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爆料,也爆掉了互信及自省?
2007/06/28 23:20:28瀏覽2540|回應13|推薦42

爆料風近年興盛,不必我說,大家也心裡有數,是誰引起這股風潮進來?我非道貌岸然地欲批判誰,只是有些想法,只是一個跑新聞年資不到2年的小記者,對爆料風心有所感,如果您願意,請往下看。

記得大四那年,蘋果日報進軍台灣,當時報業不景氣下,黎老闆還砸了逾50億元投入台灣平面媒體,的確引起很大的波瀾,從編輯排版、新聞標題及選材方面,打破傳統報業的常規,主打「爆料」、「投訴」,我記得當時就以「爆料風.瘋爆料」作為某堂課報告主題。

不用說,本組當然是拿高分的啦!

感謝年復一年讓我旁聽一堂課,當時找來蘋果投訴組組長,她是以前聯合報長官,她讓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句話「蘋果就是看準台灣沒有爆料市場,這一塊是處女地。」

從學生報告到現在我投入職場,這一年多,調回台中市,經常接到爆料投訴,再和同業及長輩交換心得,有些想法及價值觀,一直在我腦中思考著,未有定案;想累了,我又先擱著,這次又想起來了,決定和大家分享。

CASE1:某國中某班一群學生,嫌營養午餐附的水果爛爛的,不想吃,多次直接丟到垃圾筒,導師見狀,該群學生屢次行為,上前將垃圾筒的水果撿起來,洗一洗叫學生帶回家處理。

CASE2:某國小某學生常在班上嫌棄營養午餐難吃,像是給豬吃,因她家裡開餐館,老師對她很頭痛,常欺負同學的「霸凌」,該校有2個老師在部落格寫著,「她家的餐館作的菜連豬都不敢吃」,另一個留言,「見一次罵一次,有機會海扁一頓」

這2個案件是近來台中市的投訴案,情況也相近,一定是老師被媒體放大鏡檢討,類似相同的畫面,都是老師站在鏡頭前解釋,之後一鞠躬道歉。

那學生呢?

就這二件個案,老師態度上縱然值得公評,但事發前學生的行為呢?爆料,眾多媒體追著老師要道歉,是否造就學生不明是非,甚至還威脅「小心我投訴你!」等話語。

學生的反省能力呢?家長的是非判斷能力呢?

不少媒體總是拿雞毛當令箭,儼然是副正義使者,就是要給老師一些教訓,片面咬定,「吼!老師你這一點不對,要不要道歉?」

我是個記者,也常處理投訴案,處理爆料比平時跑新聞還要累,我力求了解二方說法,投訴者不一定是善的,被投訴者也不一定是惡的,常接到學生以注音文或滿篇錯字的投訴,忙了一圈,常無疾而終。

某次,一件國中學生的投訴案,投訴一個很愛罰寫及記過的老師,處理二天後,學生覺得事情不妙,匆匆說不要報導了,他們也承認「投訴信有些誇大」,我以大姐姐立場跟他們溝通,最後,他們打來說,「我們只想要給老師一個教訓,叫她不要愛亂罰人,這樣就夠了,不要寫了!」

頓時,覺得自己被利用了

其實,那天我掌握有學生提供的資料,依某報風格一定照作,有圖有真相嘛!但是,學生說這樣的話,這些資料有可能是作假,當時我翻開投訴學生的聯絡本時,看著他們老師每天都在聯絡本上寫著叮嚀或鼓勵的話語,我跟他們說,「其實你們老師很關心你。」當下,他們也沈默。

依投訴作業,我找被投訴老師當面訪談,為了求證仔細,再去找她先前服務國中的學生老師談,對於這老師都讚譽有加,也常自創一些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

處理這案子,持續都跟特派報告進度,後來,我沒有寫新聞見報。

若這案子要寫,可以斷章取義著重學生原投訴所寫的內容,慣例性地把老師說法寫個一、二段,來個二方說辭的假平衡,一定可以很轟轟烈烈,隔天電視台一定狂追,說不定可以拿個立即獎…

但,我選擇了作白工,還犧牲了例休假。

因我不想傷害一個教學有熱忱的老師,新聞一見報,對於老師,多少造成傷害,而且,我沒必要為如此學生「教訓」老師。

在爆料滿天飛的世代,尤其在文教線上,常聽到老師很無奈感嘆,有學生大刺刺在班上直接說,「小心我投訴你!」再有熱忱的老師也會心寒,最不願意看見老師以消極態度來面對,只是為未來主人翁更憂心。

爆料,原本應該要讓不法人士端正行為,現在卻成為人心相互不信任的因子,而且常有些匿名的投訴者,一些似是而非的現象,落到媒體手中,又炒作出不同局面;有些匿名投訴信等同黑函,不負責任的投訴,不敢承擔後果的投訴者,又怎能要求他人為你伸張正義。

紛亂的時代,記者這工作具爭議性,力求自己儘所能公平公證的報導,盡力不腦殘、俯仰無愧,有不法的,絕對糾出不手軟。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y1204&aid=105567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辛啟松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唉!如果大家認為水果日報記者,也是沒有是非,我想我也無話可說!
2007/06/29 00:00

看完亮妹的文章,我先用短暫的文句陳述(因為我論文還沒搞定)

首先是,對於爆料案件,小辛我在聯合報或在水果日報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先看看事情是真是假,再用自己的社會及價值觀去看,用多數人的態度去判斷,他是不是新聞,他是不是利用我,他是不是真的被欺負。

從進水果日報以來,我也受理很多報社轉來的爆料,每次只要公司轉來的信件,沒有對方的聯絡電話、聯絡方式,我肯定消極對待,因為我的想法是,你既然趕找記者來,你就要勇敢出來,匿名找記者當打手,肯定是下流人物一個,我幹嘛當你的打手!甚至還有一次,打電話給對方,我問,你是當事人嗎?他說不是,我說,那你能代表當事人嗎?他說不行,我說好,那如果我以後被告,你要幫我出面嗎?他說不行,我就說好,那就謝謝再聯絡,等對方願意出面後,你再跟我聯絡。再見!

