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坐而论道兄,关于《诉衷情》一词的辨析
2010/12/23 14:43:20瀏覽750|回應1|推薦15

《诉衷情》

毛泽东(1975)

父母忠贞为国酬,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坐而论道兄引用了这个《诉衷情》一词,并标明这是毛泽东的作品。小弟一开始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理由有三:

其一,此词不合格律!以毛泽东之熟稔诗词的大家造诣——偶有出格是神来之笔,出格如此之多就不可理喻了!我对这个词在格律上的问题,做了如下整理。更多在艺术性与语言的音律美上的讲究就不提了,即使按照最低的作词要求,这个作品也是不及格的。

1.押韵有一错误。

 

【酬:第十二部】 押韵
何曾怕断头【头:第十二部】 押韵
如今天下红遍
靠谁【守:第十二部】 押韵
未就
【倦:第七部】 不押韵
【秋:第十二部】 押韵
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流:第十二部】 押韵

 

2.格律上有大量的平仄错误。

 

2字  应平
4字  应仄
6字  应平
20字  应仄
23字  应平
24字  应平
27字  应仄
29字  应平
31字  应平
34字  应平

其二,此词风格平凡,意气消磨悲凉,绝非毛主席之性格与文彩!

此外,主席与很多共产党人恰恰是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而投身革命。其很多时候对于父母辈来说,恰是反抗的对象——即使考虑新文化运动与五四以来的传统,对于“父母”的反抗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而我们都知道主席的父母只是普通的中农,并无“忠贞为国酬”的事迹。

 

而主席身为国家的建立者之一,自己就是开国的。这个角度上看,主席并无一“太祖”来使得自己继承“家业”。因此从事理逻辑上说,主席是不可能这样写的。这样的说法,更像是当年北京文革中,高干红卫兵们的口吻。

其三,此词未见于毛泽东的有关诗词集里,传承无序,未见实物。起码,我看过不下十余版本的毛泽东诗词——前后修改与个别句子版本不同的有,但是从未见过此词!

尽管如此,我还是对于此词的由来与被认为是毛泽东所作的理由产生了兴趣。

我所能知道的有关这个词来源的最“官方”说法是(美)R.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此书中还说明:“在这段时间,毛似乎回到韶山。在南国宁静的时日里,毛赋下了如许几行。出乎意料,这首词是为周而作的。” 

但是悲剧的是我未能在这个R.特里尔的著作里找到明确的段落,因为我未能找到合适的全书版本。因此,我既无法证实这个来源,也无法证伪它!

但是就(美)R.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所说的描述看,《诉衷情》也不可能是毛1975年在韶山所作。因为,1975年毛泽东根本没有去韶山!确实,毛泽东1974年7月18日至1975年4月13日离开北京、但是他只是在武汉、长沙、南昌、杭州逗留,期间并没有中央会议,没有视察任何单位。此刻,毛泽东已是81岁高龄,体弱多病,而且患白内障看不清东西(直到返京后1975年7月23日才由唐由之大夫为左眼做了白内障手术,部分恢复视力),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会写《诉衷情》给周恩来呢?周总理当时可是在北京的!毛的身体也不容许他这样!

此外,论道兄还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证据——“《尼克松回忆录》中提到的"他们两人共有的忧伤的词",如果两者同为一首,则是毛泽东的作品应该是可以确信的”。

小弟手头恰好有《尼克松回忆录》的几个版本。我于是查找了有关“他们两人共有的忧伤的词”的描述,遗憾的是我没有发现。

在尼克松集中描述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的章节中,尼并未有这样的记述。由于尼与毛泽东,周恩来只有过一次会面,因此不存在其他可能性使得他获得关于毛周诗词或者交往的第一手情感体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确实提到了有关毛泽东诗词的段落,尼周之间确实多次谈到了毛泽东诗词的一些话题,并且还有全文引用毛泽东诗词的段落。

基本上,在《尼克松回忆录》有关“中国”的一章中,我发现尼周一共进行了四次有关毛泽东诗词的谈话。

我摘录于下:

从这些交谈上可以看出,尼周有关毛泽东诗词的谈话是很深刻的哲学谈话,是高级的交谈!因此,周不会在工作会谈中谈到他与毛泽东这么私人的诗词往来或者信件,并且这首《诉衷情》表达的意识也不合适对美国人谈——毕竟是对方是冷战背景下的美国总统!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诉衷情》一词不会与《尼克松回忆录》有关:因为《尼克松回忆录》只谈到1974年为止,而论道兄引用的这个《诉衷情》被认为是1975年所作!

