論如何都要進入被土石流重創的新發村!」

 

一早在六龜鄉公所前看到一輛滿載阿兵哥的鄉公所清潔車,獲悉要運糧食到新發村,腎上腺立即湧上,不待司機同意,拉著亞築就跳上車,頓時心裡湧上一股「我現在要出征」的英雄氣慨。但一路上,看到一道道裂縫與坑坑洞洞,往山裡看,放眼所見都是土石流沖刷與颱風蹂躝的殘跡,樹木東倒西歪,內心滿是驚悚,馬上覺得自己已成為狗熊。

 

一路上停停走走、搖搖晃晃,約五十分鐘的車程抵達新發村,放眼所見新發村原本的好山好水,已變成「惡山惡水」,山區走山,山下荖濃溪還是滾滾洪水,沿著山壁的台廿七線六K與七K處都斷了,進入村子的道路盡被黃泥與石塊覆蓋,車子已法通行,只好下車步行,難怪新發村成了孤島。

 

抵達新發村,才知道我與亞築竟是最先進入新發災區的記者,一進入村裡,看到留在當地的村民,一臉的焦急與無奈,災民們激動的拉著我們的手說「把我們的災情報導出去,救援才會進來」。

 

「搭清潔車跑新聞」,有人當了一輩子記者,都不會碰上,偏偏我與亞築遇到了。最難能可貴的是,亞築竟然一路上連個「唉」聲都沒有,敬業精神的確令人敬佩。

 

十三日,劉副座指示「再挺進!救難人員能到的災區,就要想辦法進入」,於是再次挺進新發村,獲悉救難人員已在斷裂的巴斯蘭橋上搭纜繩,趕到斷橋邊,遇到藍凱誠與支援的鄭文正。

 

「我無論如何都要到對岸的新開部落,」凱誠以無比堅定的語氣向我說,為避免人力重複,於是請凱誠與文正留在現場,我趕回美濃發稿,但離開時望著身材略胖的凱誠搭上只有一個手指頭寬的纜繩上,下面是五、六層樓深的巴斯蘭溪,心裡一直滴咕著「老天保佑」,還好老天有聽見,凱誠隔天終於「平安歸來」。

 

凱誠勇往直前,使命必達的工作態度,令人敬佩。我也相信每一位深入災區的同仁都工作態度都和凱誠一樣,因為這是地方中心長久以來的傳統。

 

這場世紀災難新聞大會戰,本報地方中心以最少的人力,打了一場最漂亮的勝戰,我也相信地方中心同仁經過這場大規模新聞戰的洗禮後,每個人都有所蛻變,尤其亞築、恩慈、福江等新生代記者的表現最令人刮目相看。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pydesk&aid=331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