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程先生是一個跨世紀的書法家,出生於百年多前,除家學淵源,根砥源於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外,並師承日本皇室書法老師日下部鳴鶴、丹羽海鶴、尾上柴舟等,但,他跟我們所知的許多書法名家不同,因為他是「本土的」,帶著本土固有的「歷史沉重」,從二二八(民國三十六年.時年四十三歲)之後,一直到他九十二歲(民國八十五年)為止,前後共四十九年,一直沒沒無聞,其間甚至長期淪為師大工友(四十三歲至六十六歲)二十三年,嘗日以六顆蕃薯維生。不過,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樣艱苦、不如人意的漫長歲月中,他卻能持續進步,一而再、再而三地再創高峰,實為吾人之表率。
談到陳雲程先生書法的特色,他在一生學習書法過程中所下的工夫,應該是值得一提的。首先,陳雲程先生自五、六歲隨父習書法,從描紅開始,以小楷為基礎,使用鐵筆,筆管下銜接大如雞蛋的圓錐體,鍛鍊指力、腕力、臂力,因此筆力紮實,至今臨池運筆悠遊自如。其次,陳雲程先生在鳴鶴門下還是從基本「點畫」開始。光是同一個點畫就常練上七天不斷,直到老師滿意為止,這種嚴格的訓練,成就了他在書法線條上的流暢和穩健。接著,陳雲程先生於台灣總督府專賣局任職期間,則在千字文上下工夫,更加穩定了他在楷書上的基礎。之後,在師大任工友期間,他除日日斗室勤練外,遇有機緣並常請益、觀摩名家,如于右任、曹秋甫等,探索書藝、吸取精華,還在所謂「字外功」上下了不少工夫,如觀賞陶藝、山水畫等古人作品,他曾說「若無古意,字就會浮淺,沒有老氣與蒼勁!」。六十六歲(民國六十年)退休後,更創立大同書院,積極傳授書藝,廣為交流,不斷精益求精,從不間斷。
過去,書法名家曹秋甫先生曾謂,陳雲程先生的字(草書)寫出了狂放不羈、綿延瀟灑的筆意,像是「雲在發狂」一般。
而,依書法家鄭進發教授近年來的評論,陳雲程先生的字是一九八六年,進入八十歲以後,開始呈現獨特鮮明的自家面目,他說「陳雲程的楷書線條犀利、強勁,行草則優美、流暢,書風自然率真,磅礡雄健、飛揚躍動。」
鄭進發教授也曾指,陳雲程的字「雄健有力、憨厚樸實」,這是他最大的成就,也就是「總結了二十世紀百年來台灣書法生態」,並將它發揮到最高極致,這正是台灣藝術普遍的特質,也正是台灣本土文化精神的發揮。
最近則進一步評論謂:陳雲程先生的字(行書及草書),從一九八六年起,特色是「開張奔放、逸趣橫生」;一九九三年後,更是「沉雄奔放、勁力四濺」;二OO七年(一O二歲)時則「反璞歸真」。
原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則評論曰:陳雲程先生的書法與生活合而為一,作品中充滿大自然的生命力,有萬壑松風的大格局,像喝下萬壑松風,化成胸中的自然之氣,然後表現在紙筆上;也有像他斗室外,那蘭花般的柔美。
書法家鄭聰明先生則謂「陳雲程先生的草書融合了日本假名與于右任先生的特色,線條中可以看出他日積月累的經營。」
綜上所見,以一個書法外行人的我來說,在比對了陳雲程先生的若干書作,尤其是「台灣綠廳」的巨幅書法之後,當可了解到他「自然率真,磅礡雄健」的書風、「漢和文化相融」的書跡和「因地而生、憨厚樸實、本土味十足」的特殊面目了。