别外,此词被认为是毛泽东1975年的作品,那么必然是毛泽东晚年的写作。我查看了有关毛泽东的文艺美术和读古书方面的编年史——这两者在1974年里都没有提到这首词。1975年也没有。在1974年这一年里,与诗有关的记事,只有8月份毛为《唐宋名家词选》题了书名。研究毛泽东的专家陈晋在他的《文人毛泽东》一书中,在许多章节写到毛的诗词创作,也没有提到这首词。另外,陈晋在近年又著文详谈毛晚年的诗作,依然没有谈到这首词。

由此,R.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中的说法也很难成立,即使R.特里尔确实这样说了也是一样!不过考虑到《尼克松回忆录》的情况,R.特里尔的有关说法也许也是误传——其实R.特里尔并未这样说!

实际上,近30年来,有关毛泽东的诗词发表的有不少,不少是第一次发表。但是这首词完全的不在其中!现在可以被认为权威无疑的毛泽东官方诗词的大约不到60首。

并且认真看此词的文笔与意境,显然与毛泽东的革命历史不吻合!比如此词第一句谈到“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然而,我们都知道毛家为中国革命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但他的父母不在其内。毛泽东和其父亲关系并不融洽,对其母却极为感念。但是其母亲于1919年病亡,好像与“何曾怕断头”无关。

当时毛泽东在外,还专门赶回参加葬礼,写下近百句的《祭母文》。显然,在1975年毛泽东不会拿这个问题开玩笑!

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我个人的判断是——这首不合格律的《诉衷情》最有可能的来源是文革中的知识青年的托伪之作!在大量的手抄过程中得以流传,并“以假成真”了!

这样的情况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事情。比如,一位叫陈明远的诗人的作品,在当年的时代就常常被当做毛泽东诗词而流传。在当时的红卫兵小报上,他诗词中的一些已经出名的句子甚至标成黑体字!这真是有点荒诞的意思了——要知道当时,黑体基本是毛泽东的文笔才有的待遇啊。比如他最有名的句子大约是“志存海内跃红日,乐在天涯战恶风。”

这里摘录一首陈明远的误传为毛诗的《七律.答友人》:

 《七律.答友人》

问君何日喜重逢,笑指沙场火正熊。庭院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志存胸内跃红日,乐在天涯战恶风。似水柔情何足道,堂堂铁打是英雄。

陈明远61年毕业于上海科大后,在北京中科院下属一科研单位工作。这首《七律.答友人》是1965年春,他赴西北地区参加一项重大科研任务时写给友人的诗。文革初,不少红卫兵们就用这首“毛诗”相互激励——所谓“庭院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是也!

陈明远的不少诗词还是反应了时代节拍与气质的,无怪乎被当时的人民误传为毛泽东的诗词。

陈明远是一个传奇人物。1988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劫后诗存——陈明远诗选》,书名由佛学大家赵朴初题写并盖印两枚。此书收陈的新诗和旧体诗词250首,内有19首诗词在文革中居然被误传为毛泽东的诗词而远播。要知道,1976年前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仅37首。直到2010年,陆续发表的,加起来的毛泽东诗词也不过60多首。陈明远这19首被误传为毛泽东的诗词的比重可想而知——由此推知在那个年代托名毛泽东的诗词有多少!

由此推之,这首所谓的1975年版本的《诉衷情》极有可能是当时的文革知识精英所做!联系到1975年风谲云诡的政治形势,以及一年后文革的结束,此词表达的意识与悲凉可知矣!

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也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伟人与民族领袖。他的气势与思想,绝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即使是有格律严格限制的诗词也难以压抑毛泽东表现出他的深邃思考!

我读毛泽东诗词,最感别开生面,惊艳万分的不是那些著名的“秦皇汉武,略输文彩”,而是他在1964年所作的《贺新郎.读史》。

此词意境之开阔,哲学思考之深邃,文彩风流之潇洒,可为毛泽东晚年第一的作品!在中国历代论“读史”的诗词中,也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诗词意象”。

此词气魄宏大,有开拓万古之心!上下人类历史几十万年,把人类发展史浓缩到115字里,圆润自如——读遍唐宋以来前人词作,没有像他这样评说历史的。此词中的辩证唯物史观可以作为毛泽东的哲学情怀与历史思考的注脚!

此词是中国历代“读史”诗词中的“哲学论文”,也是中国历代“读史”诗词中的“科幻小说”!此词上承屈原《天问》的哲学情怀,中接苏辛的豪迈气质,下面仿佛预示了文革风暴的来临!

此词诚为读史词中的“千古一篇”,与苏轼,辛弃疾的《中秋词》鼎足而三而亦无愧色!

以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体现出来的哲学观念来看,他是相信唯物史观的规律的。那么,毛泽东对于“失败,斗争,失败,再斗争,直到胜利”的“不断革命”是有历史力量的洞察与自信的,也是冷静与乐观的!

由此词而反观《诉衷情》一词,《诉衷情》何足道哉?!必为伪作也!!!

附录毛泽东1964年《贺新郎.读史》一词: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是、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ol17909&aid=4725280

 回應文章

紫气东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按惯例自顶一下!
2011/01/04 19:15
(*^__^*) 嘻嘻……,刚看到部落格点击过十九万了,惯例自顶一下。要低调,要低调,呵呵。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