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30 23:25:44瀏覽110|回應0|推薦0 | |
2013-06-24╱聯合報╱第A15版╱民意論壇╱陳以信╱國民黨前發言人(英國倫敦
陳光誠抵台訪問十八日,對兩岸關係與雙方民主進程具指標意義。陳定位訪台是「民主之旅」,這可讓我們思考這兩周半裡,台灣可帶給陳光誠什麼意義? 陳光誠將親身體驗到民主、人權與華人文化並不衝突。台灣的法律制度、政府制衡、人權保障絕不遜於先進民主國家,只要台灣做得到,大陸當然也可以。 台灣民主並非一步登天,而是始於經濟發展,輔以黨禁報禁開放與總統直選,最後和平完成威權轉型。對陳光誠收獲更大的是他可探究是那些因素促使台灣轉型,是否能在大陸成功複製? 若問陳光誠此行帶給台灣什麼啟示?首先應是開啟關注兩岸未來的眼光。台灣不少人習慣以「現在的中國大陸」,來評估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忽略大陸其實一直在改變。大多數大陸人民都和陳光誠一樣,都渴望大陸實現民主與自由。我們必須體認,台灣成功的民主發展經驗,是全球華人社會的公共財,而兩岸交流除經濟貿易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大陸藉由兩岸交流,更了解民主、熟悉民主,進而實現民主,這就是台灣最大軟實力。 至於政府該扮演何種角色?筆者認為可參考外國經驗。陳光誠離開大陸後,先留美、後訪歐,並無任何國家元首或總理接見他,各國高層也很少與其接觸,沒有人因此認為美、歐各國沒有人權。但各國國會就熱情許多,美國與歐盟國會議員,都代表人民表達對陳光誠的歡迎,並邀請他在國會發表演說。筆者認為,比照各國大多數的做法,由國會成員會見陳光誠應較適宜。 此行如由國會給予正式接待,應較符合台灣整體利益考量。畢竟陳光誠訪台首重應在實質交流,而非政治儀式。至於台灣的人權是否進步,不在於總統或官員接見,而在於陳光誠可自由自在的行走、發表意見,這就是台灣的人權。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