我也遇過醫生老公批腿多名女護士,妻子正在打民事官司,要向我爆料的新聞,我先給她事前教育,「這條爆料的確是新聞,你也拿了妨礙家庭的官司判決勝訴書,但是新聞只有一天的生命,新聞登了之後,你們的朋友都會知道這件事,你的小孩也可能會受到影響,你決定好了嗎?決定要讓這則新聞上報嗎?」我前前後後跟這位爆料者見過三次面,每次聊一個鐘頭,最後見報前一天,他說辛記者我準備好了,我說好,那請你提供照片,還有我要拍你的照片,至於報社會不會打馬賽克,我不能保證。

我也遇過有些人爆的料,的確是社會不平的事件,但那些題材不是水果日報要的版面新聞,但是,我覺得這些人很可憐,我總是說,好,我幫你找人處理,於是我就打電話,找警察、檢察官去處理不法,找勞工局的人去處理勞資糾紛,找社工員去協助弱勢家庭,我想,因為我是記者,我認識很多人,很多人也會賣我的帳,所以我多用我的力量去幫這些人的忙,有何不可!

我想說的是,一個好記者無論到哪裡,都是哪樣的個性,一個壞記者即使到好公司,也是會想辦法作奸犯科,我常常捫心自問,我在聯合報的工作心態,跟到水果日報後的工作心態,有沒有什麼不同!我很高興的告訴自己,並沒有,我還是堅持我努力跑新聞的想法,我不會因為在舊公司就懶惰,到新公司後就勤奮,舊公司要求新聞寫作嚴謹,到注重照片的新公司,寫作就隨便寫!很多事情是自我要求,自我追求,拍到獨家照片,我會開心驕傲,漏新聞需要求人,我當然會不高興!

我相信事在人為,相信自己,才是真的,我想,我也慢慢在學習這一點!

大家共免之!

(寫太多了啦!我ㄟ論文啦!死人了啦!)

 

 

亮(cly1204) 於 2007-06-29 00:27 回覆:

哇咧,辛大哥,感謝你有史以來最長的留言

不是要跟你筆戰啦,說真的,我跟唐老大有聊過,就是我去旁聽那堂課,投訴組長談爆料,一直讓我很深刻,除了我內文寫的,爆料是待開發的處女地,她還以「泰瑞電視」舉例,當年還得曾虛白獎,她講述當中處理過程如何如何,也提到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憑什麼以2台電視定人家生死」

這句話,我一直謹記在心,處理之後的每一個投訴,因為,我不想只由片面單薄的現象或證據,去傷害到任何人,絕對是小心求證。

爆料,在蘋果作出口碑,我相信爆料在貴報處理上,有一定的原則,這也是我常跟同業請教的地方,至少我目前遇到的蘋果記者,每次看他們接到投訴,絕對是昏天暗地,電話打到手軟。

很多媒體都想一窩蜂跟進,但有些是無法複製的細節,有些媒體僅是捕風捉影,就大刺刺地報出來,如我文中提到的水果事件,電子媒體到學校訪問學生跟老師,找了一個學生問感想,那學生說,「我們丟水果是不對,但老師要我們吃垃圾筒的水果是侮辱」,電視機前的我,不知是國一生太早熟,還是辭彙表達能力進步了?

此文非針對貴報,但爆料風氣的確是由蘋果進來後才開始,觀察出爆料在文教線上所引發的後續現象,眾媒體瘋爆料,非單究貴報,將我所觀察、心裡感想寫出,以及學生濫用爆料切身經驗,作個分享

好好寫論文吧,加油,寫完再請你吃冰,別火啦!


Lucent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爆料留給蘋果日報吧
2007/06/28 23:36
爆料留給蘋果日報吧
聯合報要有自己的風格
這兩報的讀者群本來就不太一樣
 
這篇文章註定會引起同業爭論
但是我覺得亮寫的很對
亮(cly1204) 於 2007-06-29 00:11 回覆:

感謝工程師啦

其實,聯合報一直都有「熱線信箱」這一塊

但大多就是服務民眾性的

像是馬路坑洞、水沒來、或路樹沒剪等

一直以來都希望能服務讀者

但在蘋果來之後,民眾才恍然說「原來這種事也可以請報社處理」

卻造成其他媒體的一窩蜂跟隨,只學表面沒學裡子

所以造成亂象…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恥爆料
2007/06/28 23:34
爆料,就我個人了解,還有媒體人的老婆出事,記者老公就出來爆料,尤其是買東西的時候,就讓人看不起,記者憑什麼當判官,道他人長短,自己也該檢討一下。
亮(cly1204) 於 2007-06-29 00:07 回覆:

不否認有些媒體有「媒體先判」的情況

但還是有些堅持崗位及新聞工作準則的記者

謝謝留言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