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漁的素食觀
2012/05/07 11:17:53瀏覽973|回應0|推薦0

        依維基百科:《閒情偶寄》,又名《笠翁偶集》,李漁著,戲曲理論專著。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和頤養共八個部分,二三八個小題。胡適認為這書是「一部最豐富、最詳細的文化史料。」周作人評論此書:「文字思想均極清新,都是很可喜的小品,有自然與人事的巧妙觀察,有平明而又新穎的表現。」林語堂說此書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

再查光明日報,杜佳:其中卷五蔬菜第一分別刊有筍、蕈、莼、菜、瓜等14篇。在菜這一篇中,李漁一開頭就寫道:“世人制菜之法,可稱百怪千奇,自新鮮以至於腌糟醬,,無一不曲盡奇能,務求至美.獨於起根發軔之事缺焉不講,予甚惑之”。顯然,作者意在告訴民眾如何做好食菜衛生問題。雖然幾百年前還沒有農藥污,,但同樣也存在著其他的污染問題。對於一些菜蔬的食法,李漁也有所觸及,做到既通俗易,,又生動精彩。“瓜茄瓠芋諸物,菜之結而為實者也……貧家購此同於糴粟。但食之各有其法,煮冬瓜絲瓜忌太生,煮王瓜甜瓜忌太熟,煮茄瓠利用醬醋而不宜於鹽;煮芋不可無物伴之.蓋芋之本身無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山藥則孤行並用無所不宜,並油鹽醬醋不設,亦能自呈其美,乃蔬菜中之通。”

http://big5.ce.cn/gate/big5/cathay.ce.cn/person/200904/13/t20090413_18784541.shtml

依陳碧月《文學與人生・文學與生活・閒情偶記》,並參酌以上資料:

李漁之於素食是基於一種高度的信仰

首先,李漁認為口腹之慾為萬惡之淵藪,應極力克制,談飲饌自應以儉嗇為原則,且以素食為主,如逞一己之聰明,大放厥詞,導千萬人之嗜欲,則不但將不利於此大自然之生態,亦將不利於世態人心。其中對大自然生態之影響,頗令筆者驚訝,因為李漁是明末清初的人,對生態居然有這麼深的體認,其實以現代的科學知識分析,供100個人吃的五榖,如果餵食牛隻,然後吃牠的肉、喝牠的奶,則只能供應30個人,如果雞(雞和雞蛋)是12人,如果豬(豬肉)是8人,因此全地球改吃素的話,五榖消費量不是增加,反而會大幅減少,不但可減低全人類之糧食壓力,也可減低生態之負擔,因此李漁的生態觀是非常正確的。至於對世態人心的部份,以現代的科學知識分析亦然,食肉者慾望較高,攻擊性較強,食素者反之,因此李漁之立論亦相當切中科學推論。

其次,李漁認為素食好,好在自然;就像聲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此肉是指肉聲,以口發聲),飲食之道也是一樣,膾不如肉,肉不如蔬。這點亦合現代的科學知識,果蔬素食對身體的負擔較小,包括腎臟的解毒功能、血液的循環、細胞老化的抑止、變異細胞如癌等之形成的預防・・等等都甚為有利。這點由李漁「人能疏遠肥膩,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圃,不使羊來踏破」中之「腹中菜圃,不使羊來踏破」亦可見其端倪。

第三,李漁編輯飲饌,後肉食而首菜蔬、素食,據其表白,是由於崇儉與復古,崇儉不但與復古有關,更是先秦儒風,而復古則更照見古聖王之治,由此可見,李漁的生活態度是充滿著儒者風範的,對先秦儒家具有高度的信仰。

第四,李漁又謂:「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茲在茲,而不忍或忘者矣!」參酌前文「所怪於世者,棄美名不居,而故異端其說.謂佛如是,是則謬矣!」應不是基於佛教的慈悲觀,而是基於《孟子》「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故君子遠庖廚。」的精神。若「見其生,忍見其死;聞其聲,忍食其肉」過度發展,則焉知不有易牙復出,烹子求榮,殺嬰以媚權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仍站在儒家治世的立場。

即,李漁對素食的崇尚是基於對大自然生態全體和諧共生的高度信仰;李漁相信素食不但對大自然的生態有利,對人類社會的和平共存亦有利。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ude0317&aid=642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