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5 02:49:04瀏覽1909|回應8|推薦34 | |
到南投滿2個月了,紮實地跑一些屬於想跑的新聞,就剛滿2個月之際的11月,近來都過十分「充實」。 接連的2起命案,女兒持刀殺父甫落幕,未料代班時,射兔案情又有逆轉,接踵而來的社會案件,加上一些小社會及檢調案子,耗費大多時間及體力,思路也跟著檢警繞,所得的情資不會少,就在於「敢不敢」,考量檢警辦案及家屬感受,對於能公諸於世的部分,總是在心中再三琢磨。 「當你在寫報導時,所想的是讀者還是老闆?」當年準備插大考的我,坐在補習班聽著台上世新老余的話,一句跟插大考無關的話,卻深烙印在我心裡,多年後,仍不時地浮現,像是提醒、也是檢視著。 我承認,大多時候還是得照著長官的要求,因為長官也怕隔天見報,其他報作大,在同業的預期心理下,務實及穩健的報導,似乎不被允許,大家都遊走在鋼索上,危險邊緣間求表現,甚至,不惜誇張言辭,像是媒體辦案般地超越檢警進度。 下筆時,案情故事的來龍去脈、關鍵點等情節,是讀者及長官都想知道的,有些人會誇大或先下結論,以求賣點,好像「先寫再說」,即使同樣得到一個風聲,但因無法查證該消息,我可選擇放棄,著墨在確切屬實的部分。 不是要把記者工作放大,只是認為,這不是一份只對長官負責就OK的工作,面對讀者、新聞對象、社會案件當事者等,尤其爭議性案件的當事人,可能因媒體不屬實的話句,傷害絕不止於新聞熱度過後。這工作,謹慎小心,更要對得起自己良心。 從女殺父案到射兔案,那一次不是守在分局到最後,剩我一個記者,靜靜地在角落等候偵訊結束,經常是凌晨1、2時,為偵查佐加油打氣之餘,趕緊打探是否有新發現,剛問完,印象還很深刻,能描述的也多,若隔天再尋問,可能只得到輕描淡寫的回應。 2個月比不上在地10、20年以上的老記者,唯有土法鍊鋼、耗時耗體力去磨,很「用力」地去處理一則新聞,遇上大案子身心俱疲,但,也因這樣的機會,讓我跟檢警有多接觸、加深彼此印象的機會。 我明白,社會案件是磨練經歷及成長最多的部分,案子一來時,百分百投入,把握機會接受挑戰。 我清楚,記者的價值,應不會立足在廣泛的社會案件。 若干年後,有誰記得我何時寫一個竊盜案、煙毒案、人蛇集團等社會新聞,誰會記得我拚命趕案發現場,拍火災、拍車禍、看屍體等,甚至連我都忘了,只是為了當下「交功課」,即使是驚天動地的社會大案子,讀者也依稀記得故事大綱,也不會記得那個人寫。 但一些地方上的人物專訪,當地特有民俗風情、地方軼事等,反映當地民生寫照及問題,或溫馨、令人會心一笑等報導,故事情節內容雖未像社會案如此震撼,但多半能激起讀者共鳴,最貼近小老百姓的心。 若干年後,至少當事者會記得曾有個報社記者來採訪,僅管只是一個長條的人物臉譜,他們也會悉心地蒐藏直到泛黃;也有可能地方情事等報導,被人引用到網路,作為其他人研究等參考資料或津津樂道的故事,發揮的價值似乎綿延流長。 南投2個月,用心跟當地人搏感情等故事,再分享。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