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錢五四三〉
錢到底是什麼?
連小朋友都知道,錢錢可以拿去買糖果,是很棒很棒的東西。
如果有很多的錢錢,就可以買很多很多的糖果,大人大概都是這麼教的,在我們人生第一次認識這東西時。
錢是什麼?說穿了,錢只是一個數字而已,硬幣鑄上一就是一元,鑄上一百就是一百元,鈔票也是,印上一百、一千、萬億都可以,基本上只是一個數字。
錢乃是空虛之物,人類因為發明了「錢」這樣的概念,得以把實質、有形的物質資產化為虛質無形的「錢」這種東西。發明錢的那人一定沒料想到,虛質之後,錢還真是妙用無窮。
錢雖是虛無之物,也因此可讓人們進行超越實體極限的經濟交易。
以物易物只能交易一隻牛、十隻牛、一百隻牛,透過了錢,人們不必帶著與牛隻等值的資產去交易,數量龐大的牛群若要帶來帶去,趕著牛交易的過程還得另外載運水草,否則趕著牛群走至交易地點之時,不知已經餓死、渴死多少牛隻。
錢再透過電子交易,使得錢流在雲端飛來飛去,股票市場一天可以成交三千億、四千億,如果沒發明錢,我們不知要趕多少牛才能達到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
錢仍是空虛之物,市值五十兆的金融商品真有如此可觀的市場價值嗎?
恐怕只有某一部分真有價值,而非全部都可以代換成帳面上的數字。
一部分的人能夠及時出脫被拱至天高的資產,順利換成錢,再換成實質物資。
但絕對無法讓所有人都順利出脫,全數換成五十兆的物資,出脫的過程會讓空虛的數字現出原形,如同消了氣的氣球,甚或劇烈一些,變成了戳破的泡沫,刷地一聲崩跌,伴隨著套牢投資者的連聲哭號,哀鴻遍野,根本來不及實現獲利。
整個上漲再崩盤的起伏過程變成一種炒作,對於投入者而言,買賣之間宛如某種形式的賭博,有人的錢因此變多,當然也有人的錢因此變少,甚至消失。
錢只是一個虛無的數字,讓人們得以用來交換物資,特別是交換鉅額的物資。
為了讓這種無形的概念具體化,人們曾用貝殼、金屬鑄件、紙片……等實體之物來代表錢,而在最稀有珍貴的具體之物,黃金,也不夠用的時候,人類還可跳脫金本位之貨幣制度,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錢。
反正,錢只是一個數字,說穿了,硬幣只是一塊薄鐵,紙幣不過是一張紙片。
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為政當權想印多少錢就印多少錢,結果當然造成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那時大家才真正發現錢也會不值錢,錢真的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一個雞蛋可以是十元、百元、千元、萬元……數字越大,錢越虛無,然而那雞蛋還是原本的雞蛋。
如今,人類將金流電子化之後,連錢也不必印了。
錢真的成了一個虛無的數字,純然僅是電子裝置中某個摸不著、沒觸感的訊號。
人們將錢搞成了實體不存在的虛無之數,讓錢的功能更加強大,更加省事方便,可以如魔術般快速交易,連「錢」都沒摸著,交易已經完成。
人類甚至弄出了許多一般人搞不懂的金融商品,期貨、股票、權證、選擇權……琳瑯滿目,一切一切都是為了讓錢變成更多的錢,如同玩疊疊樂那樣,一層一層不斷往上堆砌,因此逃不過的風險是,疊疊樂墜落時會讓錢變成更少的錢,甚至消失,弄不好還可能變成負數。
從小的認知是錢錢可以拿去買糖果,錢錢如果變成了負數,吃下去的糖果不就要吐出來還給人家?
其實糖果夠吃就好,所以錢錢夠用也就好了。
追逐金錢並不是不好,但如果只看著錢就會忽略其他成本,為了賺錢一生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成天皺著眉頭,影響心情,或許賺到了很多錢卻減損了快樂。
人一生追著更多錢、更多糖果或更貴的東西,但錢買不到的東西才最珍貴。
錢,這樣的虛無之物買不到許多更有價值的無形之物!
錢買不回時間。
錢買不到生命。
錢很難買到真正的情感關係。
錢可能買不回健康,到某些時候。
錢可能買不到自由,在某些地方。
錢買不來內心中的平靜或心靈上的修煉。
世人多半看不清自己所能擁有最珍貴的財富。
更多的錢反而讓自己更加找不到自己,因為那境地不是錢能所及。
想通了這處,或許貪錢的大人就如同捧著巨量糖果的小朋友,讓人不禁笑著問:「你拿著那麼多錢錢,買了那麼多糖果要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